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7-04-24 10:25:02 吴然:苦难中升华起来的人格力量——读李秀儿的小说《花山村的红五星》
    李秀儿是来自东北定居云南的满族青年女作家,秀外慧中,善辞令,敏于文。她在2016年连续发力,创作出版了三部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其中,由浙江少儿社出版的《花山村的红五星》一经问世,就得到普遍好评,十数家国内主流报刊,均有专文评论,并最终被书评权威媒体《中华读书报》评为...   [阅读全文]
    2017-04-19 08:56:09 卢沉:寻道求变四十年
    “寻道求变——卢沉艺术研究展”日前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展览以再版美术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卢沉著述《卢沉论水墨画》为引,以“寻道求变”为名,强化了卢沉不同时期作品风格的变迁。以“十字路口”为展陈理念,表现卢沉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批探索者,身处社会与时代的十字路口,面对...   [阅读全文]
    2017-04-13 11:19:10 赛非: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
    余先生一生漂泊,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透着顽强的苍凉。寻个清净地,看余先生的文字。窗帘遮住阳光,暖气调在22度,脱去厚重冬衣,忘却今夕何夕。这是最适合阅读的空间——一个人的,安静的,温暖的,有点昏暗的所在...   [阅读全文]
    2017-03-23 01:56:00 郭军平:大气、大度、大仁、大义的安黎文学精神 ——读安黎散文集《耳旁的风》
    大气、大度、大仁、大义的安黎文学精神——读安黎散文集《耳旁的风》著名作家安黎先生散文集《耳旁的风》出版后,没想到一天突然收到来自铜川的一个陌生电话,询问我是郭军平老师吗?我说是的,他便介绍了个人的身份,原来是安黎先生的朋友名叫左岸的先生打来的。待确实以后,先生...   [阅读全文]
    2017-03-21 08:45:06 郎咸勇:读贾平凹的《藏者》
    贾平凹的《藏者》是一篇小小说么?不大像,我觉得倒有点像一篇写人的纪实小散文,像一张淡淡的人物素描画,只是作者在里面施展了些许手段而已。《藏者》多使用白描手法,里面绝无浓彩艳抹,绝无渲染烘托,绝无词藻修饰,只有轻描淡写,只有简洁素雅,一如一杯沁凉的白开水,给人以...   [阅读全文]
    2017-02-22 10:43:22 《大儒张载》:一个经典的中国故事
    最近,很幸运能遇到《大儒张载》这部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好书,读完这部书,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大儒张载》,一个多么精彩又堪称经典的中国故事啊!真是太值得一读了!张载(1020-1077),世称“横渠先生”,是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北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更是...   [阅读全文]
    2017-02-17 09:00:10 写给故乡热土的情书——记“诗画”冯杰
    天光尚暗,黎明在即,冯杰醒了吗?也许,冯杰仍在梦中。可他的“鸡”醒了。虽在梦里,他心中有“鸡”,故乡的鸡。于是,在丁酉年到来的时候,他画的公鸡已在北中原的田舍、灶间、抑或是篱笆院的墙头,引吭高歌了。已是久远的过去了。大约20多年前,我被人引诱,写过一部名叫《颍河...   [阅读全文]
    2017-02-13 10:29:21 《地球脉动2》:有一个场景你见所未见
    冬夜里,北京西单商业街道路两旁是乌鸦的领地。可我总是行色匆匆,这么多年都没有留意过。直到有一年,有座大厦侧面的巨幅屏幕上正在播放旅游广告,明亮的画面衬出了数只肥硕的鸟,夜一样的漆黑,像在“俯瞰”画面上的桂林山水。那是停在路灯上的乌鸦。抬头看,这才发现从大厦楼顶...   [阅读全文]
    2017-01-19 10:00:48 非虚构的“网上”力量和“野蛮”生长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可以看到非虚构写作潮流在当下的被认可度,以及其存在的巨大生长空间。尤其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非虚构写作中表现出了更加非凡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加之它迅疾的传播速度和广阔的覆盖范围,往往能够产生轰动性的影响。但长处往往也隐藏着短处,作为非...   [阅读全文]
    2017-01-03 10:27:05 李美皆:以平易取胜的谍战
    特工、反潜、谍战,这样的题材近几年并不鲜见,通常表现为神秘的、云谲波诡的,受众对此已经形成某种“阅读定势”。然而,朱东的长篇小说《沧海之约》,化稀奇为平常,化特殊为普通,颠覆了此类题材固有的玄秘,一变而为平易家常,让我们明白:这些事件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许...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