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5-08-20 03:35:00 张德明:新诗本源问题的思索与阐释
    《吴思敬论新诗》汇集了诗评家吴思敬从事诗学研究近40年所撰写的30篇论文,这些论文对新诗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式、新诗的创作过程和思维特质、新诗的文体特点等本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求思与细致的阐解,对读者了解新诗这种历时不足百年的文学文体所具有的艺术个性与美学精神而言,...   [阅读全文]
    2025-08-16 03:15:45 庄晓明:关于诗歌的反抒情写作
    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中国诗歌是属于这些抒情诗的,是《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是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阅读全文]
    2025-08-14 08:42:30 雷焕:读和谷散文集《归园》
    去年秋,我有幸拜访了家乡著名作家和谷老师,他赠给我他的新作散文集《归园》,读着这本墨香沁鼻的书,我似乎听到了他在唱一曲醉人的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不思念自己的故土...   [阅读全文]
    2025-08-11 03:46:38 朱德发:小说最能体现“人学”特质
    “认识你自己”是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但是至今谁也不敢拍着胸膛说“我真正地认识了自己,并且理性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自己”是个神秘的未知数,历代不少哲人想破解自己的人性密码或他人的生命密码,铸就了见仁见智的“人学”作品,然而“认识你自己”仍是个常说常新的命题。“...   [阅读全文]
    2025-08-07 07:26:32 刘伟:严师何处寻?
    观察发现,这些年随着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也在发生微妙的改变,佛系躺平、息事宁人的教师似乎变得越来越多,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严师”不再严了。一想到严师这个优秀的教师群体可能面临消失的时候,一种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近日在网络上观看了电影《...   [阅读全文]
    2025-08-06 07:27:52 晚秋:析《泪洒珠江》创作上“三个突破”
    念人《泪洒珠江》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独特地位,在文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评论界称为“新时代伤痕文学第一枪”;魏巍、梅俏等老作家称为“中国无产阶级新文学代表作”等。念人《泪洒珠江》在文学创作上开创了“三个突破”。一、单纯...   [阅读全文]
    2025-08-04 08:15:39 刘白宁:赏析念人《回故乡》的写作特色
    最近,读到念人写的《回故乡》一文,描述了作者不常回故乡探望到不愿返归的思想转变,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新景象。在欣赏佳作之余,情不自禁地提起笔,谈谈自己的感想。一,旧题新作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作者一次回乡的感想。通过作...   [阅读全文]
    2025-08-01 08:18:14 王冲:王剑峰的书法人生
    在济宁,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前半生在警界守护一方安宁,退休后又在书法的世界里挥毫泼墨,绽放光彩,他就是现任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鸿达书社社员的王剑峰。王剑峰,曾任济宁市中区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近四十年的从警生涯,他用忠诚和担当书写着警察的使命。正如《论语·子...   [阅读全文]
    2025-07-28 07:23:33 李舫:重建中国书写的神圣职责
    “生动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以中国精神铸魂、辩证应对市场经济新生态,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三大特征,也是近五年来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反思成果之一。从这三方面出发,面对纷繁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才能主动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之战。”文学理论与批评是文艺得以繁荣发展...   [阅读全文]
    2025-07-21 08:02:33 聂鑫森:八年抗战中的齐白石
    齐白石生于湖南湘潭,于55岁时避乱北京,两年后在此定居,直到1957年辞世。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从北京沦陷至抗战胜利的8年中,他虽年老力衰,仍在多灾多难的煎熬下,保持一腔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决不媚敌、事敌,至今犹为人称道。这8年中,齐白石的家庭...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