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 作者:蒋元明 更新时间:2010-04-19 04:50:49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4171
    [导读] 我的故乡在重庆北碚,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北京算是第二故乡了。而梁实秋正好相反,他出生北京,北大教授,抗战时到北碚住了8年,称北碚为第二故乡。我倒不是有意高攀梁先生,是因为前些日子我回北碚时,特地

    我的故乡在重庆北碚,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北京算是第二故乡了。而梁实秋正好相反,他出生北京,北大教授,抗战时到北碚住了8年,称北碚为第二故乡。我倒不是有意高攀梁先生,是因为前些日子我回北碚时,特地去探访了他的故居——雅舍。

    知道梁实秋,是因为鲁迅的书。梁与鲁迅,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从1927年起居然打了8年笔墨官司,可谓持久。二人争论的主要话题有两个,一个是阶级性和永久的人性,一个是翻译的硬译问题。前者是思想之争,道不同;后者属学术范畴,各执一端。两人之争并非个人恩怨,但鲁迅战斗锋芒无比,梁实秋明显处于下风。这场笔墨官司因鲁迅的去世而自然结束。

    接着抗战爆发,梁先生在北平沦陷后的1938年只身到了重庆,经历了重庆大轰炸,随后去了北碚,一住就是8年。在北碚,没有鲁迅的梁实秋都做了些什么呢?

    天上飘着毛毛细雨,我举着伞,穿行在北碚的老街上。因为北碚城区分为新、老两部分,所以老街基本都保留了,什么“中山路”、“南京路”、“解放路”,不仅能依稀找到少儿时逛街的感觉,而且还有历史的沧桑感。

    北碚城不大,但很有味道:背靠风景秀丽的晋云山,清清的嘉陵江从东边贴身而过,如瀑布般倾泻的北温泉近在咫尺,还有大学、图书馆、广场,特别是动物园,更有评书茶馆、河水豆花、醪糟汤圆……有山有水,古色古香,气候宜人,川音悦耳。抗战时,国民政府的机关、教育、文化等单位上百家云集北碚,老舍、冰心等众多文化名人相聚这里,北碚一时成了“陪都的陪都”。这里离重庆百八十里,号称“重庆后花园”。

    路上问了几个行人,“雅舍?没听说过呀”。回答并没让我失望。因为我看过地图,大方向知道,只是想测试雅舍在故乡人中的知名度。最后拐上碚青公路,在城中又叫天生桥路,再问街边一青年,他用手一指说,对面黄角树下!

    走到跟前,黄角树旁,有一大石立着,上边大书“雅舍”二字,正是梁实秋的手笔。沿着二三十级小石阶上去,就是梁先生的故居了。

    这地方我很眼熟,就在城边上,公路旁,再过去一点就是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业学院,现在两校合并为西南大学。过去这里只是一条公路,现在公路两边都盖了房子,变为城区了,大变模样。

    故居在半山坡上。当年梁实秋和友人合买了这块地方,为了邮递方便,又用友人夫人龚业雅的名字,取名“雅舍”。所谓雅舍,用梁实秋的话说,就是“六间房,可以分为三个单元,各有房门对外出入,是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颤悠悠地吱吱作响”。但一个“雅”字,不仅透着梁实秋的气息,也给几间茅舍平添了几分雅趣。梁在这里呼朋唤友,一批文化人时常聚集到这里,一壶清茶,高谈阔论。一次,冰心夸她的朋友圈里的男人中,梁实秋最像一朵花,色、香、味,才、情、趣皆备,引得在座的男士一片“愤然”。得才女如此青眼,才子加雅士已有几分醉意的罢。

    更主要的是,学贯中西、一肚子墨水的梁实秋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笔走龙蛇。况且妻小又不在身边,独守长夜,更有秋风秋雨,论战不再,于是寻觅闲情逸致,从身边的人和事说开去,先谈雅舍,再说小孩,然后男人、女人,飞鸟、猪狗,握手、下棋,理发、洗澡,等等,如秋水般流出来,一篇篇冠之以“雅舍小品”的散文随笔就排成铅字,平实简朴、雅洁恬淡、洒脱幽默,很受读者欢迎;后结集出版,更是一版再版,据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这一雅而不可收,梁实秋又先后出版了《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以后还有《雅舍杂文》、《雅舍谈吃》、《雅舍散文》。

    《雅舍小品》奠定了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独特地位。

    拾级而上。眼前的雅舍,已经是60多年后重新找回来加以重修的青砖瓦房了。房前房后绿树掩映,还围以竹栏。

    将雨伞放在门边。进门见一中年女人坐在桌子后边看书。她抬头将我打量了一下说,看吧,随便看,今天人不多。

    六间房子全部是展室,墙上是图片和文字,下边展柜里是书和一些实物。六间房子不仅装下了梁实秋在北碚的八年,也装下了他一生的经历。北碚乡亲对梁先生不薄啊!从古到今不说,单是抗战时期在北碚生活过的文化名人就不少,但如今在北碚地图上能看到的名人故居就两三处,特别是为寻找这几间茅草房,北京、北碚两地的专家学者历经数年的考证、寻访,最后还是老舍的夫人凭画家的记忆画出草图才得以确定的。

    转到最后一间展室,我回身见到一名女孩,觉得不孤单了,问她是哪里人,她说是西南大学的。我问就你一人吗?她往身后一指,还有两呢!果然,两个女生和一个男生,都是一年级的,学计算机。因为今天没课,路过这里见门开着就进来了。问她们知道梁实秋吗?她们说,好像听说过。

    感谢雅舍,它是“雅舍小品”的摇篮,它让梁实秋无心插柳柳成荫,开创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八年雅舍,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

    回到进门时的房间,旁边还有一间书房。进去一看,靠窗有一张书桌;左边墙下是一张八仙桌,上面放着棋盘和棋罐——仿佛主人刚刚下过棋出门去了。

    的确,梁实秋先生离开雅舍出远门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1946年他回到北京,1949年1月去了广州,同年6月去了台北,在那里建了一所房子,取名也叫“雅舍”,直至1987年逝世,终年84岁……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