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诗歌高地
>>
诗评
全部资讯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2022-06-29 02:10:43
编辑推荐:人到中年,才读懂“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说是唐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这看似简单、人人会背的诗句中,却包含着诗人王维极为饱满、丰富的生命体验。正是这些生命体验才让这首唐诗可以穿过1400年的历史尘封,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本文作者路也认为:读诗的...
[阅读全文]
2019-12-17 08:16:14
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
一在昌耀的诗中,最感动我的是《良宵》。我初次读到的《良宵》,是网上的通行版本,现照录如下:“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新嫁忍受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也...
[阅读全文]
2019-01-24 11:57:55
罗振亚:二十一世纪“及物”诗歌的突破与局限
21世纪诗坛的境况如何?它和以往相比到底出现了什么新的品质,诗歌如果进一步发展要避开哪些误区,人们又该怎样去认识?批评界有两种极端对立的观点。其中争议最大的主要还是来自诗歌与现实关系的处理问题。或者说,新世纪诗歌所有的矛盾性现象的滋生,都和及物问题存在着千丝万缕...
[阅读全文]
2017-08-24 01:55:27
什么是一个诗人的写作尊严?
01诗歌中的粗砺感是诗人对于文字的一种“不管”态度。经历过文字中细腻活式或者已经高过细腻雕琢的人才有这种本事。他已经审视过文字所能形成的种种的有用与没用,,更看中胸中的气象这一头,,达于“象”而略于“言”,服从“气”而放弃“做”。有点大丈夫脾气,,说过便算数,,不跟...
[阅读全文]
2023-01-05 10:36:03
诗歌、美、时代与境界
[阅读全文]
2022-11-16 09:01:53
原上草:关于当下诗歌的随想
</h1>A近来,读了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一书,他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区分为前工业社会(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大阶段。中国学者汪丁丁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折点。当人类进入这个阶段,人们对物质的渴求要高于...
[阅读全文]
2021-09-06 07:26:38
尤佑:诗是通往澄明之境的云梯——评李浩的诗集《奇迹》
诗集《奇迹》收录了诗人李浩2005年至2016年间的作品。每一首都注明了创作时间和地点,此举表明诗人创作的系统意识,尤其是思想性阐释的坐标系得到体现。当然,对于评论者来说,此举意味着考据与梳理。除此之外,李浩还出版了《还乡》等诗集。相对而言,《奇迹》的创作时间要早一些...
[阅读全文]
2021-06-07 08:45:40
风物、人事与心灵史——向以鲜诗集《我的聂家岩》的精神还乡之旅
批评家谢有顺说“最动人的文学书写,应该和作家的童年记忆有关。童年记忆往往是一个作家写作的原始起点。”的确如此,中外都有很多作家擅长描写童年时代的故乡,如鲁迅、沈从文、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贾平凹、迟子建、海子、哈代、叶赛宁、福克纳……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很长,诗人...
[阅读全文]
2021-03-19 09:40:02
年微漾:新时代诗歌的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新时代对于诗歌生态的重塑究竟意味着什么?诗歌在新时代前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这成为当下每一个仍在坚守诗歌理想与诗歌情怀的诗歌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重新审视诗歌,我们需要思索:新时代究竟给当下诗...
[阅读全文]
2021-02-05 11:10:39
钱志熙:选择的机制与诗词的精品
当代诗词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了复兴的局面。这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事实,也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这的确值得大书特书。但是,当代诗词创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观念到创作方法到语言及风格等方面,都有值得思考的问题,艺术上也不无失范的现象。尤其是要解...
[阅读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推荐资讯
王文福:院子坐在春风里(八首)...
翟文杰:天蓝得让人忧伤
李翠英:忽然春天
罗飞: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
采桑子·冬月初一夜魅阑干
王洪义:啼序●梦里潇湘(外二首)...
张礼:村庄的留守儿童与老人...
墨林:悼史铁生
沈彩初:我隔着泥土与母亲对话...
张小钰:光阴的故事
《中国诗萃》:严迪的诗
空门独语(组诗)(包容冰)...
热门资讯
王研:当下诗歌悲哀着复制...
高贵优雅的诗人――阿赫玛托娃...
诗歌、美、时代与境界
谢冕:“口水诗”泛滥玷污诗歌语言之...
贴近生命的本源之地――评慕白诗集《...
编辑推荐:人到中年,才读懂“西出阳...
“在场”与“担当”是诗歌的使命...
千载楚歌颂 古今侠客行――读柳忠秧长...
诗歌精神与诗人精神
韩作荣:2012年诗歌创作概述...
故乡永远是诗歌的“根”
诗歌:最接近太阳的那朵花
一个诗人的历史工作
卜一诗作: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
江雪:阅读代薇诗集《随手写下》...
李少君:新世纪诗歌的三支建设性力量...
梁平:2011年诗歌创作管窥
李自国:王垄散文诗集《梦中蝴蝶飞》...
尹汉胤:图腾诗在当今社会的文化价值...
关于姚雪垠的干校诗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