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在场
理论在场
百家争鸣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说• 散文
>>
散文• 随笔
全部资讯
小说
散文• 随笔
2016-06-24 08:52:06
张礼:爱,一种慢性中毒
幸福到来时候,一切会毫无征兆。遇见你,我便开始关注周围的一切事物,尤其是关于你或者你喜欢的一些事物。也许爱真的是罂粟,会入骨成瘾,爱上了,就成了戒不了的毒。一种相遇相知的美丽,眩晕着我的双眼。我感觉到一抹希望的暖阳,渐渐让我的生命绚烂成诗,妩媚成花,丰润成画。...
[阅读全文]
2016-06-22 08:45:26
故乡是深夜时的一束月光
写散文的人,每一个人都会在文字里回到故乡。可以说,故乡和写作者是一种相互喂养的关系。写作者通过在纸上重建故乡,让自己有了出生地。而故乡也用它深情的月光照亮写作者的夜色,让写作者发光,甚至有了走向远方的可能。 翻开黛安的散文集《月光下的萝卜灯》,我一下子看...
[阅读全文]
2016-06-22 08:43:30
陈绶祥:国画与文化
文化来源于不同的文明,虽各户有别,然总有同一。文化是一切人类的共同特征,是人类知与行的总和。 关于中华文明,我以往的思考大致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别于其他文明。首先,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是整个世界尚未涉足与研究过的。中华文明是最早由采集生存方式而形成定居社会的农...
[阅读全文]
2016-06-22 08:30:47
文人的头发
文人的头发是一种形象、一种符号,也是自身才艺、创造力和感情特征的标识。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文人们始终重视自身的仪容仪表,而其头发、发型则成为文人生命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部分。春秋战国以后,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社会思潮趋于活跃,文人们的头发亦呈百花齐放之态。...
[阅读全文]
2016-06-21 11:51:27
风啊,请捎上一个祝福……
进入九十年代,姑娘的辫子好似都被当做思想观念陈旧的尾巴,许多留辫子的姑娘都纷纷剪掉。可是,辫子对我来说显得格外有感情。在我的心中,姑娘留辫子是美丽的象征。在几十年生涯中,这一片情牢牢地埋在我心底深处。我崇拜姑娘的辫子是在红卫兵"大串联"时代。那天,我怀着刚被伟大...
[阅读全文]
2016-06-21 08:58:28
黄宏宣:由旅游想到的只言片语
暑假期间,和妻马不停蹄地在外面跑了一个多月,从南京出发、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台湾、厦门,最后再由泉州转机回南京,一个月来,我俩感受最深的就是三个字,“热!累!爽!”妻为人不错,性格也很和善,她是个无可置疑的贤妻良母,还是个典型的逍遥派。妻喜欢海浪的广袤深...
[阅读全文]
2016-06-13 10:05:55
郭军平:文学让生活更美好——读张帆《故园风月》
我有一位同事,私下里给我苦恼地说:“郭老师,这语文课上的乏味的、无聊的,学生没劲,我也没劲。郭老师,你挺充实的,发表了那么多文章,获得了不少奖励,现在出了书,获得了杜鹏程文学大奖。又办了文学社,主编了刊物,生活挺丰富多彩的。” 我说:“热爱是最大的兴趣,...
[阅读全文]
2016-06-13 10:04:38
黄宏宣:书签
在我的家里,花花草草多,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是爱妻精心培育的植物,那份来自天然的芳香时时填满我的小屋;书多,大大小小的图书有好几柜子,饭桌旁、茶几上、枕头边、厨房里,都是我随手可以捧起的书籍;书签也多,各式各样的,多达几百个,只是这些书签绝大多数都夹在一本本...
[阅读全文]
2016-06-12 10:29:37
郭军平:把生活酿造成诗——读陈平军《心语风影》
一艺术家仿佛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他们一只脚踩在地狱,另一只脚踩在天堂。二把生活酿造成诗,仿佛是诗人的专长。他们一方面感受到尘世的痛苦,另一方面他们却又像辛勤的蜜蜂酿造生活的甘甜。他们生活在尘世间,却又不甘于尘世的寂寞,把尘世拨弄的五彩缤纷。普...
[阅读全文]
2016-06-08 08:24:09
郭军平:瑕瑜互见的引述——读邢小利《陈忠实传》
传记属于一种纪实类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从《史记》发蒙起到《二十四史》,可以说都是以人物为主线的传记类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收录历朝历代对社会发展或者国家建设影响方面有较大作用的人物,记述他们的生平、事略、成就、贡献或者破坏等,以期能起到总结继承或者开...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小说
散文• 随笔
推荐资讯
肖鹰随笔:赵本山的“低俗”...
臧小平:永远的战士(怀念臧老)...
叶庆瑞:听雨南山(外一篇)...
鲁敏:哥廷根随笔三则
冯骥才:进天堂的吴冠中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境...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麦家:势利的中国出版界(随笔)...
蒋元明:北碚雅舍会梁实秋
雷达:我心目中的好散文
重点推荐:不敢怀念海子
在平淡中活出幸福和精彩
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热门资讯
薛立全:南老井
哲夫:有些作文题体现出人类意识与环...
随笔:一个作家的劳动可以有多体面?...
荆墨:沈从文的凤凰城
邢体兴:大河星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2)幽王烽火戏...
黄爱华:生如土豆
王树立:粗笔淡墨书乡人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1)姜太公直钩...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9)孔父嘉托孤...
李木生:孙犁的妻意
安玉琦:读《张炜文集》随想...
成拾:伤残以后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8)母女论父夫...
安玉琦:咏柳
李昌杰:中药材礼赞
安玉琦:芙蓉树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3)郑伯克段兄...
王慧明:孔子在民间
李学斌:春秋战国故事(6)假托饥荒抢...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