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 ▪ 论文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2010-07-12 02:07:52
海尘:阮籍的诗性生命论
在中国文化元素里,魏晋的智慧风度和飘逸,昭示了真正的人的自由精神的觉醒,魏晋风度在中国人的精神界里显得极为绚丽而感伤。那一代的士人,用自己的生命悲剧和超尘的情志,诠释了中国人文精神最为动人的一面.阮籍在魏晋风度的诸多士人里面,他用自己内心深处的孤愤和清狂,用朴素...
[阅读全文]
2010-07-11 04:25:27
曹静:关于足球的美丽与忧伤
<!--正文内容begin--></H1> “你怎样向你的孩子解释什么是快乐?”一位记者问德国学者多萝西·索勒。她说:“我不会去解释,只要给他一个足球让他去踢就行了。” ——这真是个智慧的回答。关于快乐,也关于足球。 只有孩子才懂得足球的真谛。当那些政客、足球官员、资本...
[阅读全文]
2010-07-10 08:12:16
张德祥:改良我们的文化生态
<!--正文内容begin--></H1> 我们生活在两种环境中,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之状况,人所共知,地球人都尝够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苦果。联合国环境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世界瞩目,旨在敦促人类节能减排,造福子孙。 那么,我们的文化生态如...
[阅读全文]
2010-07-08 03:02:58
任蒙:散文不能没有文化担当
<!--正文内容begin--></H1> 散文可以描绘秀美山川,可以怀念田园牧歌,可以赞美至爱亲情,可以展示个人生活情调。散文可以有温婉、细腻、淡雅、悠扬的柔美,也可以有宏大、深沉、庄严、凝重的壮美,从而构成千姿百态的散文艺术世界。但是,从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来看,散文...
[阅读全文]
2010-07-07 02:09:00
尹守国:底层写作的困惑
从事文学创作,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肯这样去做的人,也算是人群中的另类了。因此,被尊敬或者被鄙视,都属于正常现象。作为作者或准作者,在从事这件事情之前,是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或做好应对准备的。而很多底层的作者,比如我,却是在...
[阅读全文]
2010-07-06 08:22:03
谭旭东:调整文学批评的视角
</H1><!--正文内容begin-->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今天的文化产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文学格局也发生了重组,如果缺乏系统整体的观念和开阔的视野,不把文学发展放到大文化环境中去考察,那么文学批评的影响力必然大受局限。有效的批评必须从文化产业结构分析的角度来...
[阅读全文]
2010-07-04 02:02:20
朵渔:面向真理的姿势 ――重论韩东
1 关于诗,韩东有一句话广为人知:“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通常被作为第三代诗人“日常主义写作”的一个理论概括,但大多属于误读。韩东的诗与通常所说的“日常主义”没有多大关系,相反,他简直是取消了“日常”:既无自传性,亦无烟火气。他还有一句话:“我的根本问题,简...
[阅读全文]
2010-07-03 04:11:44
东西:评判文学的人痛苦,创作文学的人也痛苦
作家“触电”是一个时髦话题,更是一个争议性话题。反对者认为“触电”是在消弭文学的纯粹性,支持者则提出好的影视作品其实是在对文学进行再诠释。“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系列推出以来,文学影视化、作家转行做编剧等热点话题也是被讨论的焦点之一,受访的批评家们对此类现象不...
[阅读全文]
2010-07-03 02:01:12
江岳:思想有深度,文学才有力度
<!--正文内容begin--></H1> 当下文学创作最大的挑战是,有了生活积累的厚度,却缺乏思想观念的穿透力,往往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 有的作者不缺生活积累,他们常年固守在生活的黄土中,像农民一样苦作耕耘,其中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却难得有更高水平线上的突破...
[阅读全文]
2010-06-30 03:30:14
李浩:文化异质性不等于“中国立场”
-文学疆域被“窄化”的忧虑 评判中国小说需要“中国立场”,这无疑是一个新瓶,然而在它里面装入的大约也还是旧酒,大约,是从“东方主义”延续下来的一种更为窄化的文化思潮,它的命题中有显见的伪。评价小说,或者说评价文学,无论在任何的国度,民族,都有一个普遍性的标...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刘伟:对基础教育专家的再认识...
赵顺年:一曲诸城名人的赞歌——简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赵顺年:绽放在岁月深处的鲜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张海燕:时代的悲歌 ——读李木生老师...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王兴∶如何选择新闻题材(二)...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