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2010-08-19 04:02:03 朵渔:面向真理的姿势
    </H1><!--判断阅读权限--><!--判断是否已经扣点-->    1    关于诗,韩东有一句话广为人知:“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通常被作为第三代诗人“日常主义写作”的一个理论概括,但大多属于误读。韩东的诗与通常所说的“日常主义”没有多大关系,相反,他简直是取消了“日常”...   [阅读全文]
    2010-08-12 03:16:19 孟醒:温暖带来的感动
    <!--正文内容begin-->  如果不是朋友的推荐,我可能不会去读《正义的温暖》这本书。但花了一些时间认真读过之后,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尽管在这样的时候它注定不会是一本畅销书。  与大多畅销书浮华夸张的语言相较,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到几无修饰。  与那些巧舌如簧、无所不...   [阅读全文]
    2010-08-11 03:18:07 辛泊平:生命出发的步伐和声音
    面对80后、90后那些更年轻的诗人,我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想通过阅读,感受一下他们更新鲜的语言和体验,另一方面,又担心文化背景的差异会造成许多不应该的误读。就我对80后生人接触的感觉而言,相对于前代人,他们对社会的流行元素更敏感,接受起来也没有太多的障碍...   [阅读全文]
    2010-08-09 02:02:57 彭学明:丰沛的物象与花语
      何泽中的《物行天下》《花满人间》两部散文集带给了我别样的惊喜,这份惊喜来自其文学品相和文学品质。这种品相和品质,表现在题材的新鲜、写作的难度和作品的高度几个方面。  题材的新鲜,是这两部作品传达给我的第一感受。《物行天下》写的全是日常用品,筷子、酒杯、火锅...   [阅读全文]
    2010-08-07 03:13:36 
    </H2> 鲁迅与周作人的“半做半偷”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的“鱼雷堂”中,明确承认自己早年的“文言小说”《孤儿记》,是从法国作家雨果那里“半做半偷”的抄袭之作:“为什么说‘偷’呢,因为抄了别人的著作,却不说明是译。那么非偷而何?”  周作人的同胞兄长鲁迅即周...   [阅读全文]
    2010-08-07 02:06:28 邱锡凤:碎片的真实
    </H1><!--正文内容begin-->  对于过往的历史,常常有很多种记载的方式,而个人的口述历史,因为其鲜活性与原生态,往往具备独特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抚摸岁月》一书,以大量真实的历史记录甚至是原始历史资料的“裸呈”,给历史研究家们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丰富素材。 ...   [阅读全文]
    2010-08-04 02:15:41 香港书展:一场平民阅读的嘉年华
      7月21日,当第3号台风“灿都”在南海形成之时,为期一周的第21届香港书展在维多利亚港湾的香港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即将到来的台风,没有阻止香港人磅礴的参与热情,在中环广场通往会展中心的过街天桥上,拉着推车和行李箱前来买书的香港市民摩肩接踵,保安需要采取限制放行措施...   [阅读全文]
    2010-08-03 01:19:28 当代新诗的文化高度――兼谈诗人的文化防御观念
    新诗在探索和发展,但是若从文化层面上和古代诗词做一个对比,不难发现,当代诗歌所代表的文化高度却在逐步走低。如果仔细往深层次里去查找这一原因,当代诗人的文化防御观念的淡薄却容不得小觑。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也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国家和...   [阅读全文]
    2010-08-02 03:07:00 王东东:词语的刻度
      当一个诗人写作时,他表现出一种将思想问题转化为语言问题的天赋,不是消解,更不是有意隐藏,而是以此达到思想的目的,正如阿多诺所说,“哲学就是还原我们在动物眼里看到的东西。”但是人们常常忘了在诗人这样做时,他同时又是别具眼光的,他不仅是在训练“看”,还在对这种...   [阅读全文]
    2010-07-30 01:19:21 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的回顾与反思
    新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创作、理论批评与学术研究都取得不小进展,涌现了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在新世纪即将走过十年历程时,回顾与反思十年新诗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便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长达数月的筹措,由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协办的“中...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