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9-10-08 08:30:34 张志强:故乡像太阳一样温暖着他的写作 ——读王樵夫的散文《纵马草原》
    听藏族的歌曲,高亢嘹亮的声音,让我想到天堂,想到向上的灵魂。听蒙古族的歌曲,同样高亢沉稳悠远,让我想到的却是无边无垠的远方,想到奔跑与诗意的牧场。读王樵夫的散文《纵马草原》,让我想到的是一条飘然于天空与绿意间的青色哈达,想到脚踏大地的坚实与其呈现的精神真相。樵...   [阅读全文]
    2019-09-25 08:59:33 侯建魁:论“垃圾派”与当代诗歌中的“审丑”
    内容提要:“垃圾派”曾是21世纪初期引起过广泛争议的先锋诗人群体。他们秉持着“将一切‘垃圾’化”的思想原则和存在精神来进行诗歌创作。这涉及当代诗歌中的关乎“审丑”的重大问题,甚至“垃圾派”的“一切垃圾、垃圾一切”①的创作原则和方式已然触及到了诗歌创作中“审丑”的...   [阅读全文]
    2019-09-02 10:08:12 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读近期文学期刊想到的
    当思想与情感诉诸笔端,文学书写继而徐徐展开。个人经验与现实体验构成了文学写作者自我表达的肥沃土壤,富有生命张力的想象与虚构在这土壤中生发根系、抽长枝条,乃至花繁叶茂。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表达,都不能脱离于历史化的具体存在经验,因此,真实是文学得以生发的基础与本源。...   [阅读全文]
    2019-08-05 08:27:53 章闻哲:峭岩长诗时代精神的诗意突围与建构
    近读习近平主席关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论述,心生许多感慨和激动。他言简意赅地切中了当前文学艺术的要害,无疑具有导向引领的深远意义。长诗在这一命题中,我以为更具有国家性和民族性。反观近几年的长诗创作,峭岩以时代歌者的姿态,屹立前沿,做出了突围式的...   [阅读全文]
    2019-07-31 11:35:46 李汝保:试论电影的“三大运动”
    1983年我在读的大学中文系出版文学刊物《浅草》,我担任副主编,发表的电影论文是《试论电影的“三大运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颇有成就。文章如下:“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熟知的一句格言。同样,电影的生命也在于运动!为什么有的影片能以生动的形象留在观众记忆里,获得...   [阅读全文]
    2019-06-24 09:26:11 周静华:张家有女初长成——漫谈萧红
    一“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因一部《呼兰河传》而名满天下。1911年6月1日,也就是宣统三年五月初五,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的张家大院里诞生了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就是后来的大名鼎鼎的才女萧红。女娃子的降生,令大院的老主人张维祯欣喜异常,给女娃子取名张廼莹,乳名荣华。...   [阅读全文]
    2019-06-18 10:14:16 卜一:时间的种子——序《鲁菜菜系传承与创新》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从远古图腾到神话衍生,从象形文字的演化到民族内蕴力的凝聚,饮食的演变随着先民的迁徙、定居到疆域的划分,一直伴生在汉民族生生不息的拓展和勤奋中。《礼记》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左传》、《国语》、《春秋》都有记载...   [阅读全文]
    2019-06-17 09:21:43 王小枪:万物有灵且美 ——读陆颖墨新作《白丁香》
    每个写作者笔下的文字其实都是他自己,是作家打通自己和世界表达的一种渠道。小说所描述的点滴情感,以及故事中主人公对世界的看法,也传达着作者对世界、对情感的看法。作品的文字风格犹如作家的第二张脸。小说《白丁香》继续保持着作家陆颖墨一贯少而精的写作品质,静水深流,娓...   [阅读全文]
    2019-06-13 10:57:24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 文学的通透之境
    《云中记》写出了人和故土的深挚联系,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一种心灵,守护精神家园的一种态度。记录灾难当然是一项责任和道义,但《云中记》还有更大的视野、更远的思想,阿来的写作大气而富有灵知,写出了文学的通透之境。阿来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尽管我们都可以用独特性来理解任...   [阅读全文]
    2019-06-10 09:01:31 新诗批评:“一体化”的技术表达抑或灵性判断 ——从吴投文的新诗批评想到的
    当下,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更趋向于一种文字符号的“定制”生产。那么,以灵性与感性见长的诗评家,能否把自身的思维与判断、灵性与激情、想象与回忆不至于“版式化”,不至于沦落成为“一体化”的技术表达,这就考量着诗评家在技术解放符号力量的同时,究竟是使诗歌课题生产工具化...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