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一个颇具创造力的作家――有感吴中洋长篇小说《伊苏尔小站》
    一个颇具创造力的作家――有感吴中洋长篇小说《伊苏尔小站》
    • 作者:修成国 更新时间:2015-06-01 03:00:47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383


    长篇小说《伊苏尔小站》,有上下两部,共45万字。虽说不是特别的长,但是,在我读的若干长篇小说中,算是读的比较慢的,读了差不多一个月,原因是你根本就快不起来。快不起来的原因是这部作品的内涵太丰富且有些深奥,逼迫你必须细嚼慢咽,认真品赏,来不得那种快餐式的阅读,更不能一口闷。
    我在阅读《伊苏尔小站》的同时,也浏览了一下作者的其他作品,明显的感觉是,吴中洋(辽宁作家)这个作家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作家。文学之所以叫做“创作”,的确有一个创造的问题。吴中洋在这方面的能力表现得非常明显。

    丰富的联想能力
    这部长达45万字的作品,其故事情节其实并不复杂,也可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写了一个1961年从山东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入伍的老兵武中亮,于中苏珍宝岛战争打响之前的1968年底复员,由于他是共产党员,因此被分配到距中苏边境不远的只有一个人看守的荒原铁路小站伊苏尔,替代了因为哥哥在当时的苏联工作而被怀疑为苏联特务的原小站唯一的工作人员马德明。武中亮在伊苏尔小站共呆了100多天,其任务就是迎送列车。期间,他经历了送他去小站报到的爬犁主人喜子因说林彪是坏人遭到枪毙、马德明因被诬陷而失踪、小站旁边小村的孩子石头被狼吃掉,以及主人公在古鱼镇偶遇婚姻并不幸福的女子虹霞,与之相爱并走到一起,并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主人公把先是敌后为友的狼,命名为白雪,并与之友好相处的离奇故事。小说的时代背景一是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二是处于中苏珍宝岛战争前夜。
    应该说,无论从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维度来说,还是就其人物的交集以及故事的情节来说,都比较简单,也可以说真的没有什么生动完整的故事可写。如果让我来写,也许连5万字都写不出来。然而,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写出一部45万字的长篇,靠的是什么呢?我在阅读中发现,靠的就是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那么作者是怎样联想的呢?这里且列举几例——


    例1、 由坐狗爬犁联想到的。在主人公武中亮坐在爬犁主人喜子的狗爬犁去报到时,看到那10只狗拉的爬犁,不由联想到当兵前自己家的那条大黄狗。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陷入饥饿的境地,他们家乡也不能例外,父亲几次想把大黄狗杀掉,给儿女们充饥饱腹吃肉解馋。但是在狗可怜的祈求和他及弟弟的央求下,本来也不愿意剥夺大黄狗性命的父亲,留下了那条大黄狗。后来,父亲进山去寻找食物不慎摔下山崖,是那条大黄狗跑回家里报信,才使父亲得救,从此大黄狗就成了他们家庭的重要一员。在他当兵的那天,大黄狗依偎在他的身边恋恋不舍。作者不仅讲述了令人心动的故事,还阐释了“尽管动物不会像人懂得那么多,但它们认知情感的能力并不比人差到哪去。当人诚心诚意地去善待它们并且能够让它们从中感受到人的仁爱时,那它会一辈子忠诚于人,哪怕为人献出自己的性命。”作者在这里为下文中被命名为白雪的狼为主人公而死留下了伏笔,这是后话。
    例2、 由一只冬鸟联想到的。主人公早晨跑步,遇到一只冬鸟,于是,他便与小鸟对起话来,对话中,他联想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呼吁建立起生命存在的生物链条。他又由小鸟的自由自在联想到人的自由和权利,他认为“自由应是每一个生命赖于自然界生存的基本权利”。他又由此联想到即将发生的珍宝岛战争,提出“难道只有你死我活的战争才能解决疆域的问题吗?”他对小鸟说:“我知道你现在特向往自由,特向往在蓝天里振翅飞翔,而殊不知这也是我们做人的一种梦想啊!一个活着的人不能享受自由的权利,那人所在的社会就不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因为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氤氲会把这种基本权利舔拭得千疮百孔或万念俱灰。我注定要与这种基本权利擦肩而过。理由是这场政治运动的飓风实在是太凶狂了。”由于这一连串的联想,使作者的笔触由一只小鸟的身上一下子伸展到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思路拓展到很远很远。
