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23-12-26 09:45:09
沙克:叶延滨人本文本论
当我对百年中国新诗进行比较系统的一番思考时,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诗歌观、价值观、写作观和方法论,把这一百年的诗歌历史分为五个阶段:泛自由主义的民国时期,1949年至1976年一元化的国家主义时期,1977年至1989年的多元化转型时期,1990年至1999年的消隐沉淀时期,2000年以来的网...
[阅读全文]
2023-12-19 08:33:47
陈玉福: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推动文艺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
[阅读全文]
2023-12-14 09:28:31
徐兆正:消弭文学与生活的古老敌意
胡少卿诗集《微弱但不可摧毁的事物》带有浓郁的自叙风格。以五年为界分出四卷,计:1998-2003庞大固埃、2004-2009恨铁成钢、2010-2014明神、2015-2019坐一个敬亭山和我,将时间连贯起来,就是作者在北京生活20余年的一个缩影。通过言说“我”,胡少卿像大多数诗人一样开始了自己的...
[阅读全文]
2023-12-11 10:24:46
宫宝荣:莫里哀喜剧何以能够“旧曲新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经典喜剧被引入中国。除莎士比亚外,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剧作也逐渐被搬上了中国的戏剧舞台。如《太太学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14)、《司卡班的诡计》(福建京剧院,2015)、《女才子》(法国马赛克里耶剧院,2018)、《无病呻吟》(法国南锡国...
[阅读全文]
2023-12-04 09:03:06
现代民族国家视域中的民间文学建构与嬗变
民间文学在民众中产生与传承,她具有区别于作家文学的独特文学性与审美性。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发展、研究与新的民族国家话语建设紧密相连。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新”发展(1949—1966)民间文学进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不仅影响着民间文学的研究,它本身亦成为其研究...
[阅读全文]
2023-11-29 08:25:16
刘芳坤:“后青春期”的中国抒情
无论用“80后小说”指代一个群落的写作是否已经略显得过时,他们的小说创作显然已经突破了“生物世代”的标签。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还谈不上“去现实物质与自然之樊”,然而仅就“在现实物质与自然之樊”中,能够“就其本有心灵之域”,这样一批已到而立之年的作家的创作成绩算...
[阅读全文]
2023-11-24 08:46:19
棠梨:生命的“角逐”
当我阅读西顿的动物小说时,会醉心于小说里野生动物的可爱与率直;当我阅读作家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时,会沉湎于人与动物的淳淳真情,而阅读作家雨街的动物小说,我却由衷地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的生灵们。西顿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都有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但是雨街的这三本动...
[阅读全文]
2023-11-20 09:57:52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的身子雪的命》
冬天说来就来了,这么快!一年里,做了什么事,遇到什么人,感恩抑或抱怨,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如何面对这流逝的光!有时,一滴露珠能成为大海;有时,一场落雪能成为无处回望的故园。匆匆流逝的每一个短暂的时刻,这个夜晚,天空把云降一降,给大地铺满柔软的呼吸。于是做了...
[阅读全文]
2023-11-14 08:39:54
李贵银:“文如其人”的历史发展与当下价值
“文如其人”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文论命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发端可追溯至《尚书》的“诗言志”,说它常新是因为直至当下“文如其人”的评价仍时常见诸报端。对这一命题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并辨析其长久不衰的原因,或可为当下的文艺建设提供借鉴。一、“文如其人”的历史发...
[阅读全文]
2023-11-08 09:08:51
马笑泉:小说的两种境界
任何一种文体能够成立,均有其他文体不可替代之处。小说的“近邻”是戏剧和散文,但戏剧和散文不能替代小说,反之亦然。欲成就这一文体,首先须在不可替代之处用功,以求“是其所是”。就小说而言,写作者切勿被“写得像抒情诗一样”“这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等说法所迷惑。此等说...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