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域)都有独特的方言俚语。方言俚语作为语言的地方变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成为一个区域的文化基因库。身为鲁西南人,自幼深受鲁西南乡土方言的熏陶,基本能听懂并了解每一句乡土方言的意思。现在回忆琢磨起来,感觉不少方言俚语精炼概括,言简意赅,流传广泛。
乡土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语言多样性的体现。其核心特点是地域性、口语化、文化粘连性。随着教育的普及、社会的进步,似感说方言俚语的人少了许多,使用场景受到局限,不少人在公共场合刻意回避乡土方言,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老土守旧。对方言俚语,不能用“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来描述。在某个区域,无论城乡,不管什么层次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说一些乡土方言。因此,对方言要尊重、保护,而不应该鄙弃、淘汰。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当代社会需要超越“保护/淘汰”的二元对立,构建方言的“功能性生存”策略——既非浪漫化的固守,也非功利性的抛弃,而是通过制度设计(如方言认定)、技术创新(AI翻译系统)、文化创作(方言影视作品)实现活态传承。这种动态平衡的维系,本质上是处理现代化与地方性张力的文化治理实践。
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变革与人的流动加剧,方言保护与传承面临挑战,但其作为文化基因的价值不可替代。现列举部分鲁西南(济宁、菏泽一带)方言俚语及其释义,意在抛砖引玉,唤醒鲁西南人对曾经说过的乡土方言的回忆,体味地域文化的有趣与精深。同时期待各位读者续补流传下来的方言俚语。因为缺少新华字典等官方典籍的解释,有些方言用字既要揣摩含义,还要兼顾读音及声调,遣字不一定准确,带有个人理解的主观性。方言归类也不一定确切。恳请读者文友一并探讨与指正。
六、形容词副词:
1.黢(qu)黑:非常黑。
2.溜薄:非常薄。
3.齁(hou)咸:特别咸。
4.煞白:非常白。
5.彤红:非常红。
6.焦黄:非常黄。
7.墟绿:非常绿。
8.喷香:特别香。
9.生疼:特别疼。
10.滚热:特别热。
11.悲苦:非常苦。
12.忒(tui。好):太/非常(好)。
13.怪:不老实/调皮。
14.乖:小孩听话。
15.暄:家境好、富裕。
16.哉:表示对别人意见的赞同。
17.腻歪:讨厌/烦躁。
18.支楞:精神抖擞。(头发支楞着)。
19.中/管/行:好/可以。
20.不孬:好。
21.不瓤(rang):有能力、意志强。
22.麻利:利索,敏捷。
23.连利:手巧、手快/形容人聪明,会办事。
24.拼种:傻瓜。
25.蔻(kòu):形容女孩性格说话泼辣暴力/凶。
26.瞎(胡)咧咧:瞎说,胡说八道。
27.滴点儿:刚下雨。
28.不滴啦:雨停了。
29.沥啦/沥沥啦啦):雨(水)滴滴答答地下(流)。
30.下紧了:雨下大了。
31.啰啰事:多管闲事。
32.喜人:讨人喜欢。
33.拢人:骗人。
34.僆(lian)人:骗人。
35.腻歪人:老是纠缠人,不讲理,使人厌烦。
36.屙痒人:让人讨厌、不舒服。
37.干哕(yue)人:十分让人讨厌。
38.张紧:忙碌,紧张,手忙脚乱。
39.血(xie):表示很/非常的程度。(你不是血能啊!)。
40.肉头:不开明不通透的人。
41.癔歪头:形容人蛮不讲理,霸道刁顽。
42.贱骨头:形容人喜欢动他人不想叫动的东西。
43.败坏头:毁坏东西的人。
44.拧筋头:特别固执的人。
45.扯老婆舌头:形容女人爱搬弄是非。
46.迂沫(蛋):说话啰嗦,且反复唠叨。
47.下菜烂:形容人喜欢贪小便宜。
48.硬头猜:小孩子倔强不服气。
49.鸡骨头蛤蟆肉:小孩不安静、好动。
50.疵(ci)毛:不按规矩办事/办事差劲,也形容人品不好。
51.瘆人毛:形容人严肃让人不敢接近。
52.毛包毛:乱七八糟。
53.撞干/撞撞干干:形容人冒失、不稳重。
54.叽叽鬼:形容人喜欢耍小聪明、使心眼。
55.半熟:形容人缺少心眼。
56.鸡毛子撅腚:形容人不稳重。
57.撒拉:形容人过日子不注意节俭。
58.和(huo)稀泥:形容人不讲原则。
59.沫乱:不舒服。
60.舔腚官(眼子):爱巴结人。
61.胡榷(que):吹牛。
62.咧咧:表示小孩哭闹;
63.揍啥来:干什么呢?
