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刘伟:你还会说几句乡土方言?(上)
    刘伟:你还会说几句乡土方言?(上)
    •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5-07-29 10:09:43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5299
    [导读]刘伟,男,汉族,鱼台县人,文化教育工作者,高级教师。在教育教学与研究、学校管理与研究等方面均有心得与收获,先后在学生报刊、教学与管理期刊发表文章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8部,撰写随笔、观察与思考、热点及现象评述70余篇。

     

    全国各地(区域)都有独特的方言土话。方言土话作为语言的地方变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成为一个区域的文化基因库。身为鲁西南人,自幼深受鲁西南方言土话的熏陶,基本能听懂并了解每一句方言土话的意思。现在回忆琢磨起来,感觉不少方言土话精炼概括,言简意赅,流传广泛。

    乡土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语言多样性的体现。其核心特点是地域性、口语化、文化粘连性。随着教育的普及、社会的进步,似感说方言土话的人少了许多,使用场景受到局限,不少人在公共场合刻意回避方言土话,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老土守旧。对乡土方言,不能用“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来描述。在某个区域,无论城乡,不管什么层次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说一些乡土方言。因此,对方言要尊重、保护,而不应该鄙弃、淘汰。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当代社会需要超越“保护/淘汰”的二元对立,构建方言的“功能性生存”策略——既非浪漫化的固守,也非功利性的抛弃,而是通过制度设计(如方言认定)、技术创新(AI翻译系统)、文化创作(方言影视作品)实现活态传承。这种动态平衡的维系,本质上是处理现代化与地方性张力的文化治理实践。

    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变革与人的流动加剧,方言保护与传承面临挑战,但其作为文化基因的价值不可替代。现列举部分鲁西南(济宁、菏泽一带)方言土话及其释义,意在抛砖引玉,唤醒鲁西南人对曾经说过的方言土话的回忆,体味地域文化的有趣与精深。同时期待各位读者续补流传下来的方言土话。因为缺少新华字典等官方典籍的解释,有些方言用字既要揣摩含义,还要兼顾读音及声调,遣字不一定准确,带有个人理解的主观性。方言归类也不一定确切。恳请读者文友一并探讨与指正。


    一、称呼(谓)与别称

    1.俺:我/我们。

    2.恁(nen):你/你们。

    3.闺女:女孩/女儿。

    4.妮子:小女孩。

    5.老哩:老人。

    6.哒哒/爹:爸爸。

    7.娘:妈妈。

    8.大娘:伯母/岳母。

    9.老嬷子/老嬷嬷(ma):老太太,用来称呼年长的女性。

    10.老娘们:年龄偏大的女人。

    11.大爷:比父亲大的人,或者是岳父。

    12.老大伯(Bei):丈夫的哥。

    13.姥姥:外婆。

    14.外爷爷:外公。

    15.妗子:舅妈。

    16.客(kei):女婿/客人。

    17.姊妹们:兄弟姐妹。

    18.兄哩:弟弟。

    19.爷们儿:长辈与晚辈间的互称。

    20.小小子儿:小男孩。

    21.小来:对儿子或小男孩的昵称。

    22.妮儿:对小女孩的爱称。

    23.臭妮儿:对女子的昵称。

    24.公母俩:夫妻俩。

    25.两乔/两来拽:两个人分别娶了两姐妹,也叫连襟。

    26.二猫蛋子:戏指未婚男青年。

    27.光棍:有能力有脸面的人/独身的人。

    28.掬长:红白事上负责做菜的第一厨师。

    29.二愣子/愣头青:粗鲁野蛮的人。

    30.拼种:傻瓜/脑子不够数的人。

    31.瞎包:流氓/不成器的人。

    32.魔道:患精神病/神经失常的人。

    33.绝户头:没儿子/没孩子的人。

    34.别筋/拧二:脾气犟的人。

    35.填房:妻子死后再娶的妻子。

    36.大玛子:土匪/强盗。

    37.孬种:小偷。

    38.家小:老婆孩子。

    二、人体部位与反应:

