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06-28 03:35:52 曹雨河:柳粉香之仙遭遇鬼
    柳粉香在毕飞宇《玉米》这部小说中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是王玉米和她的父亲王连方。这两个人物在作者恣意酣畅的笔下丰盈饱满鲜活得脱纸欲出。相对于他们柳粉香这个人物作者有些惜墨如金。可我偏偏喜欢这个位次居三的人物。我觉得柳粉香的人性比玉米丰富得多,粉香蕴含的审美信息...   [阅读全文]
    2010-06-28 03:00:59 丁临一:生命的追问与慨叹
    </H1><!--正文内容begin-->  张洁的长篇小说《灵魂是用来流浪的》(北京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需要用心来欣赏品味的作品。从故事层面来看,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学人不期而遇的探寻之旅,但主人公奇特的遭遇与复杂的感受,却提示着许多曲径通幽的韵味。即便是漫不经心地浏览而...   [阅读全文]
    2010-06-26 02:01:49 孙武臣:文学指向的重要路标
    <!--正文内容begin--></H1>  一批青年作家批评家提出了“文学:回到思想的前沿”这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切中文学创作的积弊。  有科学家指出:思想高于战略,决定着战略的方向。同理,它在文化体系中也处于核心地位,它是精神是灵魂。思想的重要性同样也关乎文学的兴衰。...   [阅读全文]
    2010-06-25 04:19:07 金涛:诗有旧体 其命维新
    <!--正文内容begin-->  几乎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粒诗词的种子。虽然这粒种子不一定适合在都市噪杂的环境与建筑丛林中舒枝展叶,但正如《诗经》所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要有新的因素注入诗词,诗词创作就不会被封存起来成为仅供赏鉴的古董。在2010中华诗词青年峰会上,...   [阅读全文]
    2010-06-24 04:08:57 叶兆言:庾信文章老更成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在北京香山饭店,几位退休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老头忽然被召集,赶着编注《古代散文选》第三册。人教社向来藏龙卧虎,相比较而言,老编辑中的张中行学问稍嫩资格尚浅,年纪略小拿钱也少。他...   [阅读全文]
    2010-06-22 02:16:04 李建军:从《大秦帝国》看当下历史叙事的危机
    在所有的拜物教中,最低级的,莫过于非理性的拜权教;在所有糟糕的影视作品和历史小说里,最粗俗的,莫过于赞美暴君的那种。因为,权力是用来为人们服务的,而不是让大家顶礼膜拜的,一旦它成了崇拜的对象,那事情就一定很不妙,可怕的灾难将接踵而至;暴君的故事呢,当然是可以讲...   [阅读全文]
    2010-06-21 03:04:25 曹雨河:人性翻晒
       [阅读全文]
    2010-06-21 02:02:38 朵渔:读诗笔记之碎思录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1生活。我生活在诗中,有些时间我会被诗整个儿吞没。也许我制造的纯粹是一些垃圾(我常常有这样的怀疑)。我可能更像蚯蚓一样,埋没在黑暗的地下,吃土,目标是:永远向前,然后留下一堆垃圾在身后。我吃饱了,然后我蜕几...   [阅读全文]
    2010-06-20 03:02:49 王纯菲:文学写作不可过度商业化
    <!--正文内容begin--></H1>  新世纪以降,文学商业化倾向愈益明显,一批文学丛书被推上商业炒作平台,阅读价值很快便转化为商业价值。正是在这一转化中,文学写作与大众趣味相遇,经过一番碰撞,前者找到融于后者的渠道,并在随顺后者中炙手可热。  文学的商业化写作已然成为...   [阅读全文]
    2010-06-19 02:18:17 胡良桂:文学原创与中国声音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多年来,从“我们为什么没有托尔斯泰”的发问,到“呼唤中国的托尔斯泰的出现”,从“为什么没有出现杜甫、鲁迅”的焦躁,到“为什么没有《红楼梦》这样的巨著”的呐喊,都表现出一种时代性的精神焦虑,对中国当代文学在反映...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