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您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 王冲:荷叶裹泥藏珍味——从江南到济宁,叫花鸡里的烟火与传承
    王冲:荷叶裹泥藏珍味——从江南到济宁,叫花鸡里的烟火与传承
    • 作者:王冲 更新时间:2025-09-04 06:09:29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333


    提起叫花鸡,那裹着焦香泥巴、透着荷叶清香的模样,总让人想起江南烟雨中的市井滋味。这道如今能登大雅之堂的名菜,藏着一段满是烟火气的起源故事,更在岁月流转中,带着独特的香气走进了济宁城区的大街小巷。

    相传在清代的常熟虞山脚下,有个乞丐偶然捉到一只活鸡。腹中空空的他想解馋,却既无锅灶,也没调料,急中生智下,竟有了个简单却绝妙的法子——他把鸡宰杀去内脏,就近摘了几片新鲜荷叶,将鸡紧紧裹住,又在地上挖了些湿泥巴,厚厚地涂在荷叶外层,最后找了些枯枝败叶,生火将泥团架在火上烤。

    火苗噼啪作响,泥巴渐渐被烤得发硬、发黄,空气中慢慢飘出一股独特的香气。等火候差不多了,乞丐把滚烫的泥团往地上一摔,脆硬的泥壳应声裂开,连带着鸡毛也一同脱落,露出里面鲜嫩的鸡肉。那鸡肉裹着荷叶的清香,入口酥烂,滋味十足,连路过的张大户家仆人都被香味吸引,忍不住向乞丐讨教了做法。

    张大户试过之后,觉得这鸡味道绝妙,便邀请亲友一同品尝,众人尝过都赞不绝口。“叫花鸡”这个带着几分粗野,却满是生活智慧的名字,也跟着在当地传开了。后来还有传说,朱元璋兵败落魄时,曾吃过乞丐做的这道鸡,称帝后仍念念不忘,让御厨改良,嫌“叫花鸡”名字不雅,便赐名“富贵鸡”;乾隆微服江南流落荒野时,也得过乞丐所赠的烤鸡,听闻名字后觉得有趣,反倒让这道“富贵鸡”的说法更添了几分皇家色彩。

    但不管是“叫花鸡”还是“富贵鸡”,真正让这道菜跨越地域、流传更广的,还是一代代人的用心改良与传承。民国九年,常熟山景园的名厨朱阿二,为这道民间菜注入更多精致滋味;而如今,这股熟悉的香气能飘进济宁城区的大街小巷,让济宁人不用远赴江南就能尝到这份美味,实感幸运——这份口福,正源于孙氏兄弟的智慧。是他们带着对这道传统美食的理解,将其带到济宁,让荷叶的清香、鸡肉的酥嫩,融入了济宁的烟火日常。

    从虞山脚下的街头巧思,到济宁街巷的寻常美味,叫花鸡走过的不仅是百年时光,更是一段关于味道与传承的旅程。如今再咬下一口酥烂的鸡肉,除了能尝到食材与火候碰撞的鲜美,更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地域的匠心——是孙氏兄弟这样的传承者,让经典味道不断延续,也让更多人在熟悉的街巷里,遇见这份藏在泥壳与荷叶间的烟火情怀。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