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9-01-15 09:22:47
蒋建伟:鱼原来认识我
从小到大,鱼好像都认识我似的,爱吃钩,爱逃,逃得轰轰烈烈,一条也不剩。更可气的是后来,有些鱼竟然吃得理直气壮起来,反复吃鱼饵,反复逃跑,每次都假模假样挣扎,再一脸坏笑着跟我说“拜拜”。唉,窝囊!这年夏天,我自感钓历颇丰,再说鱼已换了七八代,没有几条认识我了,就...
[阅读全文]
2019-01-15 09:09:02
解永光:岸柳冬绿
上午看见天水街西侧人行道可以通行了,走步就从这边走过,走到南边桥上拐进长兴湿地公园。进了公园,在河滩上水泥通道上坐休说话,看岸边柳树树景。两棵大柳树是眼前景的重点,南边一棵总体还绿,绿叶尚存,枝干在树叶荫里黑黑的支撑着;北边一棵向南的柳条柳叶显出黄亮颜色多些,...
[阅读全文]
2019-01-11 01:57:52
郑润良:荒寒而温暖的记录
我和丽君是同辈,在鲁院期间,知道她除了评论写作之外,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虽然因为学习时间短,接触不多,但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说集《疼痛的书桌》开篇《退学记》让我感受到了西海固作家共有的、面对贫瘠生存环境而生的文字背后的荒寒与坚硬。因为我无法轻易将印象中脸上...
[阅读全文]
2019-01-10 09:50:19
王旺山:柿子红了
富平的柿子红了。秋天的渭北高原,是被遍野的柿子染红的。穿行在富平乡间的任何一条路上,或远或近,都能看见星辰般点缀在枝叶间火红的柿子。不说那成片连畔的柿子林,就是清瘦的原野上乍现的一棵孤立如伞的柿子树,在深秋的渭北也能成为一个吸引我的风景。在2483年前,富平县叫频...
[阅读全文]
2019-01-09 08:32:43
汪业成:我的祖父祖母
我其实也没有见过祖父祖母,祖父祖母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离世了,祖父生于1896年,祖母比祖父小一岁。小时候的清明冬至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去上坟,在那一片错落有致的祖坟当中有五座坟茔是要烧纸钱的,其中有一座坟要分别放上两堆火纸烧,每每这个时候父亲也不多说话,只告诉我说...
[阅读全文]
2019-01-08 08:52:24
黄志超:邂逅可园
要不是第一次来东莞采风,我是不会邂逅可园的。我要惊叹可园的雅致了。可园面积不大,但建筑精美、奇伟,它把住宅﹑庭院﹑花圃﹑书斋等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我遇上一座休闲游憩的“城市绿洲”了。漫步在迷人的可园,是十分让人向往的。这...
[阅读全文]
2019-01-08 08:50:51
许锋:由土而陶
偶然去过石湾后,又去过几次,不为什么,只为看陶。石湾的陶像庄稼一样吸引着我。其实,长着陶的石湾是个小地方,像北方的一个庄子——庄子里长的都是庄稼,石湾长的却是陶,长了一辈子的陶。庄稼自是有生命的,庄稼能让庄子活一辈子;陶似乎没有生命,却也让石湾活了一辈子——一...
[阅读全文]
2019-01-07 09:59:56
洪鸿:乡党与同学
乡党与同学</h2>第一次跟沈俊峰见面,是在我们神交十多年后的一个夏天。记得那是一个周末,合肥一个老乡来北京出差,自称是沈俊峰的老同事,因手头没有沈俊峰的联系方式,点名要我跟沈俊峰联系,一起聚聚。其时,沈俊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做编辑记者,编采合一,工作十分繁忙。...
[阅读全文]
2019-01-07 09:57:31
黄宏宣: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我的老家要拆迁了,母亲是一万个舍不得,无论我和姐怎么相劝,她都不愿丢弃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其实,我也和母亲一样情节,自从我十几岁上学来到南京,已经在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却始终不习惯城里匆匆忙忙的日子。也不知何时,乡村,成了我永远难以割舍的期盼。雨水城里...
[阅读全文]
2019-01-04 10:17:46
段炼:残存的苏州河古道
位于普陀区长征镇西南端的建德花园紧挨着苏州河,与长宁区新泾镇隔河相望。随着苏州河的整治,鱼跃江边,鸟栖林间,建德花园附近苏州河段现已建成一片美丽的滨河绿地。在这里健身和游玩的人们,谁又能想到就在滨河绿地的北端尽头,还有一条残存的吴淞江古道。这条河道位于香樟路以...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黄爱华:生如土豆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安玉琦:芙蓉树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王慧明:孔子在民间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