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9-03-14 09:54:46 娄炳成:人在草木间
    许多的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汉隶、魏体,直到定型为宋体,其间架结构都发生了由繁到简、由象形到会意的巨大变化;有的甚至脱胎换骨,纯粹变成了抽象的符号,几乎与原始的母体文字没有了任何关联。然而,“茶”这个古老的汉字,历经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却依旧保留着最初的形...   [阅读全文]
    2019-03-13 08:28:11 廖君:寻根归处是珠玑
    南北梅花香雪径,长亭去路是珠玑。深秋的粤北,处处展现岭南秋色。跟随广东省作家协会韶关采风团,车过韶关曲江,我不停地张望,似乎在寻觅着什么。我的祖母是曲江客家人,廖氏由中原进入岭南必经之道是南雄珠玑古巷。二十多年前我由广州到韶关曲江实习,也曾寻找祖母的家园方位。...   [阅读全文]
    2019-03-13 08:25:01 林诗铨:父亲的《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不记得我当时和他说了什么,他突然说要背《心经》给我听,我来不及拒绝,他就唱了起来。这是我俩一直以来的沟通方式,不想听也听了几十年。他七十岁那年,竟用一周强记下《金刚经》,大年三十,电视正播着春晚,而他突然...   [阅读全文]
    2019-03-12 10:26:28 悲情蝴蝶
    这年七月,我去秦岭山中寻访友人的途中,亲眼目睹了成千上万只蝴蝶,投向溪水集体自尽的那悲壮惨烈的一幕,惊心动魄的一幕:成千上万只蝴蝶如飞蛾扑火般投入秦岭山间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流如宣纸般被蝴蝶点染得五彩缤纷,凄美动人。这种大场面的蝴蝶集体,无疑是大自然的一场罕见的...   [阅读全文]
    2019-03-07 10:26:10 重点推荐:见证村庄的消失
    前言明朝,再往之前,就是很渺茫的了。渺茫的像是一场大雪,无边无涯。朔雪从北方席卷南下,金元的铁骑将中原踏平,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在鲁南,很多的村庄道边往往矗立着一块村碑,这些村碑记录着村庄的由来,这些由来往往都注明于明洪武年间建村;在鲁...   [阅读全文]
    2019-03-06 08:40:14 朱晓剑:书事三章
    逛书摊爱上阅读,必然爱上淘书。淘书亦称“猎书”,每次逛书摊都会记下多多少少的文字,也不讲求什么章法,唯求记下淘书的最初想法,这才是最真实的记录吧。逛书摊,当然比逛书店多了些趣味。因为你不知道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书。因此变得刺激,也有探险的意思在里面。在成都...   [阅读全文]
    2019-03-05 01:36:18 夕云:人生若只如童年
    在我极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家去临镇工作,每月仅回家两三趟。祖父母也在另一座城市奋斗着他们的梦想。我从小便和母亲与曾祖母、大祖母(一位长辈)在老宅共同生活,那一个若大的院子里只有我们四个辈份的老少四口人。曾祖母是一位端庄秀丽的老妇人,虽缠了足,但也主持家事几十年,...   [阅读全文]
    2019-03-05 08:12:25 黄春黎:《夜来香宾馆》(序)
    一题材的选择是小说创作的基本问题,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小说题材本身的拓展性和传播力,以及小说家对人类发展规律和传统文学精神的认识程度。好的小说题材,无论是从人类发展规律,还是从文学精神来看,都必须是合乎自然的。以《诗经》为例。《诗》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源头,其文学精神...   [阅读全文]
    2019-03-04 09:50:17 凡一平:良师是一座灯塔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启良先生已经去世十多年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先生去世十多年后,才写纪念他的文章?因为高山仰止抑或恩深似海,不可言宣?这似乎不是理由。如果懒是理由,不敬爱是理由,那我相信和肯定无法用语言形容和记叙先生,才是真的理由。先生的德行和学养,厚实博大,像...   [阅读全文]
    2019-03-01 09:18:46 罗士棣:父亲与针刻葫芦
    从婀娜多姿的敦煌飞天,到矫健俊逸的铜奔马,从萌态可掬的小猫,到雍容华贵的牡丹……千姿百态的形象被父亲雕刻在一枚枚鸡蛋葫芦上,成为精美的手工艺品。从当初的“邂逅”,到十年的热爱,在父亲看来,他与葫芦的缘分可谓“命中注定”。2009年夏的一天,父亲到位于兰州西关什字的...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