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4-05-14 03:00:11 李雪:写实年代的“虚伪作品”
      2013年,余华、苏童、马原等作家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却并没有在质量上将当代长篇小说写作推上一个高峰。我们由这些作品看到了作家向现实靠拢的努力,他们用以现实事件直接入文、以时代信息侧面调和的方式来碰触“现实”。这种写作上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来对文学处...   [阅读全文]
    2014-05-12 03:13:17 欧阳江河:诗歌应对时代做更复杂的观照
      曾经有一段时间,欧阳江河在诗坛“销声匿迹”。他说:“1997年,我出国回来后发现,中国变化巨大,已经很难再用出国前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世界了。我内心的写作已经无法与这样一个世界达到统一了。所以,我就干脆停止写作。”在10年的时间里,他做演出策划、写书法,偶尔也写一...   [阅读全文]
    2014-05-07 02:11:22 梅娘:短暂绽放的蔷薇
      作家梅娘1916年出生于海参崴,上世纪40年代初在华北沦陷区文坛脱颖而出。随后却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重新受到人们关注,重新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行列。不过,相对于她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梅娘至今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评价,对于她的文学创作的研究也还没有...   [阅读全文]
    2014-05-06 04:09:43 李朝全:报告文学叩响的钟声
      激情、思想和文采是报告文学的三元素。报告文学拒绝“零度情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一定要有充沛的激情,对现实生活、对他笔下的人物,要充满感情和热情。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写出一部带有情感温度和热度,并因此能够温暖读者、感染读者的好作品。年届古稀的张雅文就是这...   [阅读全文]
    2014-04-29 02:10:07 吉狄马加:阅读时代的倾听者
      在人类尚没有创造文字的遥远的年代,我们祖先中的智者就已经掌握了讲述的技巧——通过诗歌和故事。当然讲述者并不孤独,因为在他身边,随时都聚拢着成群的倾听者。在这个人群中,只有一些同样富有智慧和想象力、同样拥有心灵感受力的人,最终能够成为新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   [阅读全文]
    2014-04-28 02:19:47 白金永:植物的同情心
    <!--{图片1显示}-->  “同情”是什么?培根说:“它在一切内在的道德和尊严中为最高的美德。”孟德斯鸠说:“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贝克说:“同情仅次于爱,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萎的枝头绽出新绿;同情是一泓泉水,给干涸的田野注入生机。...   [阅读全文]
    2014-04-28 02:00:57 贾其敏:相忘于江湖
    <!--{图片1显示}-->  江湖是最让人忘情也最让人忘性的地方。  相忘于江湖实在是一种境界。  前不久有同学聚会,没有人想起我,既然我就没有去。知道了之后有些激动,也着实激动了一番,有些往事带着太多的青春和流浪的味道,难忘是应该的,但终归是寻不回当初的味道了,时过...   [阅读全文]
    2014-04-23 03:06:47 王宏甲:爱的痛苦与灵魂的升华
      我读文学作品,总会关注这个作品有没有打动我的东西。有时,那动人的东西是被掩盖在叙述中的,或被掩盖在某种形式里面,我不能肯定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余艳的《杨开慧》让我读着读着,逐渐感觉到作品内在的光华从叙述中透射出来了。  首先打动我的是这部作品的文学性。当代世...   [阅读全文]
    2014-04-21 04:02:31 蔡益怀:也斯的“城市诗学”观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香港作家也斯﹙梁秉钧﹚利用后现代主义多棱镜,透视香港这个现代都市,提供了一种审视城市空间、理解城市生活与表现都市人生经验的方法。他在香港“城市诗学”的建构上具有开拓之功,归结起来就是“寻找一种观看的方法”。  顾...   [阅读全文]
    2014-04-18 02:06:32 刘广琦:一代电影艺术家的凄惨身影
    叶周先生这本书,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年出版,里面收集的是他回忆文坛往事的文章,其中谈电影界往事的最多。叶先生的父亲生前曾在上海电影界工作过,上海一些著名电影艺术家大都是他父亲的朋友、同事。因此,当叶先生任上海影协《电影新作》杂志副主编、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