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5-02-09 04:16:59 崔长平:梅子黄时雨
    初夏的江南,渐渐淡远了豆蔻梢头的烟花意象,而绿肥红瘦的主色调,正在随意地勾勒出半窗荷绿、一轴梅黄。倚栏凝目处,雨帘轻织、柳丝蘸水、竹篱横斜、紫燕翻飞……一如浓淡相宜的水墨写意,洇透了纤尘不染的真率心性与超然清幽的空灵思绪。然而,当你翻开唐诗宋词时,却不难发现,...   [阅读全文]
    2015-02-09 04:02:09 欧阳杏蓬:河浦桥下的那个年
      河浦村在和平的西北面,离和平很近,尿泡尿的功夫,就可以走到和平的新和村。但河浦村没法跟新河村比。新和村已经建了新村,楼房一栋一栋,窗明几净,在平坦的田野中,看起来有点都市味道。河浦村却都是黑不溜秋的厝屋,最好的建筑,是古老的祠堂,而其他的房子,蹦一蹦,就能...   [阅读全文]
    2015-02-07 05:03:26 丁尚明:窗台之上幽兰香
    满天的飞雪飘飘洒洒,猎猎的朔风阵阵袭来。在暴风雪的撕扯中,我终于踉踉跄跄地走近了家门。  推门而入,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我被房间里弥漫着的这种悦人的香气惊住了。稍顷,我终于反应过来,顾不得脱去沾满泥水的鞋子和湿漉漉的外套,蓦地奔向我卧房的窗台。哦,我那盆叫...   [阅读全文]
    2015-02-06 05:00:10 杨刚:夕阳下的牧羊笛
      对面的小山头上又传来了婉转悠扬的笛声。那是村里的千三在夕阳下深情的吹奏。  那笛声村里人非常熟悉,已经在对面的山头上响起好些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发出一两声凌乱沉闷的声音,断断续续的,毫无乐感可言,听着让人有些生厌。后来那笛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流畅,有时一...   [阅读全文]
    2015-02-06 04:04:01 王松:从记忆出发
      人的意识都是从记忆开始的。我最初的记忆应该在两岁,但都是些朦胧的片段。那时的天很蓝,树很绿。一个托儿所里,好像到处是带围栏的小木床。我被圈在其中一个小床里,身边偶尔有大人走过。后来的一个早晨,父母为我穿上新衣,说是要送我去幼儿园。当时母亲是一家国营企业的干...   [阅读全文]
    2015-02-05 05:09:08 解永光:新得颜公坏碑古诗
    先读读这首古诗——鲁公之书既绝伦,岁久更为时所珍。荒坛坏塚朽崖屋,剥落风雨埋烟尘。断碑数尺谁所得,点画入纸完如新。延陵公子好事者,拓取持寄情相亲。六书篆籀数变改,训诂后世多失真。谁初妄凿妍与丑,坐使学士劳骸筋。堂堂鲁公勇且仁,出遇世难亲经纶。挥毫卓荦又惊俗,岂...   [阅读全文]
    2015-02-05 04:23:13 铁扬:年味只凭一盏灯
     那时,我们只把春节叫“年”。  那时,是我的童年。  那时,过年总要下雪,不似现在一个又一个无雪的冬天,无雪的年。  那时,过年要点灯。灯不花哨,是纸糊的灯笼。有了雪,有了灯,年有了“味儿”。  黄昏,看灯要踏着雪,雪在你脚下咯吱响,灯笼就在雪堆以上点起来。...   [阅读全文]
    2015-02-04 05:48:48 丁尚明:窗外有片绿竹林
    我办公室的临窗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绿竹林,在这肃杀清冷的冬日里,这独有的翠绿,给偌大的办公区带来泱泱生机。繁忙的劳作之余,我时常伫立窗前,棒一杯香茗,在袅袅香气的萦绕中,久久地凝望着那片绿竹林,渐渐,我绷紧的神经松驰下来,思绪也随着摇曳的绿竹飞扬……我曾去过江...   [阅读全文]
    2015-02-04 05:46:41 万祖波:守望亲情这盏灯
    最近一个月的工作真是多,有时甚至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洗刷--吃饭--呼呼大睡”成了工作后的例行“三步曲”哪还有精力去顾及其他。昨天晚上真是不凑巧,儿子将妻子的手机丢进了水桶里,我的手机也欠了费。我第二天续费后,一连十几条短信一鼓作气的...   [阅读全文]
    2015-02-04 05:44:54 孙守名:一株精神的柳树
    生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中不会发生但恰恰又奇迹般发生了的事情,这也许正是平凡生活中最简单最值得深思的一种情形。年幼之时,常常随母亲去田间劳作。那时,阳光蒸烤,天气酷热,母亲总要把我趋赶到沟渠边的柳树下乘凉。百年古柳,枝繁叶茂,荫蔽着一方天地。躺在树下,听...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