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 ▪ 论文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2021-10-11 06:12:06
人生哲理的诗性抵达——序朱步楼散文集《成就最好的自己》
哲理散文作为现代散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西方哲理散文的传统,从柏拉图的“诗意对话”到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再经培根的《新工具》,直至尼采的哲思呓语,一直清晰而明朗,辉煌而灿烂。特别是科学兴盛时期,人们对于世界探索的热情加大,反观人生的频...
[阅读全文]
2021-09-07 07:11:09
向云驹:“饭圈文化”治理需要多管齐下
最近,若干网络上曾经风生水起的明星,经由网络曝光和发酵,最终导致或“锒铛入狱”、或人设崩塌、或被迫宣布退出娱乐圈。在这些击穿法律底线、民族情感底线、社会公德底线的“偶像事件”背后,无不都有一个令人生疑和警觉的幽灵在暗中徘徊,这就是“饭圈”文化。从最近一个时期“...
[阅读全文]
2021-08-11 02:23:46
曾攀:人,或最终的命运
黄咏梅的小说集《小姐妹》(长江文艺出版社)谈姐妹,写小姨,忆表弟,述父亲,旧文新篇,大都在最亲近之人身上打转,一点点探入,又从中艰难游离出来,移向深远。黄咏梅小说是当下生活化叙事的一种范型,写尽了日常的情致乃至困惑。不脱于俗,回俗向雅,向深钻探,朝外游弋,有周...
[阅读全文]
2021-07-29 09:36:02
妥佳宁:在文史之间穿梭
今天的读者似乎更喜欢“甜点”式的阅读体验,简单而有趣。而以往许多文人读书则随性而至,在浩如烟海的杂书中任意遨游。两种阅读方式都不是完全成体系的,也不是专业的学术训练,却都是对个人阅读兴趣极佳的培养方式。不过,即便是倡导写小品文的“文抄公”,其阅读也不是“小品”...
[阅读全文]
2021-07-19 09:00:04
丁帆:在 “变”与“不变”之间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和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格)时留下的足迹。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从一个局外人的眼...
[阅读全文]
2021-06-28 08:32:40
汤成难:写作,自我,物质生存
我是个害怕在郑重场合发言的人,这和我小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结巴有关,我的母亲说我出生10个月时已能健步如飞,却在10岁都无法口齿清楚地说几个字。我的“讷于言”或许与生俱来。幸好我们今天谈论的是文学,这是一个让我感到严肃、轻松、又很真诚的话题。我们谈论文学,谈论的其...
[阅读全文]
2021-06-01 08:57:24
王松长篇小说《暖夏》:乡村文学写作的新开拓
近年以来,以脱贫攻坚为题材和主题的长篇小说创作,经由作家们的不断蓄势和持续发力,作品的数量、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说实话,像王松长篇新作《暖夏》这样,作品写得有声有色,读者读得有滋有味,以充沛的文学性取胜的,确实还不多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松的《暖夏》值得予以...
[阅读全文]
2021-05-21 07:57:24
周大新:从宋词中走来的李清照——评小说《李清照》
初闻家乡作家郑洁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李清照》,不免惊奇。李清照为千古第一才女,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备受嘉许;豆蔻年华,细嗅青梅,柔情无限;帘卷西风,人比花瘦,才貌惊世。她是词国皇后,词章无人超越,经历国破家亡,始终含笑向前;高雅不俗,敢爱敢恨,爱花爱酒爱人生。...
[阅读全文]
2021-05-11 09:31:38
王先霈:给尘世里的烦劳者以抚慰——读范军《桂子山语丝》
我一向喜欢看记叙文坛和学林旧闻轶事的随笔。郑逸梅老先生的《书报话旧》《文苑花絮》和《清末民初文坛轶事》等等都曾反复翻阅,蒋星煜先生的《文坛艺林备忘录》甚至买了两本——初版本和增订本。在啃读经典的间歇中读这些书的重要动力是享受阅读快感,但是,却绝不仅仅是消闲,它...
[阅读全文]
2021-05-07 08:37:02
刘晓彬:新时代新工业诗歌的现实主义立场
工业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然而,在诗歌创作中,它却往往处于被忽视的窘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题材诗歌曾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群众昂扬的精神面貌起到了鼓与呼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题材诗歌...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刘伟:对基础教育专家的再认识...
赵顺年:一曲诸城名人的赞歌——简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赵顺年:绽放在岁月深处的鲜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张海燕:时代的悲歌 ——读李木生老师...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王兴∶如何选择新闻题材(二)...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