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百家文论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 ▪ 论文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文论
2019-03-27 08:30:45
冯宴诗集《碰到物体上的光》: 照亮文字里的骨头
光有二象性,或者说双重性格。它是波,也是粒子;是丈量空间的射线,也是测试时间的飞矢;是神的赏赐与启示,也是人的索取与延伸。它带来光明,同时造就阴影;它塑造生活,同时生产文学。冯晏的诗集《碰到物体上的光》所呈现的,便是光从物理到诗学的升华:她的诗穿过日常生活的透...
[阅读全文]
2019-03-19 08:14:54
陈丽娟:流淌在心灵深处的长河——读散文集《怀念河流》
“啊,那条大河,水势湍急,汹涌而来,向北望不到源头,向南也望不到尽头……它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又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在这条大河一路狂奔的途中,它惠及了无数的百姓!”这是郭军平先生散文集《怀念河流》的第一篇《一条大河从我心上流过》中对大河的描写。顿时,一条日夜...
[阅读全文]
2019-03-19 08:13:57
兰馨:让心河绿水长流一读散文集《怀念河流》之感
因为一次投稿,我有幸成了郭军平老师的微友,也有幸拜读了他的不少佳作。郭老师是全国十佳教师作家,他在《语文老师应当富有才情》一文中写道:“有才情的老师应当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鲜明生动、容易辨识的文采,应当敢于坐而论道,独当一面,独创一家;应当著书立说,形成自...
[阅读全文]
2019-03-11 03:50:15
蒋登科:新时代诗艺的双向交流
在过去,新诗和外国诗歌的联系,大多是单向的,简单来说就是主要围绕“引进”开展工作,而很少考虑过新诗的“输出”。在新时代诗歌发展中,“输出”应该成为推进新诗艺术发展的向度之一。和以前经常使用的“新时期”相比,“新时代”除了时段的变化,还具有更丰富的新内涵。在这些...
[阅读全文]
2019-02-26 09:48:19
卜一:原力场中的诗元转换
诗歌的域值在文字的“刃线”中需要原力的对峙与支撑!很多时候,自我只是一个触点,与诗的关联并不直接,转圜存在于诗人的认知当量累积到某种程度,在某一瞬间以何种方式释放,进而形成结果的“活在”!诗人丁卫华以“苏塘”入诗,这种带有地域文化符号的介入,对于叙事与抒情的统...
[阅读全文]
2019-02-22 10:11:45
古典精神的现代实验——浅评王彦山诗集《大河书》
《大河书》是王彦山的第二本诗集,也是他近年来诗歌艺术的阶段性总结。相比于第一部诗集《一江水》,《大河书》不仅体现了王彦山诗艺成熟的过程,更是他从作品文本到诗性精神系统性地进行求索的过程。古典美学是王彦山文本的基础特征之一,早在《一江水》中,这种构建于新古典主义...
[阅读全文]
2019-01-09 08:36:48
杨杨:边陲赤子,抒怀人生——浅析作家罗尚武先生作品之我见
获悉尚武兄要出作品集了,非常的欣喜。我与尚武兄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期间相识。那时,他的作品荣获“中国世纪大采风”报告文学金奖。这在全国作家中都是屈指可数的一大亮点。无疑是一种实力,也是创作艺术上的一大提升和飞跃。可喜可贺!之后的日子里,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
[阅读全文]
2019-01-02 08:56:31
汪政:理论批评:现场感更强
对2018年的理论批评来讲,重中之重就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文艺理论成果与经验的梳理总结,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第一就是在文艺认识上的正本清源,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强烈推动之下,文艺理论界对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使得文艺真正地回归到本体,并且进一步...
[阅读全文]
2018-12-18 08:46:08
郑丽娜:诗情,在大时代的风雨中升腾——对诗人高深诗美的探析
在20世纪后半叶的当代诗人群中,高深无疑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半个多世纪来,这位亲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战士,这位将自己青春生命献给了大时代的诗人,以他高亢深沉的诗歌,崇高壮丽的诗美,歌唱祖国、歌唱人民,先后出版了《大西北放歌》等十多部诗集,为当代诗歌的...
[阅读全文]
2018-12-10 08:53:08
陈艳敏:找到自己开花的土壤——读玛丽·拉塞尔·米特福德《我们的村庄》
在这本书里,玛丽·拉塞尔·米特福德小姐是在给我们讲故事,叙家常,她所讲的,全部围绕她所在的村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一个邻居、一只小狗、一件小事,听起来似乎都没什么稀奇,可是玛丽·拉塞尔·米特福德小姐却热情洋溢地讲了一整本儿,而且读来不觉枯燥,这便有她的独到之...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文论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夏乃儒:六脉融通,铸魂育人——郝玉...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赵顺年:一曲诸城名人的赞歌——简评...
刘伟:对基础教育专家的再认识...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赵顺年:绽放在岁月深处的鲜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张海燕:时代的悲歌 ——读李木生老师...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发宾:阴阳相生的笔墨之道...
王来旭:王超书艺散论二则...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任孚先:独具匠心的诗作——简论赵顺...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吴开晋:哲理与意象的有机溶合——读...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