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会员作品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百家争鸣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23-09-25 09:15:28
高星:直言的小说和隐藏的文本 ——评王芝腾小说《闭嘴》
前几天,在微信上,杨葵评论一哥们写狗子的文章没有写出狗子的神采。我说:关键是他把狗子当神来写了。狗子的粉丝千千万,但和狗子一模一样的还就是狗子一人。夏天,狗子极力向大家推介了他的一个女粉丝写的小说。我反复向他确认真是女的吗?因为,他以前经常把网上的男粉丝误认为...
[阅读全文]
2023-09-18 09:41:26
任诗桐: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文学表达
读迟子建中篇新作《碾压甲骨的车轮》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在她近年来的小说文本中潜隐着一种创作动机,就是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叩问历史与现实。与《伪满洲国》《白雪乌鸦》等长篇小说着眼于宏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日常生活图景的建构不同,在《碾压甲骨的车轮》里,迟子建小说中的...
[阅读全文]
2023-09-11 10:00:36
李晨玮:虚构的自证
寻找黑书(是指盗版、私印、换皮、更名的非法印刷图书)界第一缺本《天蚕秘要》,和挖掘作者高沧(黎本忠)背后的层层谜团,构成了《秘要》的两大线索。初看起来,无论是丁占铎追忆阅读武侠书籍的经历,还是其和纪叔棠的疯狂囤书,都难免让读者以为,这仅是一部向曾经那个“武侠热...
[阅读全文]
2023-09-07 01:51:30
孟繁华:文学批评的自觉、有效与节制
文学批评是一种议论别人的工作。同时,文学批评不断遭遇别人的议论也在情理之中。特别是当代文学批评,一直处于波涛浪谷之中,毁誉参半几乎就是它挥之难去的宿命。但是,无论当代文学批评的命运如何,它一直存在并发展,大概也从某个方面说明了它并非可有可无。现在,文学批评家陈...
[阅读全文]
2023-08-28 07:02:50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集《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北方的第一场雪正落在我独居写作的乡下,漫天的思绪飘飞,旷野萧索,此时的心情像极了佐多稻子在长崎废墟上的慨叹。接到张树俊先生的微信,已经有年余未联系的挚友,心中的系念不时在文字里闪现。脑海中浮现出一处青砖青瓦的院落,淳朴的民风、原貌的风物、结实的乡音扑面而来,姜...
[阅读全文]
2023-08-22 09:47:44
沈从文的赤子情怀和离奇人生
张新颖教授自写《论沈从文:从一九四九年起》就开始了对作家沈从文后半生的研究。10年前,他出版的《沈从文精读》对沈从文后半生的经历和思想又有进一步的梳理与思考。近期出版的26万字的长篇评传《沈从文的后半生》正是张新颖多年研究沈从文的思考的结晶,这是他花费了巨大心血、...
[阅读全文]
2023-08-14 11:12:07
傅元峰:新诗地理学——一种诗学启示
尽管新诗诗学的历史累积已经被“百年”所提示,“百年”在时间和新诗及其诗学上的成就形成的对应关系仍然是虚妄的。在缺失了人类学视角的历史研究中,新诗诗学急需注入某种地理学的空间因素,来校正目前所有的时空观念上的偏差:在新诗作为文体概念的理论来源上,不但“新”与“旧...
[阅读全文]
2023-08-07 08:05:14
陈思:丛治辰的伪装术
丛治辰善于表达自己。刚开始读《三角地》,你会感觉某个坦诚的男性,不无忧伤又暗藏炫耀地、或反省或追忆自己在北大的青春过往。他语言谦逊、节奏良好、娓娓动听,偶尔插入小小幽默与羞涩,让你渐渐入迷。只要读者稍微拉开距离,会发现这些故事里关于精英与放荡、学生气与市侩气、...
[阅读全文]
2023-08-01 10:19:24
李壮:都市脸盲症与审美植物人
或许每个时代的文学评论者都会遭遇这种尴尬:在狂欢落幕后的场地上,我们站在收拾座椅的环卫工、给道具装车的表演者和花花绿绿的糖纸瓜子壳之间,翘首苦待下一批明星的出现。我们不确定他们的模样,却猜得出他们的气味,因此当空气中终于弥漫起那种充满骚动的气息,我们不禁叫出声...
[阅读全文]
2023-07-28 09:28:30
王晓娜:诗歌的时间品格与意象建构
诗集《地心》是乡土诗人唐德亮的新诗集。读罢全书,我为诗人如痴如醉地歌咏乡土、歌咏瑶山壮乡、歌咏民族血魂、追寻民族之根的家国大爱情怀所感动,为这位名副其实的“瑶山之子”的一颗赤诚诗心所感染。细读之下,我发现,该诗集在乡土和民族的命题背后,字里行间游走的,还有时间...
[阅读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卜一:突然一阵心疼——序张树俊文论...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当年明月: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史料,而...
能人马未都
卜一:灵感火花的诗意写者...
任诗桐: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文学表达...
李晨玮:虚构的自证
孟繁华:文学批评的自觉、有效与节制...
傅元峰:新诗地理学——一种诗学启示...
王松:心与生活的互动
刘心武:穿越这个时代
张雄文:纤笔深处的沧桑家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拜谒贺敬之先生
北岛忆张枣:《悲情往事》
李壮:都市脸盲症与审美植物人...
谈歌:郑渊洁的三个理由不成立...
汉字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