    1.脑袋瓜子:头。

    2.隔啦拜子:膝盖。

    3.额啦盖子:额头。

    4.眼子毛:眉毛。

    5.哧嘛糊:眼屎。

    6.皮锤:拳头。

    7.耳瓜子:手掌。

    8.脚骨拐:脚掌与脚大趾间侧突部分。

    9.腿隔啦:两腿之间。

    10.糊龙眼:嗓子。

    11.糊龙芯:气管。

    12.头:脑袋。

    13.疤啦:伤疤。

    14.害眼:患眼疾。

    15.害病:妊娠反应。

    16.干哕(yue):呕吐。

    17.炸腮:腮腺炎。

    18.耳道(眼子):耳朵。

    19.耳碎:耳屎。

    20.胳啦肢/胳肢窝:腋窝。

    21.跑肚:拉肚子。

    22.咪咪/奶:婴儿称妈妈的乳房。

    23.下巴磕子:下巴。

    24.脑门子:前额。

    25.后脑勺子:后脑。

    26.腮帮子:脸庞。

    27.眼珠子:瞳仁。

    28.牙花子:牙床。

    29.胳拉绷:脖子。

    30.胸脯棱子:胸脯。

    31.腰子:肾脏。

    32.大们手指头:大拇指。

    33.手指头盖子:指甲。

    34.耳刮子:手掌。

    35.脚(jue)丫子:足。

    36.雪皮:头屑。

    37.脑油:头皮上分泌出的油脂。

    38.泪花子:泪水。

    39.膙(jiang)子:手或脚上的老茧。

    40.尿(sui):小便。

    41.记:痣。

    42.糟疙瘩:粉刺。

    43.白愣眼:斜视。

    44.扎歪:胃肠不好。

    45.冻着:伤风感冒。

    46.倒头:老人咽气。

    47.光腚:裸体。

    三、自然风物类

    1.月姥娘:月亮。

    2.月亮地儿:月光下。

    3.雾拉子雨:小雨。

    4.当院子:院子。

    5.堂屋:北屋/正屋。

    6.屋当门儿:客厅。

    7.溜地:地面。

    8.油漆路:柏油路。

    9.当街:大街上。

    10.漫洼:田野。

    11.小小虫:麻雀。

    12.蚂嘎子:喜鹊。

    13.蠽蟟螝(结了龟)/蠽蟟猴:幼蝉。

    14.蠽蟟(结了)子/知了:会飞会鸣叫的蝉。

    15.长虫:蛇。

    16.蝎虎子:壁虎。

    17.屎壳螂:蟑螂。

    18.腻虫子:蚜虫。

    19.夜猫子:猫头鹰/熬夜的人。

    20.牙狗:公狗。

    21.草鸡:母鸡。

    22.接狐头:公羊。

    23.扑啦蛾子:蝴蝶/飞蛾。

    24.怀鼠狼:黄鼠狼。

    25.夜面乎子:蝙蝠。

    26.参子木:啄木鸟。

    27.蚂蚱:蝗虫。

    28.秫秸:高粱杆。

    29.麦(mei)子:小麦。

    30.落生:花生。

    31.棒子:玉米。

    32.棒子秸:玉米杆。

    33.红玉:地瓜。

    34.地蛋:土豆。

    35.秦椒:辣椒。

    36.呜喽牛:田螺。

    37.寐寐(mei):小汽车。

    38.草鱼(板子):鲫鱼。

    39.泥翘:泥鳅。

    40.炮仗:鞭炮。

    41.筲(shao):水桶。

    42.玻璃碴(cha)子:玻璃碎片。

    43.八棍子:木棒。

    44.杠子:较粗些的木棍。

    45.车箍轮子:车轮子。

    46.牲灵子:家禽类。

    47.唠唠:猪。

    48.甜杆子:甘蔗。

    49.甜树秸:甜高粱杆或甘蔗。

    50.马蜂菜:马齿苋。

    51.礅窑子:石臼。

    52.土垃:土。

    53.吥(bu)土:细尘土。

    54.坷垃(头子):土块。

    55.稀泥糊涂:泥浆。

    56.疥蛤蟆:青蛙。

    57.天地里:太阳照耀下的地方。

    58.凉影儿:遮住太阳光的阴凉处。

    59.月黑头:没有月亮的夜晚。

    60.林:墓地。

    61.乱死岗子:无主的墓地。

    62.茅子:厕所。

    63.地工:地基。

    64.海子:围村壕沟。

    65.门芡子:门槛。

    66.对子:对联。

    67.气茄子:气球。

    68.纸缺子:小型纸箱子。

    69.竹劈子:竹篾。

    70.豆橛(jue)子:通常指豆角、豇豆或长条形的豆类蔬菜。

    71.肉盒(子)/菜盒(子):一种油炸面食,用发面或烫面包裹肉馅/菜馅,压成扁圆形后油炸至熟。

    72.草棵(kuo)子:丛生的杂草。

    73.长(zhang)卜:发霉长毛。

    74.衣(yi)巴:尾巴。

    75.钩担:两端带有铁制或木制的固定钩子(通常为"S"形),无需额外绳索即可直接悬挂水桶、箩筐等物品,放在人肩上挑起行走。钩担与扁担不同,扁担系单纯的光滑长扁木条,两端无固定钩,使用时需配合绳索捆绑货物。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