64.啰啰:交涉、沟通、协商的意思。
65.胡啰啰:做事偏差大。
66.胡吣:胡说。
67.底眼皮肿:只看见比自己强的人。
68.嚅啰:形容人反反复复重复一件事情。
69.瞎叽歪:形容人说一些不中听的话。
70.真恶:形容人在某个(某些)方面很厉害。
71.斯萎/斯斯萎萎:做事不利索,磨蹭。
72.磨叽:磨蹭,行动慢。
73.威侬:没能力,没本事。
74.过冒:过头,过分。
75.拇褚:比喻人像木杵,没眼色,不灵活,笨手笨脚。
76.拐故:乖张悖乱,孤僻自私。
77.如适:舒适,愉悦。
78.膗(chuai):形容人蠢笨。
79.到劲:指人品极差,说话做事悖乱不经。
80.咡呼:搭理、理睬。
81.板正/周正:规整,漂亮。
82.五拘子六兽:人闲着没事做出无聊的举动惹人讨厌。
83.居呆:小孩故意娇气、可爱逗人的举动。用于成年人则含贬义。
84.各处里:到处。
85.徐忽:看见。
86.蛊涌:虫子蠕动。形容人的动作慢。
87.能里吧:表示逞能。
88.牙碜:饮食里有杂物。
89.捂啦:食物受热发霉了。
90.溲(si)闹:发霉了。
91.瞎了:指食物腐烂变质不能吃了。
92.烘啦:指水果类变软了。
93.正不杰的:正式、认真的意思。同“正儿八经的”。
94.拉搽:比较脏,不爱干净。
95.一勾:三分之一。(这个人的心眼顶多一勾)。
96.扎歪:消化不良引起的肚子难受。
97.愣头青:莽撞出风头的人。
98.老冤:受欺负的人。
99.真尖:斤斤计较的人。
100.佐挤:小气。
101.紫花:形容办事情办得不够好,越办越乱。
102.能豆子:好逞能的人。
103.憨巴子:二百五/傻瓜/神经病。
104.王八羔子:王八蛋。
105.瞎话篓子:瞎说,没有真话。
106.七叶子:指人疯疯癫癫,傻乎乎的说话做事不用脑子想。
107.半吊子/半熟/二百五:本事不行,水平不够。性格不稳重,做事靠谱。傻气、鲁莽、不明理。
108.啥黄子:什么东西。
109.雄黄子:骂人的话。
110.红脸汉子:形容人遇事太较真,开不得玩笑。
111.叽杂子:形容人小气、不大方。还指人搬弄是非、没事挑事。
112.刺挠:指讽刺挖苦人、纠缠使人厌烦。也指身体发痒。
113.操/坑:骗的意思。
114.堆(dui):撞。(堆着我了)。
115.颠憨:不听话。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批评。
116.得意地:故意的。
117.糊弄:办事不认真。
118.胡诌八扯:没实话/胡编乱造。
119.吱歪:吵闹的意思。
120.吱吱歪歪:光说不干。
121.嘟喽(囔):啰嗦/说个不停。
122.蒛(quě)手:不好办/有难度。
123.全焕:完整。
124.甜不索的:指一个人嬉皮笑脸故意讨好的样子。
125.血呼沥啦:血肉模糊。
126.瞎了:看走眼/办错事/差胡了。
127.癔癔症症:神经病/时好时坏的那种。
128.憨熊:愚蠢/傻瓜。
129.得劲:舒服。
130.铬(ge)焉:果蔬因水分流失而产生皱褶。
131.整炼:正经。
132.漏味儿:遇事爱出头,爱张狂,炫耀。
133.搐捅:说话做事不着调不靠谱。
134.抠搜:吝啬。
135.腌臜(ā za):糟糕。
136.黑不溜秋:颜色深黑。常形容外貌黑得难看。
137.没耳性:没记性。
138.没成色:人的言谈举止不够庄重,带有孩子气,没出息。
139.没眼色:不会办事的人。
140.没心烦:不用担心。
141.没影:无根据,不确实。
142.糊喽麻约/大约母:指敷衍了事。
143.嘹亮:指妇女会做事、精明。
144.皮艮(gen):指食物受潮不脆不酥,不好咬。
145.毁大发啦:结果很坏。
146.晕尔呱叽:喝醉状/做事糊涂。
147.傻儿巴叽:呆/傻貌。
148.老鳖一:吝啬不大方。
149.蹩(bie)筋:固执,性格拧巴、执拗。
150.绰里莽:形容脸皮厚、善于社交。
151.姘(pin)种:憨蠢,傻瓜。
152.白(bei)熊搭/熊包:无能。
153.紧帮(巴):手头拮据。
154.管乎:有权限、管用,能行、可以。
155.迭不迭:急促,急得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