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胡福强:白马河的传说
    胡福强:白马河的传说
    • 作者:胡福强 更新时间:2025-10-27 06:55:35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636


     白马河素有“南四湖湖东支流”之称,史料记载其发源于明荒王陵西侧,古时汇聚“泉十三,十二泉皆入白马河”之说。河流蜿蜒,流经尚寨、溪湖场,沿亭山、孟母林向西南延伸,过双桥汇入大白马河,全长六十公里。上游山势连绵,层峦叠翠,下游平畴沃野,土壤丰饶。河道如一卷流动的丹青,曲折绵延,水色天光交融一体。两岸芦花轻曳,绿树蓊郁。此河虽无长江之壮阔、黄河之雄浑,却蕴藏着一段幽深传说,成为沿岸村落世代相传的隽永话题。

    相传在遥远的年代,九龙山南麓曾有一座繁华城池——陈州。城郭虽无巍峨楼宇,却商旅辐辏,市井熙攘,百姓安居乐业。

    一年入秋,陈州竟连降月余滂沱大雨。道路化为泥沼,田禾尽没水中,收成荡然无存。百姓唯有焚香祷天,祈求神明垂怜。

    天宫值神巡察人间,察得陈州灾情,遂禀奏玉帝。玉帝召东海龙王问询,方知此灾乃龙王幼子嬉戏误布雨点所致。玉帝震怒,杖责小龙八十,并谪其下凡,赴灾区悔过。

    受刑后的小龙昏沉坠于陈州城西山坡。

    翌日,饥民出城乞食,忽见坡上伏一异兽,纷纷围观。一财主趋前细察,蛊惑众人:“此乃东海龙子,食其肉可延年益寿。”饥民闻言,持刀斧而上,将小龙肢解烹食。

    东海龙王闻幼子遭烹,急奏玉帝恳请严惩。玉帝遂命太白星君微服下界,查明真相,缉拿凶徒。

    太白星君奉旨化身为游方道长,至陈州逐户乞水。三日后,终得端倪:凡碗中浮有龙油者,即为分食龙肉之人,当受天谴。

    正当星君核查将毕,忽见西山亭畔、果丹杏林深处,有一户人家。母女二人,母亲慈眉善目,女儿清丽秀雅。星君上前讨水,见碗中清澈无油,断定二人未食龙肉。母女见道长面容憔悴,遂奉素斋相待。星君问及龙肉之事,母女答曰:“神龙之躯,岂敢不敬?纵饿死亦不食。”

    星君感其淳善,便道:“吾观天象,陈州将有大劫。念汝母女心存敬畏,仁善为本,特指一条生路——今夜寅时,坡下有白马现踪,尔等乘之可避灾厄。切记:上马后紧闭双眼,待马蹄止息,方可睁眼回顾。”语毕,化作清风而去。母女伏地拜谢,谨记于心。

    是夜,母女略整行装,依言至坡下,果见一匹白马静立。二人跃上马背,白马即奋蹄疾驰。

    约莫一个时辰,马蹄骤停。母女睁眼回望,但见滔滔洪流顺道奔涌,顷刻间已吞没来路,而白马倏忽无踪。

    母女思乡情切,沿河徐返,却见故城已陷于茫茫波涛。二人望乡泣拜之际,忽有凫鸟飞至,啼鸣如语:“本当由尔等执缰引路,因仓促未及持缰,故马缰拖地成河。虽泄洪流,惜城池不保。此亦尔等善念所化,此河可名‘白马河’。”

    自此,母女相依,定居河畔。凫鸟长鸣远翔,而白马河的传说,遂流转不息。

    至周烈王四年,白马河畔的凫村,诞生了一位震古烁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


    胡福强,山东曲阜人,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工作。擅长公文撰稿,通讯报道,散文、诗歌写作。曾多次在省、市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书法爱好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