    例3、 由森林联想到的。主人公面对小站旁边的森林,忽然联想到森林中的胡子即土匪,联想到文化大革命中对胡子的批斗和清算,进而又联想到中国几千年来关于胡子即匪的历史地位及作用,让人读了视界大开。主人公先是想到这森林该不会是爬犁主人喜子父亲当胡子的藏身之地吧。接着,就又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好些胡子的队伍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抗日救国,视死如归,而文化大革命又来算胡子的旧账,声讨过去,把人家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他认为即使那些胡子有些污点,也应该让他们拥有人的尊严。他同时又进一步联想到,中国历史上《水浒传》里的108将,哪一个不是造反起家的胡子呢,还有,刘邦、李世民、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这些彪炳青史的人物,是否也可以被看作胡子呢?这些,让我们看到,作者的联想能力是相当丰富的。
    其实,不光是联想,这其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而想象则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就是说,作者在联想的同时,还为我们创造出一些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新的形象。事实也确实如此。如,在关于胡子的这个问题上,作者就进一步进行了更为深刻的阐释,他说,胡子的出现与存在,对于当时社会统治者来说,无疑是大逆不道。但他们是人世间的大胡子,这些大胡子不仅改变了历史,而且还让历史在血腥中有了更换体制的灿烂。他甚至认为,胡子的历史就是缔造皇权和建立新政治及新秩序的历史。没有胡子胆大妄为的行径,就没有胡子所在的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拥有自主的独立性,就没有胡子所在的民族于人类历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可能性。胡子独具神韵的存在,不但让这个原始而苍白的世界充满了激情和冷酷,同时,让这个苍苍茫茫的大地有了盎然生机的景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各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无以例外的都是大胡子在不断演变人类可读可赏可赞可传的美妙故事的历史。读到这里,我想到,作者的观点也不无道理,中国共产党当初不是也被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称为“共匪”吗,然而,正是这个“共匪”的革命成功,使亿万人民当家作主了。
    正是作者的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得他可以与乌鸦对话,与狼对话,与雪山对话,与雪人对话,与风对话,与白云对话,与苍天对话,与大地对话,甚至与死亡对话,且对得滔滔不绝,对得津津有味。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德国哲学家费希纳的“泛心论”所主张的“万物精神论”,即所有的物质无论动物和植物,还是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有意识和心灵,都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想像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足见联想和想象对于一个作家是多么重要。




    深邃的思辨能力


    读过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猫打球商店》、《纽沁根银行》以及我国著名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读者,大概都知道,思辨之于小说创作,或许更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力量。
    思辨,是指哲学上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在长篇小说《伊苏尔小站》中,通篇体现着作家的这种深邃的思辨能力和“心理表现”。正如 《吴中洋文集》编委会在该文集“前言”中讲到的:“他把哲学带进了文学,并且使二者成功地融合,如《伊苏尔小站》,就是哲学与文学融于一体的不凡之作。他深谙哲学是文学血族里的精神支撑。读过他的作品总会令人有一种强壮、深邃、旷远、凝重、震撼、尊严和至圣至美的感受。”因而,又说作者“尽管他不是哲学家,但他无疑是一个富有哲学头脑并紧张地进行哲学思考的作家。”我认为,这个评价是适当的准确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哲学思辨能力吧。比如,主人公在退役后被分配到伊苏尔小站,到小站的上级铁路局报到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游行队伍、武斗人群、标语口号满街都是,他立刻对这场文化大革命运动进行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这场文化大革命绝对是一场风卷残云的战争”,“其目的就是要让介入者毫无赧颜地做出丧失人性的抉择。自古以来政治运动从不需要人道主义的抚慰。他隐约感到这场文化大革命运动有可能是一出人变鬼,鬼欺人的恶作剧。当生活的舞台完全被某种政治势力所主宰时,善良的人们无论有怎样辨明是非的能力,充其量也不过是由政治那只无形之手所操纵的一具为恶作剧忠实服务的活道具罢了。