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 ▪ 论文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2022-08-30 09:38:19
李一鸣: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生活
文学批评对于批评家,不仅意味着是一种职业实践、一种价值追寻,而且意味着是一种生活方式。批评即生活。在批评这种文学生活中,批评家既是读者,是对话者,更是创造者。批评的本真是对话“对话”是人类生活交往的常态。从表层意义上,批评是批评家与作品、批评家与作者的平等对话...
[阅读全文]
2022-08-15 11:30:27
谢有顺:乌托邦与个人生活
台湾的张大春在《小说稗类》一书中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它既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也不会减少这些问题,它的存在,或许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我认同这样的看法。文学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心灵里一种隐秘的奢侈念想。这点奢侈的念想,决定了...
[阅读全文]
2022-08-08 04:38:34
古远清: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建构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呈现出蓬勃生长之势,吸引了海内外学者及华文作家的热情关注和广泛参与。无论是创作或研究,都是他们心灵之谷中真切的回音,并在不同程度上赋予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7-25 03:23:40
徐刚:内心的风景
一直以来,薛忆沩都被视为“中国文坛最迷人的异类”,这当然得益于他在小说世界里建构的“深度模式”。在多数人看来,薛忆沩“不落俗套”接续了先锋文学的余脉,以小说的方式与存在主义哲学暗通款曲。然而,他那迷人的“异类”气质又不仅在于某种单纯的阐释乐趣,其独特魅力恰在其...
[阅读全文]
2022-07-07 07:58:59
有温度地活着——读王小泗文集《零度生活》
《零度生活》是四川苍溪残疾人作家王小泗的一本综合文集,书中收录了作者散文、随笔、小说、评论等52篇文章。这些文章或抒写亲情、友情、乡情,或描写家乡风景、他乡风光,或虚构叙事,描写市井百态、百味人生,或激扬文字,评论他人文章、著述。作品叙事简洁,描写生动,评论有力...
[阅读全文]
2022-06-15 02:49:37
王弢:在文化自信中汲取深沉力量
历史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无法割舍的血脉基因,更蕴含着破解各种难题的“钥匙”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固根守魂,关系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并列,扩展成为“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
[阅读全文]
2022-06-10 03:06:10
黄灯 冯卉:非虚构是从现实中自然而然成长出来的
冯卉:黄老师好,您对乡村的书写让我增加了对它的认识,教育这一块也让我非常有共鸣。您的《大地上的亲人》是在2017年出版的,距离现在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根据您的观察,书里面的三个村庄有没有什么变化?黄灯:我觉得农村这几年的变化还是挺大的。我先说三个村子的共同特点吧,...
[阅读全文]
2022-06-06 03:15:02
俞平伯的小说研究与诗歌创作
纵观现当代文学史,俞平伯既非重要的诗人,也非最重要的散文家,更不必说小说家。俞平伯与小说然而,俞平伯却是现代红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者之一。《红楼梦辨》出版时,俞平伯年仅23岁。他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补证了《红楼梦》原本只有80回,后40回乃高鹗续作。他还充分肯定后者...
[阅读全文]
2022-06-01 03:06:30
木叶:现实即正在消逝的一切
我们会遗憾地发现文坛上出现“过于正确与急切的叙事”,缺乏耐心的解构,甚或为现实所俘虏的书写。说到底,好的作家作品务必拒绝成为“现实的赝品”,他们要创造新的时间和空间,新的现实和现实感。有人说瞬间即永恒,有人换了个角度指出每一时刻、每一现实都汇聚着过去、现在与未...
[阅读全文]
2022-05-30 02:53:55
文年庆:新诗格律与现代汉语关系的探索
张桃洲教授的《声音的意味》一书于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以新颖的诗歌观念、较为详备的诗作史料,从“发展论”“实践论”“范畴论”三方面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格律进行了细致的探析。发展论共分为五章,整体上是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的角度勾画新诗格律探索历程的...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刘伟:对基础教育专家的再认识...
赵顺年:一曲诸城名人的赞歌——简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赵顺年:绽放在岁月深处的鲜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张海燕:时代的悲歌 ——读李木生老师...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王兴∶如何选择新闻题材(二)...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