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四届高考如期而至。这年我应届高中毕业,踌躇满志地走进高考考场。像是上天的安排,我在考场连续出现重大失误,两门优势学科语文、化学先后考砸,遭受了两次重大打击。满怀激情与希望走进考场,结果两次被浇了个透心凉。
第一场语文试卷发下后,我竟把个人信息写在了装订线的里面(竖立装订线的右侧),监考老师发现后,不耐烦地指出了我的错误,征询监考老师意见,老师安排:把个人信息涂抹后,重新写在装订线的外面(竖立装订线的左侧)。岂不知在装订线的里面涂抹阅卷老师能看到,是严重的作弊行为,按规定,是要扣分的,当时我并不知晓这一规定。
化学试题做完后检查,发现最后一道计算题做错了,遂用没用过的演草纸重新作答。与试卷一并上交时,监考老师拒收,问故,监考老师解释说此题应该做在副卷上,做在演草纸上算作废。天啊!有几人听说过副卷和副卷作用?尴尬之时,交卷后的宋同学飞跑去找我们的化学老师杨老师(时任我县一中教务处主任),诉说我的遭遇,杨老师听后三步并作两步跑进我的考场,问清缘由后,杨老师向监考老师求情说:我们的这位学生首次参加高考,没有经验。老师能否这样办,你把考生答题的演草纸和试卷放在一起上交,并在“考场记录”里注明缘由。给不给分,由阅卷老师决定,千万不能影响考生下一场考试!监考老师协商后答应了杨老师的请求。
成绩揭晓后,结果我的语文得了48.5分(后来据说涂抹的当面整体判零分),化学得了69.5分(最后一道计算题没给分)。我的总分以3.5分之差脱离本科线,落入专科分范围。心理上当然不服气,打算复读,来年再考,这可吓坏了哥嫂们,他们慌忙轮番劝说:别管这科那科,考上大学才是目的,让我打消复读的念头。我只能给他们叙说我的打算,有通知书我去报道入学;如果没被录取,我就复读,家人一致同意。经过一段难熬的时日,等来了大专录取通知书。去县一中拿录取通知书时,班主任张老师也说应该去报到,这么低的考取率,能考上就是最大的成功(前几年看到,1980年的高考录取率仅有8%)。
37年前的高考经历,对我来说是灰色的沮丧的记忆,令我终生难忘。没能复读,没能读上大学本科不能不说是我的遗憾。
现在想来,高考前没有经历模拟训练,首次参加高考,难免心情紧张,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属正常。辩证地看,这次不成功的高考经历,也是一种财富。人的一生中有数不清的失误、错误、遗憾、不如意,不被命运击倒,勇往直前,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相比同龄人俞敏洪、马云的多次高考,我经历一次不成功的高考还能考上专科,可以说这是另一种角度的幸运!
读专科,肯定不情愿,但毕业以后干教育当老师倒是自己理想的职业。果然,教育实习时即受到当地辅导老师关注与青睐,参加工作后即崭露头角,与学生相处、课堂教学很受学生欢迎,随后各种讲课比赛屡屡获奖,教研文章时常见诸报刊,1988年首次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时,破格(脱颖)晋升为中级职称,不足32岁担任中学校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不成功的高考已成过去,只要不服输,努力拼搏,职业成功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朋友,你说呢?
我的不成功的高考经历带给老师的启示是,在中高考之前一定要给学生作中高考培训与指导,注意事项、一般程序、信息填写、答题常规、检查纠错、把握时间等细节,给学生讲细讲透;针对性做好模拟训练,反复练习这些事项细节,以减少、规避考场上不该出现的问题与疏漏。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对此我深以为然、深信不疑,因此,我要由衷地道一声:感谢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