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井明新:无坎之秋
    井明新:无坎之秋
    • 作者:井明新 更新时间:2025-10-20 08:10:33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6345


    连日来的阴雨连绵仍没有放晴,旅行归来已有几日。国庆中秋假期的旅行光阴也已成为了历史,而“江南第一村”呈坎村上的晒秋在脑际中萦回,就那么的如同回放电影一样,让人记叙。

    我们是10月4日游览完新安江山水画廊之后来到呈坎村的。这里正在举办以秋日造梦为主题的呈坎晒秋艺术节。

    刚拐进呈坎村口的青石板路,便被一阵喧闹裹着谷物的甜香涌来——晒秋时节的古村,早被四方游客填得满满当当。白墙黛瓦的巷弄里,举着手机、相机的游人摩肩接踵,竹筛里的辣椒、玉米相映,倒成了另一道流动的“调色盘”。

    晒秋最盛的晒谷场边,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

    我们随着游客来到晒场,旁边墙上“游呈坎,一生无坎”的大红标语让人心生欢喜。这句在徽州大地流传许久的俗语,像一把温柔的钥匙,轻轻叩开了“江南第一村”呈坎的秋日门扉。

    这座藏在群山中的千年八卦古村,把时光酿成了醇厚的酒,而晒秋,便是这酒里最鲜活的一味。青灰色的马头墙蜿蜒着护住一方天地,家家户户的晒台、窗台,甚至是门前的石阶上,都成了秋日的“展台”。竹筛是最朴素的容器,圆圆扁扁地铺开,盛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火红的辣椒像一串串跳跃的火苗,把日子烧得滚烫;金黄的玉米颗粒饱满,在阳光下泛着蜜般的光泽,是丰收最直白的宣告;橙红的南瓜卧在竹筛中央,胖乎乎的模样透着憨态,藏着一整个冬天的甜。这些色彩在白墙黛瓦间铺展、碰撞,像谁不小心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浓艳却不俗气,热烈又充满生机。

    老人们总爱搬个竹椅坐在晒台旁,手里捻着针线,目光却时不时落在那些晾晒的作物上,眼角的皱纹里都漾着笑意。他们说,晒秋不是简单的晾晒,是把夏天的繁盛、秋天的饱满,一点点收进时光的仓库里。竹筛里晒的是作物,竹筛下藏的是过冬的底气——待寒冬腊月,取出晒干的辣椒磨成粉,拌进菜里能驱走寒气;抓一把玉米煮成粥,暖乎乎的一碗下肚,日子便有了踏实的滋味。

    更难得的是,这传承千年的晒秋,晒的还是徽州人对生活的热忱。那些晒干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希望,是延续,是刻在骨子里的勤劳与智慧。千年呈坎,晒秋晒的何止是秋天?分明是把平淡的日子晒出光来,把琐碎的生活晒出诗意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