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5-07-05 07:29:56 徐刚:老人与树
    我总在踏访森林和种树人的路上,与老人相遇。老人与树,是我心中的一道风景线。1988年初夏,因为采写三北防护林,我去山西保德县找张侯拉。八十七岁的老人躺在坑上,额头布满了沟沟坎坎一样的皱褶,不停地说:“走不动了,走不动了!”当地林业局的朋友介绍,张侯拉爬了半个世纪的...   [阅读全文]
    2025-07-05 07:27:59 晚秋:王兴与他的《新闻写作指南》
    王兴是一位新闻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属于新闻工作老前辈了。他不仅能善于写一手好的新闻报道,而且还善于对新闻学问的研究。他所写的那部《新闻写作指南》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下子引起新闻界关注。新华社原高级记者、现为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全章阅后,赞叹不...   [阅读全文]
    2025-07-04 09:14:56 商敬洲:张怀森同志二三事
    昨天在济宁市读书协会的名牌栏目——“周三晚全民公益课堂”上,我和书友们聆听了济宁市张山水泥厂原党委书记、厂长,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市劳动模范,济宁市委讲师团成员,济宁市读书协会名誉会长,济阳街道“韵和之声”红色宣讲团指导员张怀森同志,为庆祝建党104周年而精...   [阅读全文]
    2025-07-04 08:25:27 张寄寒:作家的乡情
    </h1>一个静静的秋夜,我在灯下展读当天的《文学报》,一个触目惊心的标题:“著名翻译家吴岩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一岁。”我与著名翻译家吴岩是同乡,虽然从未谋面,但却有着几十年的书简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刻,我的心情十分凝重和悲痛,回顾他对家乡的一份朴素的乡情,对...   [阅读全文]
    2025-07-04 08:12:35 高维生:山野笔记
    大自然是位画家,在画布顶部勾勒出群山气势,延绵不断。来到山野中,远离纷繁复杂的社会,与野花、树木、飞鸟和溪水相处,放松自己,恢复生命的本真。我们之所以到山野中,不仅是游玩和观赏自然风光,还希望能从容快乐地生活。走进森林中,面对无边林木,踏着清亮露水,听着各种声...   [阅读全文]
    2025-07-03 08:34:26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3)秦穆公羊皮换相,百里奚府堂认妻
    百里奚出生在楚国,自幼聪颖过人,很有才学,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依然穷困潦倒。妻子杜氏很懂得事理,劝他说:“树挪死,人挪活。与其在家困着,不如去寻找机会。”百里奚听从了妻子的劝告。百里奚离开家之前,杜氏把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杀了,柴火不够,就把门闩...   [阅读全文]
    2025-07-03 07:41:40 郝会军:燕王扫北“碑”考证
    在我的老家河北邢台平乡县,人们一聊起自己的祖籍,都会不约而同的说起自己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出的人。老年人也会说:“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老鸹窝”老家的小孩子从懂事起,也会听见家里老人叨叨几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再说起家谱、祖先等往事时,总会提到“燕王扫...   [阅读全文]
    2025-07-02 08:15:51 张海燕:荒园中的坚守与绽放——读李木生先生《孔玉兰》有感
    有幸第一时间读到李木生先生的《孔玉兰》,更有幸跟随李老师拜访过这两株白玉兰,于是更能深刻理解这篇充满诗性哲思的文章。李老师以孔子文化园中两株玉兰树为载体,构建了一个关于生命韧性与精神坚守的隐喻世界。荒废的文化园与坚守的四合院形成鲜明对照,而院中两株命运迥异却又...   [阅读全文]
    2025-07-02 07:35:42 任秋彰:比太阳更光
    五一期间,阅读了《向上生长》一书。作者九边是一名年轻的码农,通过数倍于同龄人的艰辛付出,编写出数量惊人的高质量代码,为公司带来巨大收益,被提拔为公司高管。他每年读30多本书,潜心研究当今万物“内卷”的时代,年轻人如何突破重围。他所著的《向上生长》一书,被《半月谈...   [阅读全文]
    2025-07-01 08:12:04 赵顺年:”光荣在党50年”速写
    序篇我想,我应该将这个日子的到来撰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以作纪念,并深感这片文章非常应该写,也必须写!因为,这个日子是最值得纪念与庆贺的日子!因为,这个日子是最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个日子还与我有着非同寻常的多个方面的密切联系和大半生的工作、生活息息相...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