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凡夫:寓言创作的拓展与局限
    凡夫:寓言创作的拓展与局限
    • 作者:凡夫 更新时间:2010-04-19 04:48:1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843

      21世纪的中国寓言,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人文意识、生命意识、生态意识已成为寓言创作的关注点。敢于触及和表现重大题材,已成为不少寓言作家的追求,出现了管理寓言、职场寓言、生态寓言、汉字寓言、漫画寓言、摄影寓言、戏剧寓言、手机寓言等许多新品种。但寓言也面临着很大的难题——告别平庸,走出重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词作者公木先生,在季羡林、陈伯吹、严文井等几位先生的襄助下,提议并组建了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并涌现出了像金江、黄瑞云、湛卢、彭文席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寓言作家。《小马过河》《小猫钓鱼》《乌鸦兄弟》《陶罐和铁罐》等多篇寓言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影响了几代人。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中国寓言文学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无论是创作题材、表现形式,还是作品风格、语言,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从寓言的题材来看,不少作者都在努力走出伊索、拉·封丹的影子,力图表现新的主题。黄瑞云的《两堵柏林墙》、吴广孝的《龙王和柏林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为隔离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白子捷的《天堂和地狱》表达了作者对人口问题的忧患。“东北十人寓言组”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凡夫的“不平静的荒原”系列寓言和吕金华的《死在兔岛上的狼》等,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和平和生态平衡等重大问题的忧思。随着经济活动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管理寓言和职场寓言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些题材,都是过去的作家鲜为涉及的。

      21世纪的中国寓言创作,在注意向外拓展的同时,更注意向人的内心拓进。面对五彩缤纷的市场经济和五花八门的新思潮,寓言作家比其它文体的作家,显得要更为冷静,更为清醒,更为理智。他们在用寓言故事传递一些新的观念、新的信息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固守和传承。比如 “好习惯系列寓言故事”、“《论语》寓言故事”、“《孟子》寓言故事”、“《老子》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以及“佛学寓言故事”等等,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普及,使人们在喧嚣中得到安定,在浮躁中得到平静,在迷茫中得到澄清,在污染中得到净化,对社会的和谐建设、人心的和谐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寓言的角色看,21世纪人物寓言多起来。中国先秦寓言大多是以人物为主角的,这是中国寓言的一个特色。也许是伊索的影响太大了,后来的中国寓言,主要角色渐渐都变成了动物。直到明清笑话出现,人物寓言才又开始多了起来。然而,笑话毕竟抵挡不住伊索的影响,到了现当代,动物寓言逐渐又占了上风。21世纪的寓言创作,随着人们对文学作品贴近性要求的增强,人物寓言的比例明显增大,王蒙、韶华、樊发稼、陈必铮、侯建忠、凡夫的不少寓言,人物成了主角。王蒙的寓言很有明清笔记小说的遗韵,诙谐幽默,充满智慧,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而又回味无穷。陈必铮的《新聊斋系列》和韶华的《阿Q新传》,承继了蒲松龄和鲁迅遗风,以近乎荒诞的笔法和犀利的语言,揭露了世间的种种荒唐。樊发稼的《呆子的故事》系列,借用民间故事外壳,巧妙寓理,读来轻松有趣又引人思索。侯建忠的《水浒人物寓言》《三国人物寓言》《刘姥姥系列寓言》,借助古典名著的人物形象,另辟蹊径,翻出发人深省的新意。

      有位文学评论家曾说,寓言是小型的戏剧。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真正把寓言当成戏剧来写,古人并没有实践过。20世纪80年代,曾有寓言作家用短剧形式写过寓言,那仅仅是作为一种尝试,偶尔为之。进入21世纪,戏剧寓言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寓言品种,出现了张鹤鸣、洪善新等专门从事戏剧寓言创作的作家。张鹤鸣的戏剧寓言不仅结集为《海国公主》一书出版,而且许多剧目都被搬上舞台,多次在戏剧或小品大赛中获奖。此外,有些寓言作家也尝试从优秀的漫画和有意味的摄影图片中寻找灵感,进行二度创作,产生了“漫画寓言”和“摄影寓言”。

      从寓言的形式看,不少作者力图走出传统寓言的写作模式,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使寓言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云弓的《垂钓人生》突破了传统寓言一个故事一个寓意的模式,用故事的多元结构来表达思维的多元化。马长山寓言借鉴相声和小品艺术的写作手法,用对话取代故事情节铺排,使寓言的语言张力更大。肖显志寓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方法,让日常生活成为寓言的主要内容,让“我”成为寓言的主角,使寓言更具当下性、贴近性。青夫在致力于民间寓言收集和整理的同时,注意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李绵绪尝试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体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趣。孙三周的汉字寓言,对中国的传统汉字进行寓言式演绎,读来别有一番情趣。林玉椿的《网络时代》把网络语言融入寓言,为寓言文学吹来一缕青春的气息。一些作者创作的手机寓言,不仅在篇幅上,而且在语言上,也都有别于传统的寓言。传统寓言大都以单篇为主,很少系列寓言。上世纪虽然有少量的系列寓言,但超过十篇的很少,单独成书的更少。到了21世纪,系列寓言的规模明显增大,数量明显增多,以获得2006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的《感动5-9岁儿童的365个寓言故事》为例,六个小动物作为六本寓言集的主角,贯穿全书,从而使这套丛书形成了一个人物互相联系、故事互相补充的有机整体。

      到目前为止,尽管在国家公布的文学奖项中,还没有寓言的一席之地,在各种文学评论中,寓言也很少得到关注,但寓言文学这朵“蒲公英”却以自己强大的生命力,管自潇潇洒洒地开放着,传播着。进入21世纪,已有十多位寓言作家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走进书店,那些“小故事、大道理”“小故事、大启悟”“影响孩子一生的……”“改变人一生的……”等畅销书,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寓言。每年全国和各省市的高考题,都少不了寓言类题目。至于语文扩展读物、语言练习题等,引用当代寓言的就更不计其数了。但是,当代寓言创作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平庸之作太多。有的寓言作者太热衷于追求作品数量,动辄上千篇,要从中选出一两篇像样的却很困难。

      当代寓言的平庸,主要表现为重复。寓意重复,故事重复,角色重复;重复前人,重复他人,重复自己。当代寓言文学要赢得世人注目,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不是增加作品数量,而是提高作品质量。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一生的寓言作品,都没有超过500篇。我国历史上真正有影响的作品也不过数百篇。但是,其中有许多却成了成语、格言和典故,其根本的原因,是质量上乘。中国是世界寓言三大发源地之一,先秦寓言曾给中国文学带来无尚的荣耀。当代寓言要重振中国寓言文学的雄风,必须把质量摆到第一的位置,痛下决心,告别平庸,创作出真正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