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7-07-13 11:30:05 吴瑞阳:家乡的煎饼
    煎饼是家乡特有的一种主食,家乡人顿顿离不开它。家乡人爱吃煎饼像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要是一天闻不到煎饼味儿准会直不起腰来。有民谣曰:“吃煎饼,一张张,孬好粮食都出香。省工夫,省柴粮,过家之道第一桩。又卷渣腐又抿酱,个个吃得胖又壮。”可见煎饼不但熨帖了人们的肠胃,更...   [阅读全文]
    2017-07-13 11:28:22 周云和:斗鸟
    确切点说,是和鸟斗。独居楼顶书房,远离鼎沸人声,喧嚣车马,以为享受到清静,以为得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趣。殊不知,人毕竟是群居动物,离群索居,开始新鲜,久了,冷清苍凉甚至孤独寂寞,便你邀我约嘻哈打笑地朝我走来,弄得人心绪难宁。叽咕——叽叽——叽咕——有...   [阅读全文]
    2017-07-12 01:06:45 刘琼:发现安溪
    对于我,喜欢一个地方,很简单,两个条件:吃得好,有好友。基于这个标准,不合口味的地方,只能叶公好龙,遥想半辈子,也不涉足。没有好友的地方,肯定住不久。所以,鸡形地图上有些地方会总去,有些地方总不去。一个地方对于一个人,可能是缘分。厦门就是总去的地方。日前因为申...   [阅读全文]
    2017-07-12 01:05:30 林雪儿:一本纪念册里的乐山
    经常会兀自想象一个场景:刚入初夏,北京的阳光就有些炽热了,暮年的陈小滢坐在阳台上,看身边失了水分的花瓣打起卷儿,难展摇曳生姿的妩媚。陈小滢心生怜惜,生命如花,灿烂开过,终得接受败了的残酷。八十七年的风刀霜剑,还能挺多久她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离母亲越来越近了。她...   [阅读全文]
    2017-07-11 08:53:09 叶梅:火塘古歌
    哈尼人将一年分为三季。这是他们对人类历法的一大贡献。根据哀牢山区的气候特点,哈尼族将全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四个月。暖季来临,正是夏历的早春二月到盛夏五月之间,每逢这个时节,哈尼人就要开始梯田的耕作了,这是他们最繁忙的季节,浸泡和播撒谷种,准备肥料,雨季...   [阅读全文]
    2017-07-11 08:46:15 陶韵竹:永恒的夏天
    前阵子翻看加缪影集,真真令人惊异。镜头中的作家,融合了鲍嘉式的硬朗与高卢人的修长;穿着考究,比艺术家还要像艺术家。他那些美好绚烂的瞬间,往往捕捉于海滩上、山崖边,与女伴玩耍、狂奔、雀跃,打破了常人对哲学家的固有印象——深居简出,在封闭的书房里挑灯夜读。加缪向来...   [阅读全文]
    2017-07-10 09:25:54 段家军:说不尽的金瓶梅——悲催的潘金莲(之四)
    火苗子烧起来是很难扑灭的。不论是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浒传》还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潘金莲色诱武松的这一章节上是大同的。而且书中暗示,武松其实是喜欢潘金莲的,用现代的一个字“爱”可能牵强了些,但最起码不反感。一《水浒传》中有个施耐庵老先生最喜欢的人。那就是:...   [阅读全文]
    2017-07-10 09:24:07 黄宏宣:公交车上的冷漠
    因为上班,我每天坐公交穿梭于城市的南北,天天坐公交,却时常被车上的冷漠所惧怕!也为有些所谓的“城里人、文化人”的虚假和自私的“公交脸”而羞愧,让我倍感诧异!正如影星范伟所说,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前日上午,我刚踏进车门,发觉车里人比较多,就自觉往后走,这时,...   [阅读全文]
    2017-07-06 08:45:39 徐绍文:割麦子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是东北麦子成熟、收割的时节。上世纪80年代前,暑天要比现在热得多,平平常常30℃左右;进入伏天,最热时会热得人两眼直冒金星。就是在这酷暑难耐的天气里,人们也要去割麦子。因为麦子一旦成熟,就得趁晴好天气抢收回来。倘若收割晚了,就会掉粒...   [阅读全文]
    2017-07-04 11:02:08 广子:行走的诗篇
    长久以来,在内蒙古以及和内蒙古有关的场合里,我已经习惯地被误认为是一个蒙古人,以至于我一度怀疑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和一个叫巴特尔或朝鲁的蒙古族小伙儿相好过。这话并非完全是戏言,我的确很像一个蒙古人,不仅是相貌上的,我的生活习俗甚至性情都带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禀赋。我...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