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百家文论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7-07-13 11:30:05
吴瑞阳:家乡的煎饼
煎饼是家乡特有的一种主食,家乡人顿顿离不开它。家乡人爱吃煎饼像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要是一天闻不到煎饼味儿准会直不起腰来。有民谣曰:“吃煎饼,一张张,孬好粮食都出香。省工夫,省柴粮,过家之道第一桩。又卷渣腐又抿酱,个个吃得胖又壮。”可见煎饼不但熨帖了人们的肠胃,更...
[阅读全文]
2017-07-13 11:28:22
周云和:斗鸟
确切点说,是和鸟斗。独居楼顶书房,远离鼎沸人声,喧嚣车马,以为享受到清静,以为得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趣。殊不知,人毕竟是群居动物,离群索居,开始新鲜,久了,冷清苍凉甚至孤独寂寞,便你邀我约嘻哈打笑地朝我走来,弄得人心绪难宁。叽咕——叽叽——叽咕——有...
[阅读全文]
2017-07-12 01:06:45
刘琼:发现安溪
对于我,喜欢一个地方,很简单,两个条件:吃得好,有好友。基于这个标准,不合口味的地方,只能叶公好龙,遥想半辈子,也不涉足。没有好友的地方,肯定住不久。所以,鸡形地图上有些地方会总去,有些地方总不去。一个地方对于一个人,可能是缘分。厦门就是总去的地方。日前因为申...
[阅读全文]
2017-07-12 01:05:30
林雪儿:一本纪念册里的乐山
经常会兀自想象一个场景:刚入初夏,北京的阳光就有些炽热了,暮年的陈小滢坐在阳台上,看身边失了水分的花瓣打起卷儿,难展摇曳生姿的妩媚。陈小滢心生怜惜,生命如花,灿烂开过,终得接受败了的残酷。八十七年的风刀霜剑,还能挺多久她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离母亲越来越近了。她...
[阅读全文]
2017-07-11 08:53:09
叶梅:火塘古歌
哈尼人将一年分为三季。这是他们对人类历法的一大贡献。根据哀牢山区的气候特点,哈尼族将全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四个月。暖季来临,正是夏历的早春二月到盛夏五月之间,每逢这个时节,哈尼人就要开始梯田的耕作了,这是他们最繁忙的季节,浸泡和播撒谷种,准备肥料,雨季...
[阅读全文]
2017-07-11 08:46:15
陶韵竹:永恒的夏天
前阵子翻看加缪影集,真真令人惊异。镜头中的作家,融合了鲍嘉式的硬朗与高卢人的修长;穿着考究,比艺术家还要像艺术家。他那些美好绚烂的瞬间,往往捕捉于海滩上、山崖边,与女伴玩耍、狂奔、雀跃,打破了常人对哲学家的固有印象——深居简出,在封闭的书房里挑灯夜读。加缪向来...
[阅读全文]
2017-07-10 09:25:54
段家军:说不尽的金瓶梅——悲催的潘金莲(之四)
火苗子烧起来是很难扑灭的。不论是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浒传》还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潘金莲色诱武松的这一章节上是大同的。而且书中暗示,武松其实是喜欢潘金莲的,用现代的一个字“爱”可能牵强了些,但最起码不反感。一《水浒传》中有个施耐庵老先生最喜欢的人。那就是:...
[阅读全文]
2017-07-10 09:24:07
黄宏宣:公交车上的冷漠
因为上班,我每天坐公交穿梭于城市的南北,天天坐公交,却时常被车上的冷漠所惧怕!也为有些所谓的“城里人、文化人”的虚假和自私的“公交脸”而羞愧,让我倍感诧异!正如影星范伟所说,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前日上午,我刚踏进车门,发觉车里人比较多,就自觉往后走,这时,...
[阅读全文]
2017-07-06 08:45:39
徐绍文:割麦子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是东北麦子成熟、收割的时节。上世纪80年代前,暑天要比现在热得多,平平常常30℃左右;进入伏天,最热时会热得人两眼直冒金星。就是在这酷暑难耐的天气里,人们也要去割麦子。因为麦子一旦成熟,就得趁晴好天气抢收回来。倘若收割晚了,就会掉粒...
[阅读全文]
2017-07-04 11:02:08
广子:行走的诗篇
长久以来,在内蒙古以及和内蒙古有关的场合里,我已经习惯地被误认为是一个蒙古人,以至于我一度怀疑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和一个叫巴特尔或朝鲁的蒙古族小伙儿相好过。这话并非完全是戏言,我的确很像一个蒙古人,不仅是相貌上的,我的生活习俗甚至性情都带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禀赋。我...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胡福强:白马河的传说
王锋:油画新疆
王慧明:孔子亲民思想的知与行...
路忠强:想劝陶渊明去做官...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名家艺术谈——王超:翰墨伴一生 · ...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胡福强:刻在骨子里的朴实...
莫砺锋:黄州何处觅东坡
刘伟:"扁担女孩"走红带给我们的教育...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赵顺年:青春的标本——《凡梅》序言...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魏敬尧:向光而落 向心而生...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