活道具只能随着剧中主角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其独立性早已丧失殆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处于政治亢奋期时,似乎一切为之理性的思考都是一种徒劳。而当政治人物被人为地蒙上某种神秘的色彩时,那由这个政治人物所感召的灵魂们就会在狂热的情绪中自觉不自觉地走上自缢的刑台,就像明媚的阳光跌入深渊而遭黑暗泯灭一样。”书中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思辨性的论述,还有很多。阅读中,我们看到,小说的主人公,对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是深恶痛绝的。还在文化大革命之中,他就对文化大革命那场运动看得非常透彻了。这里,他没有具体地去评判那一派是对的,那一派是不对的。而完全是从哲学的逻辑推理上,从社会宏观发展规律上来阐释的。我是1966年初中毕业,那年16岁,是文化大革命的亲身参加者,我亲眼看到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学校的领导和一些老师被残酷斗争,打得皮开肉绽;我亲眼看到那些仅仅因为自己无法选择而出身地主富农家庭的人平白无故地遭受的政治上经济上和人格上的歧视。我万分庆幸自己没有在文化大革命中去伤害别人,我没有被文化大革命葬送掉生命,现在看来纯粹是一种侥幸,而且回忆起来非常的后怕。因此,我完全拥护党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动乱的结论。那场持续长达10年的动乱,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那场运动中,没有一个得益者,没有一个胜利者,应该说全是失败者,当然包括发动者本人。我曾经就自己在那场运动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写一部长篇小说,题目叫《迷途》,所以起这样一个题目,意思就是我们这些青年学生,乃至全国人民,全部被运动的发起者和操纵者引入了昏暗的迷途。再如,面对即将发生的中苏珍宝岛之战,主人公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愿望,这在书中占用的篇幅最多。因为主人公武中亮到伊苏尔小站的时间节点是在中苏珍宝岛之战的前夜,不是这样一个背景,他可能不会被指派到这个只有一个人的荒原小站上来。不是这样一个背景,他可能不会不分昼夜地在这里遭受寒冷孤独和煎熬。不是这样一个背景,他的战友费大伟他们可能就不会到那生死未卜的前线上去。他“但愿这场战争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里熄灭火焰。他实在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年龄不差上下的战友枕卧在寒冷的北国土地上,北国的土地不应该成为他们年轻生命的死穴。”他不仅强烈反对这场中苏边境之战,他还强烈反对一切人类之间的战争。他认为:“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战争,只要上演,无疑不是人类和地球一场莫大的灾难。”“战争是人类情感世界的堕落,同时也是人类道德世界的堕落。”“人类因战争走向痛苦,战争因死亡走向恐惧。”
    他还由此大谈自己关于英雄的看法 。他认为“奢望成为英雄的想法该有多么的幼稚和滑稽!”“大凡英雄的荣耀都来自于人类所蒙受的灾难。英雄是站在人类坟墓上的隼。想一想那些战争中的英雄,哪一个不是生命悲歌的谱写者?当他们胸前佩戴可值得夸耀一生的勋章时,有谁来计算清楚它的背后到底喷涌出了多少鲜血?”“人类的和平生活应该彻底摒弃英雄惊人的搏斗。”“美丽的大地从不欢迎战争,也不欢迎媚舞战争的英雄。”“和平应该是人类共同为这个世界来迎娶的美丽的新娘。”我看到,作者在论述这个命题时,竟然连续写了6000多字,在书中连续印刷了8页纸而没有低一个格,足见作者是多么的投入多么的义愤。是的,作者在这里反对战争,不是站在哪一个阶级的立场,而是站在全人类和平的高度。事实正是这样,战争是阶级社会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性质的战争,都无疑会带来生命和社会财富的毁灭。作者关于英雄的观点,看来似乎有些不好理解,但我是完全赞成的。其实,细想一下,凡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那个时代一定是出事了,而且一定是出大事了。大家回忆一下,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出少年女英雄刘胡兰的时代是什么时代?出英雄董存瑞是什么时代?出英雄邱少云和黄继光又是什么时代?那都是战争烽起的年代,都是国家山河破碎的年代,都是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年代。平安和谐健康的生活真的是不需要英雄的。这里,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辨是相当深刻的。
