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4-05-29 09:18:43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网络文学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承担新的文化使命,提振精气神,创作类型日益丰富,创作质量持续提升,行业生态不断创新,海外传播稳步推进,作家队伍新人涌现,在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中成绩显著,展现出新气象...   [阅读全文]
    2022-10-06 01:13:44 吴焕唐:中国诗坛当下十大警惕
    一、警惕诗歌评论。这现象非常常见了,你其实经常碰到过,当下所谓的诗歌评论,更多的都是一味地进行诗歌吹捧,更有甚者——变换各种角度、用尽各种华丽词汇,总结归纳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夸,往死里夸,夸得创作者心花怒放,夸得评论者春风得意。这些诗歌评论或者诗歌评论家对...   [阅读全文]
    2025-08-18 07:13:14 在军事文学领域不断开掘——陶纯小说论
    如果从1986年在《青年作家》上发表短篇小说《愿望》算起,陶纯进入文坛已逾30年。纵观陶纯30余年的创作,抛除其中10年左右时间他进行影视剧本创作外,20年里,他发表了300多万字的小说,大部分是军事题材的作品。众所周知,军事题材包含两大块——战争与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说句...   [阅读全文]
    2025-08-16 06:42:24 《北鸢》:人的消失,或曰美的困境
    “葛亮对于美的追求,真真到了极致。但是,这也是《北鸢》深层的问题。小说是一种世俗文体,建构它的根基是活泼的、泥沙俱下的世俗人生。世间的事,并非只有好与坏,真正考验小说家的,是对于好与坏之间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倘若一味追求洁净,构成小说这一大厦的基石就会摇晃,那么...   [阅读全文]
    2025-08-13 06:17:06 张海燕:时代的悲歌 ——读李木生老师《渔鼓父女》有感
    中午,我正读到《渔鼓父女》的最后一段,泪水模糊了双眼。先生过来喊我吃饭时,我一时竟哽咽着说不出话。望着餐桌上的饭菜,忽然觉得如今的生活好奢侈,多想能穿越时光,给二头父女送些食物,送去一丝生的希望。《渔鼓父女》是李木生老师的文集《民间布衣志》的一篇。这篇文章我读...   [阅读全文]
    2025-08-12 08:36:01 李壮:有关诗歌的“公共性焦虑”
    物理学中有种现象叫“热胀冷缩”,一胀一缩之间,诸多连锁反应都会随之产生。文学也是这样。某种文体、某种思潮现象,当它远离公众视野、关注热度低的时候,可以自安自洽于微末角落,即使有问题也不容易凸显。一旦被放置在探照灯下、体量随关注热度同步膨胀,固有的裂痕便也相应被...   [阅读全文]
    2025-08-11 08:05:28 行超:“自我”的哲学
    对于周嘉宁来说,写作与人生一样漫长,它应该沉潜、缓慢,静水流深。也正是这平静而缓慢的流逝,反而能够透露出一种特殊的坚韧。如果将1998年上海《萌芽》杂志所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视作“80后”作家初登文坛的一个标志,20年时间过去,如今的“80后”一代逐渐成为中国当代文...   [阅读全文]
    2025-08-08 01:01:42 李明晖:中华美学精神的张力
    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根源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民族美学也是在民族的物质生活、劳动生活、经济生活中生发、成长起来的。正像物质生活的历史发展是承继与变革的矛盾统一,一个民族的美学也会呈现为在稳定中突进、在迁流中平衡的形态。惟因突进,才能构成其稳定的内涵,惟因平衡,...   [阅读全文]
    2025-08-06 03:28:42 马克梦:从性别学的视域研究中国
    我当时的研究方向,明清小说,在那时候还是一个禁区,尤其是像《金瓶梅》之类的作品。美国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读这些小说,中国长期以来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人纵深研究这类小说。有一位很权威的普林斯顿教授很早就曾跟我说过,研究这类题目就好比是把中国的脏衣服晾在外面给大家看。他...   [阅读全文]
    2025-08-04 01:56:29 蔡晓阳:读《焰火》,观父亲
    《焰火》是父亲的第六部诗集,也是他对自己前五十年人生旅程的交待,更是他对诗歌的那一份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成果。但至于是不是他的最后一部诗集,似乎连他自己都不敢断言,因为只要时光继续,那份飘逸婉转的诗意总会在不经意间被他发现,总会在一个寂静异常的深夜化作笔下的眷恋...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