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3-02-05 05:00:00 解永光:热土地之恋
    春节前两天,友人之妻陈大夫来访,带来一包从青海盐湖寄来的盐湖报给阅,其中2010年12月4日一张,第4版上发表了我的一首诗歌旧作《热土地之恋》。《热土地之恋》是我还在格尔木工作时写的一首诗,诗中的抒情是因兵团战士的回收而起。知青多都回收了,调离兵团没有被回收的,看看、...   [阅读全文]
    2013-02-05 04:05:38 薛宏金:难忘那一碗臊子面
    上世纪70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粮食、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都是实行限量凭票供应。逢年过节,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烟酒糖果、干货果品,而且份量极少。那时部队吃的粮食也是实行定量供应,平时粗细粮搭配,周末才能吃上一顿白米饭。那一年,刚刚跨入军营的我们大都...   [阅读全文]
    2013-02-05 05:18:02 孙守名:一座流浪的村庄
    十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做客于紧靠某国道的八里屯。主人盛情款待,茶盏工夫已从屋后采摘来一大篮菜蔬,长长的豆角,青紫色的茄子,鲜红的辣椒,杀鸡,具黍,在其乐融融中直得吃心花怒放。拱手相别后,心里还魂牵梦绕,念念不忘。想念村北的贮满清水、鱼儿欢歌的池塘,想念屋前...   [阅读全文]
    2013-02-02 07:33:15 潘志远:岁 月 蝉 歌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这是我幼时在乡下听到的歌谣。那时我没有向人求教的习惯,当然不会有人为我解释。爱瞎想的我,常独自揣摩,竟也想得入情入理。知了之来,知了之去,就为这两件事,知了是农人的好朋友。其后,又从乡民口中听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语。当...   [阅读全文]
    2013-02-01 04:12:39 丁尚明:像树一样的活着
    一整夜的暴风雪,没有阻挡住人们早起的脚步。天刚一放亮,我便被卖早点的小贩的吆喝声吵醒。到年关了,手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想到这里,一向懒起的我赶紧来了个鲤鱼打挺翻身下床。我走出家门,很快淹没在了猎猎的风雪中。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踉跄前行,不经...   [阅读全文]
    2013-02-01 04:08:43 邢连红:记得儿时赶年集
    外出公干,在一个村庄的路口,恰逢年集。在熙熙攘攘、车来人往的乡间小路上,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车子总算开了过来。望着身边一个个穿戴整洁,满脸含笑、满载而归的乡亲,我禁不住想起了儿时跟随娘亲赶年集的情景。在故乡胶东的农村,大多五天一个集。可过了腊八,因为离年关越来...   [阅读全文]
    2013-02-01 04:07:13 孙一寒:《水浒传》字面后的新发现
                                                          1仁宗因缺母乳,并不是盼望文曲和武曲啼哭   《水浒传》开篇说仁宗皇帝生下来,,昼夜啼哭不止,朝中下诏,四处张帖皇榜,召人给仁宗医治.   皇帝也罢,平民...   [阅读全文]
    2013-01-30 04:04:37 丁尚明:忘不了娘做的新衣裳
    一进腊月,我居所的上空便不时传来一声声鞭炮响,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浓浓的火药味,使我意识到新年就要到了!不经意间,我瞥见小区里几个孩子正在耍闹,他们一会儿堆雪人,一会儿捉迷藏,看着他们一个个穿戴得像公主王子似的,我心里竟掠过一阵酸楚,童年时过年穿新衣的那一幕又浮...   [阅读全文]
    2013-01-30 03:46:54 丁竹鸣:归隐天目学陶潜
    1,天目初冬时过立冬,浙西一角的天目山俨如深秋。下车小憩,天目外围的空气朝你袭来,那是一抹深凉、清澈、醇厚的气息;你慢慢地闻到了五色斑斓的秋味扑鼻而入。阳光微微,看到了天目之中的青山湖,一泊寒烟衰水。水的丰沛退走,湖瘦了,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迷离气氛。然而湖水是...   [阅读全文]
    2013-01-29 04:50:33 晓华:哪里才是我们的心灵故乡
     丁捷是上世纪80年代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用他自己的话说,“进入变声期在文汇报发表了处女作”,他的早慧和对文学的痴迷使他成为青春诗坛的活跃分子,并以“晓波”的笔名写下了大量的青春诗行。2011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丁捷写作了长篇小说《依偎》,这部作品的诞生一点都不让人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