    还如,关于女人和爱情,主人公也是有自己超越传统观念和现实伦理的独到见解的。他到小站附近的古鱼镇去为上前线的战友们给家中寄信,认识了为了给哥哥娶亲而被父母逼迫嫁给残疾人张三的年轻女子虹霞,他们一见钟情,并且很快有了肌肤之亲。这个年近30岁第一次亲密接触女人的人,自此便对女人和爱情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这个世界只有爱情的存在,才能重现人的光明。”他认为“爱是我们的动力,情是我们的翅翼,性是我们的罗盘……爱情的美妙,哪怕它稍纵即逝,也会让人的灵魂在天国里或者地狱里都能感受到它如醉如痴的甜蜜。”“大胆地爱我吧,我们有力量来冲破那道爱情的封锁线,因为追求爱情从古到今没有什么罪过可言。因为爱情是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最苦苦寻觅最具价值最具色彩最具崇高的精神伟业。”他还说:“女人是这个世界大爱大善大情大义大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她们是生命的母亲!她们是伟大的爱神!”“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女人,那生活无疑就是地狱。爱女人就是爱生命,爱生活,爱世界,爱和平。”“女人的爱胜过一切虚伪的政治。政治的虚伪可以死掉,女人的爱却不能,因为女人的爱是这个世界充满勃勃生机的源泉。”他发誓:“我愿为爱情去堕落,哪怕溺死在市声嚣嚣的唾液之中。”这里,我们无疑是读到了一个爱情至上者的宣言。应该说,这样的观点倒也无可非议,正如人们所说的,爱的自由,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们多少年来苦苦追求的神圣的目标。但是,纵观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爱情什么时候至上过呢?由于爱情受到阶级、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等因素的钤束和制约,常常得不到自由,自古以来,很多追求爱情自由的男女最终酿成了惨痛的悲剧。《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和武大郎没有爱情,潘金莲出轨酿成武大郎冤死,以致后来又出现武松杀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薛宝钗没有真正的爱情,被强行撮合后,落得个黛玉惨死,宝玉出家。即使在历史前进了几百年后的那个文化大革命中,仍然是个谈爱色变的年代。尽管虹霞和张三没有爱情,但那是法律和传统意义上的合法夫妻,是不容别人侵犯的。虽然主人公武中亮扛着爱情至上的大旗,端着自由真爱的刀枪冲了进去,最终还是落得个被告被抓并为此而丢掉性命的可悲下场。
    总之,从这部作品中,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主人公也好,作者也好,确实是站在超越社会超越时代超越历史的高度来思考的,他们所希冀和期望建立和实现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点社会,建立没有欺骗、没有饥饿、没有争斗、没有暴力、没有战争的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是无可非议的。这让我也联想到了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提出的原始的“社会契约说”的主张,就是建立一个“伊甸园”或者“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也曾设想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新村”,并到美国去试办,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也曾幻想建立一个和平自由的“法伦斯泰尔”,自然都是无果而终。小说的主人公当然也逃不出时代的局限,改变不了现实的命运,他还是得照样在那个伊苏尔小站迎送军列,他还是因为僭越传统的男女关系界线而断送了生命。至于主人公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在人与人充满猜疑、充满凶险、充满争斗、充满残忍的境况下,居然与充满野性的狼结成深厚感情并相依为命,无论其是真实还是聊斋,都只能被看成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绝妙的讽刺。




    高超的语言能力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话,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无论是丰富的联想能力,还是深邃的思辨能力,都要求要用语言来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在这方面,我要用“高超”二字来表达对作者语言能力的佩服。
