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一遍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100多年前(1917年)写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散文《青春》(有的翻译为《年轻》),就有一次新的感悟与体会。他的《青春》首次在美国发表时,引起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甚至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
塞缪尔•厄尔曼,1840年生于德国,后移居至美国。年届70才开始写作。《青春》一文是他77岁时所写。他以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对人的“青春”作了最好的诠释: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完全可以说,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理性深湛的思考、简练诗化的语言以及高亢激越的旋律对人的“青春”作出了完美的解释。他说,只要拥有“勇锐”,拥有“进取”,你就会充满青春的活力。
塞缪尔•厄尔曼的观点明亮而深邃,他的观点就是“青春”没有年限。作者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启迪着人们:“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只要心中“有一台‘天线’”,“从天上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那么你就永远拥有青春。
那“天线”,乃是一个人的“心灵”!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给人带来的只是肌肤的衰微,面目的苍老;而精神的年轻,则反作用于你的身体,甚至改变你肌肤的衰微和面目的苍老。
实际上,这是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认可的一门科学!
当青春的太阳照到青年人的身上时,每一个青年人都会自然而然的生发出自己的梦想,他/她们都无不在为自己梦想的实现而作着这样那样的努力,虽然每个人的梦想不同,或大、或小、或远、或近,但是每一个梦想都来自于他/她的内心,或是对人生的激励,或是对未来的憧憬,或是对爱情的追求,或是对事业的拼搏!
同样,当青春的太阳照到老年人的身上时,每一个老年人也会自然而然的生发出自己的梦想,他/她们也都无不在为自己梦想的实现而作着这样那样的努力,虽然每个人的梦想不同,也是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每一个梦想也都来自于他/她的内心,或是年青时候梦想的延续,或是对曾经的回忆,或是对岁月的感悟,或是对后半生的希冀,或是对未来世界的孜孜追寻!
简言之,青春是一首昂扬的歌、青春是一副多彩的画、青春是一个绚丽的梦,青春是一首朝气蓬勃的诗,青春写满了自信与豪情。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将青春好好珍惜紧紧拥抱。正像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青春》说的那样,“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青春”不分时段不分年限,“无论年届花甲,仰或二八芳龄”,“只要心中有一台天线,从人世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努力、勇气和力量的信号,那么你就永远拥有青春”。
我有一位朋友,一位年轻的朋友,一位不是作家而胜过作家的朋友,她叫曾繁梅,是财会战线上的一位优秀工作者。繁梅所学专业与文学根本不搭边,工作又及其繁忙,但在几年的时间里,她却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文学作品,可谓著述甚丰。凡是看过繁梅作品的人,都无不惊讶,甚至禁不住要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她靠的是什么?
纵观繁梅的作品,不用说话,不用解释,她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散发出浓浓的文学气息,那浓浓的文学气息对人们的疑问给予了正面回答,同时对她的惜时如金和不懈努力也作了最好的诠释:她靠的是茶余饭后,她靠的是见缝插针,她靠的是对时光的不舍,她靠的是坚强的毅力和勤奋的劳动以及那极富青春意义的砥砺前行。由此,短短几年间,她就创作出了上百万字的文学精品,创造出了我辈乃至当代青年人仰慕的奇迹!
面对繁梅创造的奇迹,一种深深的由衷赞许,一种惭愧默然的情愫曾久久地笼罩着我的心。
我想,繁梅之所以创造出奇迹,并非她有什么天才,而正是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自此创造出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和写作上了。”
我想,繁梅之所以创造出奇迹,那是她对青春深刻理解和倍加珍惜所结出的硕果,她的作品,既是青春的标本,又在每篇每章每节中处处闪烁着青春的梦想与青春的阳光。
其实,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在青春面前都是平等的。
青春犹如一本书,一本自己的人生之书,当你开始珍惜青春的时候,实际上你就已经开始在撰写自己人生的这本书了。
而你撰写这本书,并非是为了被后人所崇拜所敬仰,而是为了让同样在撰写和阅读你撰写这本书的人,感悟着你的感悟,咀嚼着你的咀嚼,思考着你的思考,在将书掩卷合上之后,可以感叹不止,又唏嘘不已,或者几度深呼吸……
我就是在连续的几度深呼吸之后,为繁梅的《凡梅》作了序,写了一篇从我心底涌出的感言,当《凡梅》付梓之际,作为该书的《序言》交给了出版社。
此《序言》既是为《凡梅》所写,也是为我自己所写,在此抄录如下,权作自己“唯青春与你自己不能辜负”的自检,更是为自己曾经在工作空闲时浪费的那些时间的谴责和鞭策。
下面便是我为《凡梅》所写的《序言》,已随着《凡梅》的出版印制在《凡梅》一书上:
(1)
志刚兄(繁梅的领导)的一个电话,使我竟接受了这个也许我不该接受的任务——为《凡梅》一书作序。
这些年我远离文学,未出新作暂且不说,就是能不能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凡梅》,能否在《凡梅》付梓之前作好这个《序》也毫无把握,不无担心。好歹有志刚兄的诚恳和厚爱,有作者本人的尊敬与执拗,我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阅读《凡梅》,以自己的亲身感悟写下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以打肿脸充胖子的胆量将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当作《凡梅》一书的“序言”。
(2)
面对繁梅的《凡梅》,你可以说它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首先是一部灵气四溢,朝气蓬勃之作。
繁梅是一位青年,且是一位女青年,读中专、读大学都是学的财会,所从事的工作一直又与文学无缘,能写出这么多且属上乘的作品,不说其文学功底如何,仅其精神,就已实实在在让人感到难能可贵!
