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2-10-11 02:05:18
雷达:论疼痛
我有过一次奇遇,是在南方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亲眼看见一个妙龄女郎在推销一种治烫伤的新药,情状甚为惨烈。她居然赤手去握一条被烧得发红的铁链,纤纤玉笋握住火链的一刹那,似有青烟徐出,且发出某种难闻的焦煳味。她疼得直吸气,连连跺脚——如果不是假装的话。此时众人掩...
[阅读全文]
2012-10-11 01:47:03
史铁生:过程精彩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21岁)双腿瘫痪了,死去还是活着高悬在他的头顶!他长期沉浸在一个古园子的荒芜沧桑里,和夕阳瞩目与古迹沉思,思接千载穿越生命的来龙去...
[阅读全文]
2012-10-10 03:06:19
刘继智:漫步于秋阳之中
那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几乎是天刚蒙蒙亮就提起水桶到菜园子里浇了一会儿水。连续的干旱少雨,使这个秋天有些特别。早上的云儿也变得少了,西山上挂着一轮圆圆的月儿,月儿很圆,无遮无挡的,静静地挂在那里,月光朗照下的秋天的凌晨,往往使人产生误解,总以为天已经大亮了。...
[阅读全文]
2012-10-10 02:54:24
潘志远:古人笔下的愁
一个简简单单的愁,一到古人笔下,一入诗,一入词,就变得仪态万方,熠熠生辉起来。它有长度,有重量,有体积;它如山,如海,也如一江春水;它似烟草,似柳絮,也似绵绵细雨;它有色泽,有滋味,还能轻悄悄挪移。说到愁,现代人立马舌短语讷;写到愁,现代人立刻笔笨词拙。全不似...
[阅读全文]
2012-10-09 03:02:45
缪振光:故乡民歌拾贝
民歌,历来是诗词歌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诗词歌曲创作的源头或直接的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民歌。在我的故乡皖南山区,一些即兴之作或口头流传的民歌,俯拾皆是,且每首诗歌乡土气息浓郁,泥土汁味芳香。它们是那么地自然纯正,原生原态,是不可...
[阅读全文]
2012-10-09 02:09:01
两棵甜柿树
[阅读全文]
2012-10-08 05:05:22
鲁仲:浅谈处人艺术
</H1>处于转型期的当今社会纷繁复杂,面对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能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工作和生活。如何与人相处应是一个大课题,再进一步能做到世事洞明、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将之上升到艺术高度,这个命题值得认真探讨和令人深思。笔者试图从...
[阅读全文]
2012-10-08 05:02:37
徐振泽:在上海问路
<!--{图片1显示}--> 出门在外,问路是常事,其中两次在上海问路的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一次是在徐家汇,向一位胳膊上带着黄袖标,手中拿着小红旗,看上去早已退休,又出来维持交通秩序的老妈妈问路,打听去闵行的公交车站点在什么地方。 老人在听懂了我的问题后,不假思...
[阅读全文]
2012-10-07 02:56:35
潘志远:风筝琐记
风筝,俗称“纸鸢”。有诗为证:“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地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其中纸鸢,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风筝。关于风筝最早记载,当首推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其文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这让我想到少年时曾上过的一篇课文《公...
[阅读全文]
2012-10-07 02:11:33
卜献华散文二篇
橡树这里是古沟民族学校。走进这座园林式的校园,迎面就是三棵粗壮,大约有三个人才能拥抱过来的橡树。我们来到的时候正是秋天,属于它生长的季节,它便更加枝繁叶茂,绿意葱茏,成为学校里一道突出的风景。每棵橡树干上都悬挂着一个白色小字牌,上写中文学名:橡树,别名:沼泽橡...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王慧明:孔子亲民思想的知与行...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刘伟:"扁担女孩"走红带给我们的教育...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赵顺年:青春的标本——《凡梅》序言...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