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2015-03-12 03:00:55
马征: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当代阿拉伯裔美国文学
上世纪50年代以后,阿拉伯世界掀起向美国的第二次移民浪潮,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第一次移民浪潮中阿拉伯中下层原住民出于“淘金”的目的不同,这次移民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中东世界无休止的战争。躲避战争与骚乱、寻找和平与更好的生活,是第二次移民浪潮的主要动因。上世纪五...
[阅读全文]
2015-03-10 03:19:34
钱念孙:琢磨生活到表现生活
从根本上说,文艺家就是用心琢磨生活,并用心表现生活的人。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等都是在用心琢磨生活的基础上,分别用语言文字、画面形象、节奏旋律、身段造型等表现生活。可以说,文艺创作的前提是琢磨生活。只有先把生活琢磨深、琢磨透了,才能谈得上将生活的丰富性...
[阅读全文]
2015-03-09 03:15:35
周文英:一曲纳西女子的爱情悲歌
纳西族女作家和凤琼新近出版了她的小说集《纳西情殇》,收纳了她的《东巴咒女》《破茧之蝶》《神湖之殇》等5个短篇。这几篇作品的共同之处,就是描述了纳西族女性的命运与爱情,并从一个个爱情悲剧里,探寻出纳西族特殊而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在纳西女子“殉情”这一悲...
[阅读全文]
2015-03-06 03:40:28
郭军平《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读与感
年届花甲,虽仍保持着一贯的读书习惯且热情未减,但随着年龄见长滋生的懒惰思想却与日俱增,不爱动脑更怕举笔,已显未老先衰征兆。因突然接到陕西同行郭军平老师打来的一个电话和随后收到他寄来的《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样书,使我又萌生了想借阅读《诗意语文》之书而动笔写点...
[阅读全文]
2015-03-03 06:00:02
2014年长篇小说:世情与人性的多维透视
2014年的长篇小说从开掘历史与现实的新的生面、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家看取生活的深度,艺术表现的力度等方面来看,都有显见的拓展与可喜的进取。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越来越呈现出两极分野的明显趋向,严肃文学的写作主要在圈子里叫好,通俗文学的写作主要在场...
[阅读全文]
2015-03-02 03:45:28
《平凡的世界》:作品是作家最好的纪念碑
《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是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最被读者热捧的一部。撰写《路遥传》,书写《平凡的世界》的写作历程自然是重点,我曾用三章的篇幅重点叙写路遥当年关于此书的思考与创作。我以为要认清《平凡的世界》在...
[阅读全文]
2015-02-17 04:14:21
霍俊明:“草根诗人”引发了什么
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诗歌”与“大众”之间的平行或天然的疏离关系,但是一旦诗歌和“大众”发生关联,往往就会成为一种噱头、娱乐事件、新闻爆点,这又进一步使得诗歌在公众那里缺乏公信力。而公共生活、个人生活以及写作的精神生活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诗...
[阅读全文]
2015-02-16 04:53:41
张炯:论文学与文化的生态关系
文学是文化的丰富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有力传媒。同时,文化又是培育文学的丰腴精神土壤。两者存在相生互动的生态关系。文化在历史上从来是文学生长的精神土壤,制约着作家的精神状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水平的高下,还往往决定文学发展水平的高下。文化的繁荣也一定会促进...
[阅读全文]
2015-02-12 05:47:35
一个离不开诗画的人――记林焕彰
1990年的一天,我于不经意间收到一封寄自台北的信函,信函的内容大抵是说:主办方即将在台北创办一本面向全球的大型华文儿童文学季刊,特邀全球各地的业界人士担任该刊的撰述委员,特邀撰委名单将在创刊号上刊布,望万勿推辞云云。从这封信函得知,本人有幸被推为大陆地区的特...
[阅读全文]
2015-02-09 04:50:16
《模仿游戏》:平庸之恶从未离人们远去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有句名言:所谓法西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法西斯,另一个是某种意义上的“反法西斯”。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占据所谓正义这一道德制高点,对他人施暴,古今中外都不少见,而道德狂热与受迫害妄想,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又如同孪生兄弟,经常出现在控诉、...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陈增励:一片丹心风浪里
李昌杰:浅论《九天贡胶》的对比艺术...
董华:卜一诗作的悲悯情怀——读《花...
润之风雨:从独库公路贯通到新疆舞的...
黄秀峰:新质生产力语境下宁阳凤凰山...
马国顺:姚凤明先生长篇小说《淮商传...
路忠强:七彩风铃伴人生——读孙龙强...
《诗探索》专访||诗人吴玉垒...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王树立:故乡的诗魂·故乡的云——读...
与鲁迅同游:评刘德安的《历史与灵魂...
李木生:《鲁迅评传》自序...
龙洋:刘合军诗作《鸭子的时光》延伸...
刘合军:诗意与画面的立体呈现 ——读...
张笃德:新工业诗歌应有的样子——从...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
郭宝亮:批评是一种有思想的生产...
重点推荐:当前阶段的散文观察...
贾想:“土的写作”与“风的写作”...
徐勇/郭良干:“第二个结合”的“中国...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