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7-02-13 10:27:37
沈大力:塞纳河畔的堤岸文化
我曾浏览过罗马台伯河岸的夏夜书市,伴着近旁流水与意大利红男绿女的轻歌曼舞,但总觉得它不及塞纳河畔旧书摊特有的异趣。几十年前我初到巴黎,立时被塞纳河边一排排绿色木箱连环的旧书摊吸引。从右岸卢浮宫码头启程,过圣路易岛的玛丽桥,再踱步到左岸杜赫奈尔和伏尔泰两条沿河走...
[阅读全文]
2017-02-13 10:25:16
念人:家乡的塘猛岭
家乡的塘猛岭连绵起伏。岭上,长着茂密的树林;岭下,一行行橡胶树散发着浓郁的芬芳。那岭脚伸延到岭顶的弯弯小路,留下了我童年的回忆……那是我随着父母下放到故乡的塘猛岭脚下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年头。白天,父母参加开荒造田去了,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就集中一起,往地处岭...
[阅读全文]
2017-02-10 09:25:42
万祖波:唯有春天,尤爱恋
季节流转,一年又一年;景色变换,一遍又一遍。可是有一点,于我而言绝不可改变的,就是我对春天的爱恋,一辈子对春天难以言明、不能讲清的爱恋。爱恋春天,爱恋的是春天的绿意盎然、勃勃生机。人们经历了一个严寒的冬天,尝尽了寒风的刺骨,看到了满眼的荒凉。而且在整个冬日里还...
[阅读全文]
2017-02-09 01:05:59
郭海燕:凭谁采却风中红
从很小的时候起,红军、长征、雪山、草地,就以电影、电视、小人书、大人传讲等种种方式进入我的脑海,它们如血液般,长期在我身体里潜伏,反复路经心灵……曾读过这样的文字:1934年秋,中央红军自江西出发时,他们所穿的赣南草鞋,不是用草编成的,而是布。苏区人民用针线将布底...
[阅读全文]
2017-02-08 02:25:29
王族:苍穹下的人心自足
2012年年底,突然想写一部关于狼的长篇小说。此前十余年写过不少狼,但此次愿望之强烈,大有一次把狼写尽,之后再也不碰狼的决心。翻看电脑中写狼的文章,才发现有不少故事在先前被写进了散文,此次要写小说,顿生惋惜之感。但我相信于小说而言,写过的狼故事仍不失为一种积累。之...
[阅读全文]
2017-02-07 11:13:22
漠南:奔跑的黄羊
一在一片半荒漠的草原上,我行走了许久。天空像一个蛋黄,悬挂在并不高远的天边。与其说这是草原,还不如说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荒原确切一些。天地间呈现出的迷茫搅得我心烦意乱,偶尔有细小的沙粒打在我脸上,火辣辣地痛。就在我懵懵懂懂之际,我不自觉地走进一个恍惚的梦境——在...
[阅读全文]
2017-02-07 11:08:48
黄学军:风雪大七垭
一到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漫天飞舞的雪花。而有一种雪花在我心中在脑海里已飘洒了多年,纷纷扬扬,无边无际。大七垭是个地名,也是个村名,我刚调到乐素河就被派遣到那里包村,到那里必须要经过甘肃的村落,所以,甘肃朋友常戏称我为“省级干部”。周边都是甘肃的,这个村就成了陕...
[阅读全文]
2017-02-05 04:37:30
念人:美丽的塘猛村
塘猛村,地处于海南岛南渡江畔。这里楼房不多,但是,每一栋都洋溢着自己的迷人风韵。村前的公庙屋顶上,屋角两边分别雕刻着两条长龙,像两位雄伟威武的哨兵守卫着大门,使你一踏入塘猛村,像是进入一个神奇世界,立即感受到塘猛人一种热情、朴实、聪明的情怀。村前,是一片广阔的...
[阅读全文]
2017-02-03 10:28:21
念人:“放寮”的诱惑
农历正月十五,是海南岛黎族青年传统的“开窍”的日子。所谓“开窍”就是民间所说的“放寮”。按黎族习俗,男的到了十六岁,女的到了十四岁,就是男女到了“开窍”的年龄。这时候,女孩家的父母就在自家门前搭起一间茅房,让女儿独居,等待男方来求爱。这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放寮...
[阅读全文]
2017-02-03 09:52:16
黄宏宣:慧子的故事
慧子是我的邻家女,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原本是一个很漂亮、特清纯、还乖巧的女孩儿,可如今……我的邻居,一家五口,家境贫寒,老夫妻俩已经从社办厂退休,他们带着二个儿子和女儿慧子,很艰难地维持着生计,日子过的苦不堪言,若不是邻居和政府的时常接济,他们家还不知道是何等...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王慧明:孔子亲民思想的知与行...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刘伟:"扁担女孩"走红带给我们的教育...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赵顺年:青春的标本——《凡梅》序言...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