如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村的变化,城市的繁荣,以及市场经济、招商引资、大款加老板、下岗再就业;洪水、战争、和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有一些人的灯红酒绿醉生梦死,还有一些人的生活拮据及贫困窘迫;一些人的颓废消沉,一些人的奋发向上;大部分人们尤其是青年,可以说无不有着对时代对社会对现实的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激情和按捺不住的躁动,而《凡梅》却印证着作者一份别样的恬静怡然的心态和境界,为自己为他人采制出了一件珍贵的青春的标本。
(3)
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青春都是美丽的。不管他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时代,不管他拥有的社会地位多高或者多低,不管他的生活贫穷还是富有,而青春则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是每一个人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青春,不同于幼年,可以执著于母亲怀抱的温暖而不必去顾及户外风雨正寒;青春,也不同于老年,可以坐在墙角暖洋洋的太阳底下不紧不慢地于胡须间拈出对往昔岁月的是是非非林林总总。
青春,是人们真正踏上社会尝试生命况味的开始。也就是从那一刻,人们才能理智地进入到握着世界那只高深莫测之手的年代,才能壮起胆子踏入到命运的风谷中探险的年代。年华已逝的人们往往以能保持着青春的精神状态而倍感自豪,那是因为青春给了他们太多太多值得感悟与回忆的色彩和容颜、快乐和忧愁、兴奋和伤感、幸福和痛苦;时值青春年少的青年们往往以年轻气盛和青春的律动认识社会看待生活,那是因为他们青春的触角已经使他们的步履伸向了生命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短暂与漫长、沮丧与希望、迷惘与审视、颤栗与震荡。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繁梅将平凡事平凡人写出了《凡梅》,变成了自己青春价值的一种尺度,变成了对生命、对社会、对世界一种平凡而敏捷的寻求与探索、心声与展示。
(4)
读繁梅的作品,无论散文、小说,就是连同她的日记,其字里行间仿佛都散发着一种平凡的幽香与芬芳,每一篇每一章每一节,似乎都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朴实和美丽,清晰而谈雅,亮丽而无华,禁不住令人感动与沉思,追忆与遐想…..
在这里,我不去也没有必要对《凡梅》做一番赞赏或批评,因为任何文学作品,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这里,我不去也没有必要为自己作一番表白,讲些什么功底粗浅,水平所限之类的谦谦之词,因为实实在在,乃做人之本!
在这里,我不去也没必要向作者再作一番寄什么希望,继续努力等无谓的建议和期冀,因为作家人人可为之,但非人人能为之!之所以人人可为之,是对青春的一种正视和珍惜;但非人人能为之,也是对青春的一种正视和珍惜。也就是说每个人不一定非去写什么书立什么说当什么作家等等,你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上有所作为,有所造诣,有所创新,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便是写好了自己的青春大作,写好了自己的人生大书,你就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大作家”!
在这里,我只将我在为《凡梅》作序即撰写本文的当天晚上所发生的两则小故事笔录在此,既作为本《序言》的结尾,又以飨读者。
故事一:
21点30分许,出差远在外地的朋友春晓(笔名)打进电话来问我在哪里,是不是睡觉了?
我回答说:“没睡,还在办公室呢!”
她说:“这么晚了,还在办公室干什么?”
我答:“在给一位青年作者的文学集子写个《序》!”
朋友似乎很不相信:“你不是喝酒喝醉了在说醉话吧?”
我答:“是真的!”
朋友大概相信了,但电话却停顿了好长一段时间才问:“你给青年作者的作品作《序》,那你的作品什么时候让别人给你作《序》?”
我哑言无答,一份惭愧从心底涌出,是的,我的书什么时候请人作序或是自己作序?
放下春晓的电话,我沉思了良久……
故事二:
22点10分许,F 兄连门没敲就进了我的办公室,极尽干扰之能事地大嗓门问:“你在干什么?”
我急急从计算机前站了起来:“给一位作者的作品写个《序》!”
F 兄:“什么作品?我看看!”
我将《凡梅》打印稿拿给他。
F 兄先是随意翻了翻,又从目录中选了几篇,便一屁股坐下细细地看了起来,大有打一番持久战之意。见此境况,我心里发急,便说:“你快回家休息吧,别干扰我,我今晚争取写完!”
F 兄没接我的话,仍自顾自地继续看。
我的确着起急来,便拿出烟,递给他一支,一边分散着他的注意力,一边不客气的催他:“别看了,别看了,快回家吧!”
F 兄见我真的急了,便站了起来,手依然拿着《凡梅》,边出门边说:“我先拿回去,给我女儿看看,让她好好学学人家!”
F 兄执意要将《凡梅》拿回家“给女儿看看,让女儿好好学学人家”!
学什么?我又沉思了良久……
一个人的生命如星河般壮美,而人们又往往认为“青春”则像流星般转瞬即逝,但塞缪尔•厄尔曼却用他一生从不虚度岁月,从不荒废生命的信念,告诉人们,青春虽不能永恒,但可以用美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乐观的心态去铸就永恒的青春。在这里,我将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青春》原文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青 春》
青春,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
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青春,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与气质。而60岁的男人可能比20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与气质。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岁月可以在人的皮肤上留下皱纹,但却无法在精神上刻下一丝痕迹。
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中。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大千世界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盖,你便会迅速衰老——即使你只有20岁。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80岁、100岁、120岁。
所以,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用自己的错误再错误的引导自己!
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