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5-09-01 07:23:31 郭宝亮:“荷花淀派”的历史意义及启示
    考察中国当代文学70年来的发展历史,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创作流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重要性愈来愈彰显出来,因此,认真总结其历史价值、经验教训,大有必要。必要的历史回顾“荷花淀派”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由这一流派的开创者孙犁发起...   [阅读全文]
    2025-08-29 01:51:02 谢银恩:当土地遭遇词语
    我相信世界每一块石头都潜藏水源我相信世界上每一块石头里都站着一个豪迈的剑客——发星《对大凉山黑色情人的永远沉醉》“起源,这一切伟大中的伟大者。”(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它是本源性、幻思性、重构性的聚合体,它是对生命个体潜在生命激情的召唤,召唤生命本源与生...   [阅读全文]
    2025-08-26 07:34:24 徐海:走出主题出版认识的三个误区
    近10年来,主题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成就、宣传新时代新思想、讴歌新时代新精神的主题图书不断出现,成为我国图书市场重要而活跃的板块。不过,从总体上看,主题出版的成效十分不均衡,表现在:一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出版单位多年来相对集中在几家出版集团...   [阅读全文]
    2025-08-21 01:45:15 叶梅:有一些善恶终将由文学流传
    曾经读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个故事:听说有一个老学究晚上行路,忽然遇见一个过去的朋友,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烂的房屋前,那人指着屋子说,这里一定是个文人住的。学究问他怎么知道。那人说,人在白天的时候为生计奔波,掩隐了自己的性灵,只有睡觉时不会有太多杂念...   [阅读全文]
    2025-08-18 07:13:14 在军事文学领域不断开掘——陶纯小说论
    如果从1986年在《青年作家》上发表短篇小说《愿望》算起,陶纯进入文坛已逾30年。纵观陶纯30余年的创作,抛除其中10年左右时间他进行影视剧本创作外,20年里,他发表了300多万字的小说,大部分是军事题材的作品。众所周知,军事题材包含两大块——战争与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说句...   [阅读全文]
    2025-08-16 06:42:24 《北鸢》:人的消失,或曰美的困境
    “葛亮对于美的追求,真真到了极致。但是,这也是《北鸢》深层的问题。小说是一种世俗文体,建构它的根基是活泼的、泥沙俱下的世俗人生。世间的事,并非只有好与坏,真正考验小说家的,是对于好与坏之间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倘若一味追求洁净,构成小说这一大厦的基石就会摇晃,那么...   [阅读全文]
    2025-08-13 06:17:06 张海燕:时代的悲歌 ——读李木生老师《渔鼓父女》有感
    中午,我正读到《渔鼓父女》的最后一段,泪水模糊了双眼。先生过来喊我吃饭时,我一时竟哽咽着说不出话。望着餐桌上的饭菜,忽然觉得如今的生活好奢侈,多想能穿越时光,给二头父女送些食物,送去一丝生的希望。《渔鼓父女》是李木生老师的文集《民间布衣志》的一篇。这篇文章我读...   [阅读全文]
    2025-08-12 08:36:01 李壮:有关诗歌的“公共性焦虑”
    物理学中有种现象叫“热胀冷缩”,一胀一缩之间,诸多连锁反应都会随之产生。文学也是这样。某种文体、某种思潮现象,当它远离公众视野、关注热度低的时候,可以自安自洽于微末角落,即使有问题也不容易凸显。一旦被放置在探照灯下、体量随关注热度同步膨胀,固有的裂痕便也相应被...   [阅读全文]
    2025-08-11 08:05:28 行超:“自我”的哲学
    对于周嘉宁来说,写作与人生一样漫长,它应该沉潜、缓慢,静水流深。也正是这平静而缓慢的流逝,反而能够透露出一种特殊的坚韧。如果将1998年上海《萌芽》杂志所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视作“80后”作家初登文坛的一个标志,20年时间过去,如今的“80后”一代逐渐成为中国当代文...   [阅读全文]
    2025-08-08 01:01:42 李明晖:中华美学精神的张力
    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根源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民族美学也是在民族的物质生活、劳动生活、经济生活中生发、成长起来的。正像物质生活的历史发展是承继与变革的矛盾统一,一个民族的美学也会呈现为在稳定中突进、在迁流中平衡的形态。惟因突进,才能构成其稳定的内涵,惟因平衡,...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