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3-10-15 02:07:25 戴荣里:万物皆生命
    我对沙漠里的胡杨树一直情有独钟,因为我喜欢胡杨坚贞不屈的个性,这种个性给人很多精神感召,我曾经计划着找新疆的朋友寻觅胡杨根雕,以便放在客厅里日日欣赏其美。当我被一位新疆诗人吟咏胡杨的诗歌所吸引,提出我的想法时,得到这位朋友非常否定的回答,他说:对胡杨来说,最好...   [阅读全文]
    2013-10-15 02:03:21 詹芳珍:回望大明宫
    <!--{图片1显示}-->  月色如洗,秋日的夜晚总是让人生出几分惬意来。不似夏日,白天炙热的太阳烘烤后,到夜里八九点仍是密不透风的暑气,让人难得干爽地喘口气,那怕一小会。这时,人们会无奈的念叨起来“来一丝凉风吧!或着下一点小雨吧!”可一旦雨真来了,忽地淋湿了衣裳,甚...   [阅读全文]
    2013-10-14 03:04:00 凝望一朵花的盛开
      秋风瑟瑟,满目芦苇漂荡,雪白的苇眉子似烈烈迎风飘扬的旗帜一样,在瑟瑟秋风下,它们的神态分明有一种壮美的感觉,犹如西征壮行的列兵方阵一样,它们神情严肃,举止端庄,凛然摆出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  而那些已经凋谢了朱颜,黯淡了辉煌岁月的荷儿们,在瑟瑟秋风的吹...   [阅读全文]
    2013-10-14 02:30:09 潘志远:南宋的残月
    南宋的月亮是残缺的,从公元1127年起,便注定如此。圆满是它的表象,残缺才是它的本质。南宋的月亮悬挂在天上,如眼,如情,如孤独,如叹息,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人的影子。她是那个朝代士人幸福和荣耀的典范,也是那个时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她出身名门,才貌双绝,夫妻相敬如宾,志...   [阅读全文]
    2013-10-11 02:30:30 陈凡随笔:随想
    1日出日落,潮涨潮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这是自然界的准则。其实,世间万事万物,应该循环往复,相接相替。人生也应该如此。真实的生活应该是得失循环,成败循环,喜悲循环,苦乐循环,这样的生活也才充满生机与活力。不循环的结果就是,快乐长了,就会生悲;得意久了,就会忘...   [阅读全文]
    2013-10-11 02:09:37 李舍:秋事
      暮秋凄寒,愁容惨淡。秋露从夕阳的腮边滑下,像从天而降的泪珠;晚霞驮着归鸦,静美得像一种疾病;落叶从树梢飞脱,如翻来覆去的疼痛;笔墨无色的荷锄耕种酴醾,种出时光所有的败笔……  夕阳欲颓,当天光全部散尽,一切归于虚无,只有影子和我,对斟。半酣时,影背一座秋山...   [阅读全文]
    2013-10-11 02:07:37 樊健军:改变与坍塌
    </H1>  我读小学时因为离家远,不得不在学校吃午饭。有一次家里给我一个鸡蛋当菜,我一路上很小心地将鸡蛋握在手心,生怕它碰碎了。偏偏遇见一个半老的男人,在距离校门口不过十来步远的地方拦住我死活要抢我的鸡蛋。我到现在也不能确认他是真要抢我的鸡蛋还是装腔作势吓唬我,...   [阅读全文]
    2013-10-10 04:19:13 苏轼的舒州疑团
    </H1><!--{图片1显示}-->苏轼有没有到过舒州,是一个地方文史话题,不会吸引国内文化界的瞩目。但是因为一个人,这个话题变得敏感起来。这个人是余秋雨,他的散文《寂寞天柱山》是迄今为止描写天柱山影响力最大的散文。其文集《文化苦旅》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同时也招来了众多...   [阅读全文]
    2013-10-10 03:21:05 邹清平:走班札记
    </H1><!--{图片1显示}-->  人们习惯把走路上学叫走读,走路上班为走班。我就是走班族的一员,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像林中的鸟,水里的鱼,放学的孩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从不间断,坚持从南外三岔路口步行约一小时路程,到西外市政中心上班,走出了健康,走出了欢乐,走出...   [阅读全文]
    2013-10-09 03:00:18 王必胜:天台诗魂
    </H1>  天台有山,有寺庙,也有诗与文学写就的历史。  仲春四月,一个静寂之夜,我们从浙东名胜寒山湖下来到国清寺听方丈说教。这个年轻的出家人,对文学颇有热情,或出于本能也有所戒备,一个多小时的喝茶闲聊,说文谈佛,之后,我们收获了一本寺中印制的《寒山子诗集》。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