    小站的前任老马离开时给主人公武中亮留下一封信,说当你看到我的这张纸条时,我已乘仙鹤而去了。武中亮对老马的冤屈而死,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忽然感到这个世界冷漠得将要随老马的死一块儿殉葬,雪的飘落,仿佛为老马要去的那个世界抛洒哀婉的葬花。他接着想到,“难道劫数来临,一个只想好好活着的人,无论怎样想方设法,到头来还是不能摆脱它的纠缠吗?……无辜者为什么在邪恶中惨遭扼杀后还要对运行的法则抱以笃信之情呢?难道惨遭扼杀的无辜者洒下最后一滴血或者最后一滴泪之前都是神龛的圣洁象征吗?邪恶的存在真能使人世间拥有的悲剧分辨出是希望的夭折还是痛苦的夭折吗?悲剧的终极是否只能让无数庸者的眼泪去热忱地相信一切都是入情入理的呢?然而,可怜者的眼泪流得再多也不能冲净藏在美好中那邪恶的垢迹啊……邪恶是权力必要的释放……一个卑鄙粗俗虚空伪善的世界,似乎对每一个想要摆脱邪恶羁绊的人来说,永远的意味着是一次漫长的探险。”这一段话,是作品的主人公对文化大革命那种特殊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下,类似老马的人们遭受无端冤枉,而又不愿意连累亲人不得不走上绝路的悲剧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控诉。在这里,作者使用的既不是纯粹的哲学语言,也不是正统的宗教语言,当然也不是通俗的大众化语言,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深奥有些专业,但细细读来还挺顺畅也挺容易理解的,应该说,这就是作者的高超之处,作者在学习掌握了大量的哲学的、宗教的、文学的和民间的语言之后,把它们融合贯通,变成了自己语言,才做到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使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得以充分准确的表达。
    主人公武中亮在无聊中,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和郁闷,在迎送列车之后,与身边的另一个人,即没有生命的人——雪人对起话来。请听:“朋友,你终将什么也没有,但存在过。你的情感,你的思想,就是你存在的轨迹。”“世界是为生命而存在的,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去诠释世界赋予生命的自由。”“自由是人类发展进步的翅膀,也是人类是否进入文明状态的标志。当有一天你能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得以自由炫示时,那你才会在自由中很自然地体悟到人类的历史原来就是追求自由的历史。因为只有自由才能使人类存在的形式满足生命存在的诉求。”“说起来,这个世界本来无真无假无实无虚无爱无恨无情无义无远无近无离无别无家无业无生无死无悲无喜,或者有真有假有实有虚有爱有恨有情有义有远有近有离有别有家有业有生有死有悲有喜。无为空灵,有为纷乱。无既有,有既无;无为有,有为无;无为无,有为有;有为无中有,无为有中无;无是有之变为无,有是无之变为有;无生有,有生无;无死有生,有死无生……无无有有,有有无无,无有有无,有无无有,无为之有无,有无之无有。”听了这一段话,你可能以为是在绕口令呢,或者用民间的俗语说是在叨鬼话呢。其实都不是,你所以没听明白,那是你不懂老子庄子的道理。老庄思想,哲理深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子讲到:“大道无形”、“大象无形”、“大言稀声”;而庄子强调“天人合一”、“大道无处不在”、“无为而治”,一切归于自然无为,“无无”才是最高的境界。当你了解了老子庄子的这些思想观点之后,你才知道,作者的这些语言思想是有深厚的学识根底的,不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有一定的造诣,是没有办法作出这样看似难懂实则非常深刻的论述的。
    作者在《伊苏尔小站》这部作品中,先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关于人与森林环境、关于人与动物、关于人权与自由、关于文明与野蛮、关于疆域与战争、关于伟大与渺小、关于生存与死亡、关于革命与生产、关于天灾与人祸等等一系列大约有几十个不同的命题,可以说覆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很多方面,且都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表达得很清楚很准确。而且作品中还有很多类似名言警句似的经典句子,让人读后深受教益。克鲁劳曾经说过:“言语本当是思想的仆人,但却常常变为它的主人。一个脆弱的作家概念力常受它文体限制;一个有活力的人能使他的文体屈服于他的概念力之下。”因此,吴中洋让小说这个文体屈服于他的语言之下了。我感觉这是一部小说体的哲学著作,同时更是一部唯美的“心理现实主义”的不凡之作。
    当然,作者这种似乎是超越时代的思考,如果能够被人们正确的理解,无疑是实现了作者的初衷。如果不能被人们正确理解,就很容易被误解。如,一概地反对各种性质的战争,就容易被认为是抹杀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界限。一概地主张爱情至上,也很难在现实社会中让人们接受,也更难以实现。
    总之,读了吴中洋的这部作品,获益匪浅。尤其是作者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感,那种跨越时代的思考,那种善于联想和善于表达的智慧,都是很令人感佩的。


    (注:作者系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麦黄杏红》、《三峡放歌》、《水绿山青》;报告文学集《大地作证》;长篇小说《迷途》、《田园恋歌》、《厚地高天》;电视连续剧《田园恋歌》)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