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2023-05-15 10:23:10 雷开艳:无以言说的情怀
    一我何其有幸,在网络上结识了天津著名作家段家军先生,并拜读他多篇散文作品。越读越喜欢,与先生的谈话也渐渐多起来,自此,知道了先生的“亲姐”周静华女士。初在湘韵文学网的佳作鉴赏里读到周女士对段先生的文学评论,佩服不已,她的文字隽永,含蓄,娓娓道来,就像一个邻家姐...   [阅读全文]
    2023-05-06 09:14:41 解永光:试说李白两首诗的本事
    近读李白诗二首,看到“謫仙人”跟平民百姓的生活往来,看到李白跟百姓的亲和力。很想探究一下两首诗的本事。这里的“本事”一词,从“本事诗”一词里借用过来。本事指本领,常用词。另指文学作品所根据的故事情节细节。本事诗指含有故事情节细节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作品流传...   [阅读全文]
    2023-05-04 09:36:47 李良胜:用艺术家的良心守望乡愁
    当时代发展的脚步,穿越了游牧文明、海洋文明、农耕文明阔步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们在获取了文明的红利的时候,有谁会停下自己的脚步回望那曾经的农耕文明与农耕文化带给我们生活的乃至精神的皈依?当人们习惯了钢筋水泥所营造的城市壁垒,看惯了工业发展在土地之上所播种收获的宏...   [阅读全文]
    2023-04-23 09:10:20 钟媛:从回忆里召唤那些故事——读《先生素描
    米兰·昆德拉曾在小说中断然否定,“我们身后遗忘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而我却倔强地认为,从日常生活层面而言,这种依赖于经验的结论依旧有效。读丁帆的《先生素描》时,这句话一直回旋在我脑海,在这本关于时间、记忆与召唤的随笔集里,我们看到...   [阅读全文]
    2023-04-14 09:45:55 黄燎宇:论文学翻译的三位一体
    我对脱离实践的翻译理论一向有看法,所以我喜欢传播一句业内名言:“会搞翻译的就埋头搞翻译,不会搞翻译的就讲翻译课,不会讲翻译课的就讲翻译理论。”这次,我想从翻译之憾即翻译留下的遗憾说起。根据常识或辩证法,人们总是失去什么才知道什么可贵。以此类推,错误的翻译最能让...   [阅读全文]
    2023-04-06 10:53:01 钟硕:生命的叠加和错位
    一般而言,女性作家的作品特质大多有源可循,除语言特征外,题材和视角往往多以男女纠葛及家庭纷争、以单一情感线性结构和个体生命体验作为切入点。姜东霞的《好吧,再见》除了具备以上特质外,更有着某种溢出性别边界的东西,其思维或写作整体印象,更像是一个“雌雄同体”的作家...   [阅读全文]
    2023-03-30 08:29:03 胡少卿:评价昌耀诗歌的三个误区
    内容提要:昌耀早期诗歌存在深度改写、重写的现象,不能通过他在诗末标注的写作日期得出“他超出时代”的结论,他真正的特出之处是可以不断自我更新;昌耀诗歌的黄金时代开始于1980年代中后期,写于1980年代早期的《慈航》不宜作为昌耀的代表作;对于昌耀诗歌的“散文化”和音乐性...   [阅读全文]
    2023-03-20 10:21:00 杨克:中国当代诗歌也需要刮一场大风
    《诗经》的秋天是低矮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风飒飒地吹,芦苇弯到水湄,参差的叶片敷着薄薄的粉,河面一片迷茫,偶尔传出水鸟关关和鸣。“喓喓草虫,趯趯阜螽”,生命的萌动无处不在。还有那来自各地的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   [阅读全文]
    2023-03-13 09:38:57 吴琪:贾平凹和他的“山海经”
    贾平凹这位高产作家的第15部长篇名叫《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生》还是写陕南山村的乡土故事,时间跨度大。村庄里的家家户户,从地主老财到帮工佃户,尽收入书中。贾平凹笔力劲健,人物众多如夏夜繁星,却能做到无论一勾一画还是浓墨重彩,笔下人物每一个都跳脱生动,充满原...   [阅读全文]
    2023-03-01 09:35:36 王春林: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勘探者
    能够在毫无传奇色彩可言的日常生活中敏锐地发现人性悬浮状态的种种表现情状,并且以相对恰切的艺术形式传达给广大读者,正是李燕蓉小说最突出的思想艺术特质。迄今为止,李燕蓉的小说作品数量虽然较之于同龄人并不算多,但却以其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深度洞察与勘探而形成了鲜明的思...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