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4-06-13 03:09:39 阎纯德:女性文学批评的新视野
      郭淑梅的专著《女性文学景观与文本批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是一部好书。说它好,在于这部研究中国女性文学的著作宏观与微观牵手,研究对象代际跨越五代,时间长达30多年,从张洁到“50后”作家张抗抗、铁凝、王安忆、残雪、徐小斌、池莉、林白、刘索拉、王周生、斯妤、艾云、...   [阅读全文]
    2014-06-11 02:00:58 背对古典与面向西方的当代新诗写作
      中国是诗的国度——这是一句老生常谈。古诗是每个中国人的文学启蒙,对诗的爱与憧憬是我们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走过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辉煌成就,走过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诗的复兴,今天,中国诗人如何表达心底涌动的诗情?如何用诗歌书写中国故事和当下经验?5月22日,鲁院论...   [阅读全文]
    2014-06-09 03:25:58 小说《击鼓传花》 中的女性生命体察
      “一番相爱的结果,是他们双方都非常满意,楚寒杨觉得公孙圣能文能武,公孙圣觉得楚寒杨也算文武双全……”曹明霞的小说《击鼓传花》就这样结束了。不过这一番完美的男欢女爱并没能给楚寒杨所追求的婚姻钉上最后一颗完美的钉子,因为直到这一刻,公孙圣仍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阅读全文]
    2014-05-30 02:00:47 李蚌:淳朴的心灵被清泉滋养
    </H1>  裘山山作为一位声名远扬的军旅作家,其小说大都为“开门迎客”的姿态,没有一点惟我独尊,没有丝毫的虚张声势和故作高深。她当然可以选择铺陈华章,点缀较多的形容词,但是坚决地放弃了文字花样当实属不易。某先锋派早年号称“用300常用字”写作,字里行间经常停下来作一...   [阅读全文]
    2014-05-29 03:04:51 孙雪松:繁华掩映下的人性伤痕
      曾以诗作与散文为大家所熟知的苏兰朵,凭借《声色》开始了她的长篇小说创作之旅。作品中,苏兰朵以千疮百孔的男女关系作为切入点,揭开了现代都市生活的萎靡一角,展现了当代社会金钱、权力、欲望对自然人性的压抑与扭曲。苏兰朵对转型期的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困境有她自...   [阅读全文]
    2014-05-26 02:05:32 艺林:冰雪女子诗画情
      对女性进行赞美好像并不难,土一点儿的叫“端庄”,木一点儿的叫“淑女”,有点凶的是“直爽”,有点傻的是“阳光”,总之,要夸一个女人是不会没词儿的。惟独“冰雪聪明”这种评价,非要比较特别的女子才能受用:那须是玲珑剔透而又不刺眼的光芒,是于世事妙有慧解而又仿佛无...   [阅读全文]
    2014-05-21 04:59:17 王永盛:话语狂欢背后的心灵期冀
      石一枫的文风异于他者——地道的京片子、风趣幽默中尽是调侃的调调。他的小说主人公通常是年轻气盛、荷尔蒙高涨、离经叛道、生活在大院的青春期少年;年龄范围从十四五岁到二十郎当岁。因此,他的作品一度被称为青春文学,被认为在“为新一代顽主留影”。不过,近年来石一枫的...   [阅读全文]
    2014-05-20 02:17:53 刘金祥:人类学视野中的诗化倾向
      一个接触神话很多的人,不可能不产生诗意。法国哲人列维-施特劳斯的理论,与其说追求诗意,不如说崇尚真理,读其对话体自传《今昔纵横谈——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传》(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却既可带来诗意的快感,也会带来思辨的愉悦,使情与智巧汇一炉。  何谓诗意?意在...   [阅读全文]
    2014-05-16 02:59:15 刘玉琴:道德流响悦千年
      中华文化长河中,优秀典籍、历史人物浩如烟海。这些重要的文化资源,虽历经漫长岁月尘封,却时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彩。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进一步传承弘扬,并创新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艺形象,为社会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是一道迫切而现实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   [阅读全文]
    2014-05-15 02:13:11 彭程:倾听历史和现实的声音
      近日,作家李春雷潜心创作的报告文学《赶考》(原发于《北京文学》杂志2014年第4期)被不少报刊和网络转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篇报告文学,通过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西柏坡工作、生活的特殊历史片段,生动描述了那一段云谲波诡、惊心动魄的历史,形象地阐述了一个永恒...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