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7-01-16 03:13:33 万祖波:心中那缕明亮的光
    我猜想:或许是年终岁尾,人们习惯于盘点回顾自我努力情况,细数年底究竟取得多少收获的缘故吧?近来的日子里,我发现身边不开心的人变多了,唉声叹气的人也多了。作为好朋友的我,便尽量的开导他们,真心的劝慰他们,希望他们冷静下来,深找原因,另启征程。告诉他们抬抬头还会有...   [阅读全文]
    2017-01-16 03:08:26 郑永涛:年灯年饼
    年灯流传于我的故乡冀南一带,是用蒸好的黍子面做成的既可点亮祈福又可食用的年俗食品。而年饼,则是用蒸好的黍子面裹糖煎制的一种又香又甜又软的面饼,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风俗年味。在中国民间,赋予食品以艺术性、观赏性的不在少数,然而将食品与灯融合在一起的却并不多见,由此...   [阅读全文]
    2017-01-15 10:21:17 念人:作家的呼吁
    作家念人的报告文学《为了千百万贫困患者的生命》,王之之的特写《癌症的克星莫壮学》与札记《我所认识的莫壮学》,先后在网络上发表后,获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于莫壮学所研制发明的治癌高端技术《莫氏疗法》,表示极度关心与信任,纷纷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以千百万癌症患者生命...   [阅读全文]
    2017-01-13 09:56:42 孙树恒:年的村庄
    (一)我的故乡是一个叫白音昌的地方,是奈曼旗南部山区的一个村庄。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那里生活了。小时候,一到过年,是村庄最热闹的日子。那时候,过年是最喜兴的,欢天喜地啊。是腊八节打开了年关,喝了腊八粥,就接年了。俗话说“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我记得...   [阅读全文]
    2017-01-13 09:55:00 念人:那难忘的岁月
    “年轻人要到工农中去,走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与广大工农兵打成一片,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伟大作品。作家要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老作家魏巍对我们年轻作家的一片期待。1999年6月6日,北京的天气,格外清朗,...   [阅读全文]
    2017-01-12 09:40:24 张镭:走垓下
    一驱车两个小时,便来到了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的垓下遗址。虽是初春时节,可这个被村庄包围着的遗址却依然一片荒凉,无一丝春的生机。这一天是2011年2月25日,天空阴霾,冷风逼人。灵璧、定远、和县、曲阜、东平,我都去了,也都留有一些文字,惟离我最近的垓下却没有去。某种意义...   [阅读全文]
    2017-01-12 09:32:00 伊焕章:宁静致远
    时过深秋,走近矗立无语的大山,深山老林里树简枝疏,一切近乎凄清的空寂。那高大粗壮的千年老松,静静地挺立着,默默无语。尽管顶峰白云缭绕,有时面对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它却巍然不动,像一位面对惊涛骇浪的舵手,依然沉稳。它不喧哗、不炫耀,也许不被人们所赏识,但它有一种凛...   [阅读全文]
    2017-01-11 10:18:01 张艾茵:2016我的阅读:虚实之间
    读书这件小事极其廉价又无比奢华。把藏书、读书作为生活的日常,算来也近20年,如若说从未倦怠不免虚伪,也会因为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动荡无心阅读,但是并不曾将它视之为任务而强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渴望自然会回归,这可能就是图书特有的魅力。同样,随着阅读的不断积累,总...   [阅读全文]
    2017-01-11 10:14:15 郭军平:大渭北,一个文学地理的标志
    文学具有深度的审美意义,陈忠实一部《白鹿原》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关中平原小镇闹得格外响亮,白鹿原影视城一经建起,前去观赏的游客便络绎不绝。这种现象正像宁夏有个张贤亮,一本颇有争议的小说出了名,然后又建了个西部影视城,张艺谋的《红高粱》从这里一炮打响。于是,西部影...   [阅读全文]
    2017-01-10 10:32:56 向娟:不一样的父亲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贴身小棉袄,但这句话很难用到父亲和我身上。父亲从来都不需要这种待遇,我也没有过这样的需求。尽管相处了这么些年,可他在我心里仍旧有些陌生,可能跟我们之间有过长时间的冷战有关。父亲1岁多时便没了父亲,然后母亲改嫁,从此他便跟着自己的祖父母长大。15岁...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