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3-12-07 09:10:20 朱刚:苏轼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特责黄州的前因:乌台诗案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诞生于黄州,诞生于躬耕东坡、著书自见、养生自保、三赋赤壁的黄州。于此之前,苏轼还在北宋士大夫的核心圈子内,而后外放江南,七年间辗转多地任地方官,声名日隆;一夕下狱,几死,这桩轰动朝野、流传千古的“乌台诗案”之过程简...   [阅读全文]
    2023-12-01 08:55:53 吴宝军:使用新韵是诗词创作的时代要求
    关于旧体诗词该如何用韵的问题,诗词界一直争论不休。一种是传统派,固持《平水韵》《词林正韵》等传统韵书为圭臬,认为旧体诗词必须恪守传统,遵循传统韵律,否则便不能称其为旧体诗词;另一种是创新派,认为应该推陈出新,顺应时代,旧瓶装新酒,使用新韵。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莫...   [阅读全文]
    2023-11-27 09:01:37 邵玉田:当新诗述意邂逅汉唐风情
    近读两位诗友的佳作,一篇叫《夜雨情思》,一篇叫《断了雪花笺》。同一个命题,两人用不同的笔法和格调铺展。李巧英女士的《夜雨情思》是新诗述意:一场轻雨没凉意倒牵许多绪念,风光依旧似当年,人情非从前。杨柳依依梳清风,耳畔卿言犹甜,许多心思强遮掩,怕被人看见。躲在梦里...   [阅读全文]
    2023-11-20 09:52:53 樵夫:草茎上的人性与物性光芒——读王冰《走在人背后》
    中国当代近十几年的散文,较这时段之前若干年,有着清新的令人悦目的风景。无论是形式,还是散文所指向的内容,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形式脱离了旧有的固化了的让人沉闷的巢穴,内容上也逐渐远离了共有的大众的情感或者说共有的生命经验,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美,内容由止于俗世生...   [阅读全文]
    2023-11-10 09:15:59 周静华:草深无处不鸣蛙
    一乡村是啥?它既是童谣,是梦,是儿歌,也心灵的港湾、温馨的回忆。家军紧紧抓住了白马河的乡土。他的散文,平实、素雅。其笔下那些乡土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优美而舒缓的故事情节,使得他如同一个绘画大师,饱蘸人文情怀的浓墨重彩,绘就了一幅充满乡情、亲情、风情的乡土画卷。...   [阅读全文]
    2023-11-06 10:16:04 曹霞:文学的现实性、理想性与审美性
    写“现实性”,并不意味着匍匐在生活的脚下,也不是说靠堆叠现实细节来塑造时代的肖像,而是说,作家既能够扎根于粗粝的生活,又能够向着“理想性”不断地进发。作家不仅仅是阐释者和“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更应当是诗意、梦想、理想、未来生活的创造者。无论是从世界文学还是中国...   [阅读全文]
    2023-11-02 08:47:58 庄北:读余华《活着》
    “活”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这样解释的:“作动词时是有生命,做形容词时是活动,灵活”。“活”在字典里是有文本注释的,但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是需要多种条件因素的添加,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人活一世,所处事事本就不平凡,但事情的好与坏也总会让弱小的“活”变得更不...   [阅读全文]
    2023-10-26 09:53:34 王晓娜:诗歌的时间品格与意象建构
    诗集《地心》是乡土诗人唐德亮的新诗集。读罢全书,我为诗人如痴如醉地歌咏乡土、歌咏瑶山壮乡、歌咏民族血魂、追寻民族之根的家国大爱情怀所感动,为这位名副其实的“瑶山之子”的一颗赤诚诗心所感染。细读之下,我发现,该诗集在乡土和民族的命题背后,字里行间游走的,还有时间...   [阅读全文]
    2023-10-18 08:56:13 西十:轮椅上的午后阳光
    《轮椅》是我已读的刘老师的诗中最喜欢的一首。读一首诗,读者因为对诗人有所了解,然而所谓的了解往往都是片面的,但即便是对诗人的片面了解也会被带入到阅读过程,最终导致理解偏差在所难免,一千人口中一千个贾宝玉嘛。和刘老师认识虽不到一年,酒没少喝,人生理想诗歌文学都没...   [阅读全文]
    2023-10-12 09:11:16 “童话诗人”的时空意识 ——读绿原早期的诗作
    1942年、1943年,刚刚20岁出头的绿原因为“七月诗丛”第一、二辑接连推出他的两本诗集《童话》和《集合》而为诗坛所知晓。绿原为什么初出茅庐就被命名为“童话诗人”?诗中所映照的年代似乎与童话所寓指的美好世界相去甚远,读者从诗集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诗人的忧郁、愤怒,以及...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