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9-02-14 08:43:43
李明新:曹雪芹的园林基因
没吃过、没玩过、没经过、没见过、没过过富贵的日子,能写公子哥儿吗?没沉浸在优美的园林环境中、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没对园林进行过心灵的解读,能写园林吗?拿着大观园图纸写《红楼梦》的曹公,打小就是一位公子哥儿。他家祖孙三代中有四人做过江宁织造,从他太祖爷曹振彦算起...
[阅读全文]
2019-02-13 10:44:53
李培禹:博尔塔拉的歌声
诗与远方,令人向往。其实,这里的“远方”并不确指哪一个地方。而如果说歌与远方,那么很多人会一下把这个“远方”与美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系起来。克里木大叔边舞边唱:“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近年来流传很广的是歌手巴哈尔古丽唱的《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阅读全文]
2019-02-12 11:37:14
周敏:屋后的枣树
记忆中,邻居李奶奶总在屋后那棵粗大的枣树下做活儿,选豆子、剥瓜米、做布鞋,有时也望向远方。树边上有一条小河,一年四季河水平缓。李奶奶常把衣物放到河里清洗,棒槌声应和着她嘴里的老调子飘向山的那一边。这棵枣树,说它粗大而不是高大,是因为它的主干需要两个孩子手拉手才...
[阅读全文]
2019-02-11 09:52:23
念人:故乡的鞭炮声
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放鞭炮。可是,故乡的鞭炮声,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是为了祝贺春节,而且还为了赛致富。记得童年时代,我的好友阿才,他家每年春节放的鞭炮达百多元,阿才自己买鞭炮玩也有十多元,他家是全村放鞭炮最多的家庭。分田到户那年头,阿才来信说,没有了集...
[阅读全文]
2019-02-11 09:51:46
汪业成:我的同事叫冲锋
最初认识叫冲锋是在2003年,那时我刚进公司,北京中芯刚建的那段时间,他从上海到北京工地support跟我们几个同事住一起,晚饭后他就号召我们几个同事一起斗地主,斗一块钱的,我每次都赢他十几二十块,后来我都不好意思赢他钱了!有几次不跟他打牌,他就抱着个看上去转手过八次的...
[阅读全文]
2019-02-11 09:49:59
念人:东郊的早晨
尽管事情已过去了几十年,可是,那东郊的早晨,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始终牵挂着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怀。那是七十年代的一个春节。“隆隆”的鞭炮声送走了除夕,迎来了正月初一。早晨,我们来到海边的椰树底下漫步。远处,一阵阵轻轻的春风,夹着一层层的波浪,从大海那边吹拂过...
[阅读全文]
2019-02-01 11:29:29
胡容尔:赶年集
成为家长的大人们,过年不再是为自己过,而是为这个家过,为孩子们过……而孩子们的年,才是纯粹的年。“腊鼓鸣,春草生。”腊八鼓一响,日子好像有层窗户纸被捅破,到了打开天窗说年话的时候了。地皮上隐约有草芽萌动,又一个春节飞身赶来。大人们过年习以为常。过去的许多个年堆...
[阅读全文]
2019-02-01 11:28:05
胡松夏:年画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过年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放鞭炮,赶年集,买年货,请年画……这些充满年味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犹如迎接新春来临的一道道必经的程序,每一道都蕴藏着无限的喜庆与欢乐。在这所有的新年乐趣之中,我最喜欢的是请年画和贴年画。那时候,我们鲁西南地区年画的种...
[阅读全文]
2019-01-30 01:30:19
李毅:冬天里的记忆
故乡的南边是碧波荡漾的柴阳湖,周边是起伏的山峦。每到冬季,湖里的水很少结冰。湖面上,常常笼罩着一层层的薄雾似轻纱般,甚是美观。记得上小学时,每到星期天,我和伙伴们常来到湖边玩耍。不寻找鱼虾,而是找一些苇叶、苇茎秆,挖一些甜根,放在光滑的大石块上。等玩累了,就各...
[阅读全文]
2019-01-29 09:23:08
刘爱玲:那些年的年
进入腊月,学生们放了寒假,不用每天早上去上学了。十点多太阳一出来,村巷里到处踢踢咚咚跑的都是孩子。男孩子拿着木头手枪打巷战,女孩子三五一堆跳皮筋、跳大绳、抓羊骨拐、砸沙包、跳方格子,谁家大人叫了一声,游戏停下来,飞快地跑回去帮大人忙,又飞快地跑回来,喊着该谁了...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黄爱华:生如土豆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安玉琦:芙蓉树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王慧明:孔子在民间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