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0-12-10 06:12:42 刘树元:诗歌写作的独到把握
    <!--正文内容begin-->  王昌忠经由博士论文修正、完善而成的学术论著《扩散的综合性——20世纪90年代诗歌写作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将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置于“综合性”的视野中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言说和把握,具有极强的学理深度和积极的学术价值,反映出了论者面...   [阅读全文]
    2010-12-09 06:08:41 世事洞明见性情 谈笑背后隐风雨
       [阅读全文]
    2010-12-01 04:54:58 未来存在于我们的过去之中
    <!--正文内容begin-->  这是一部有关心灵的书——一名石灰窑工人的青春成长史。它关乎圣洁的生活、宁静的思绪、青春的伤痛,及其对当下物欲迷雾的穿透。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读到过这样的文字。它的简单质朴、去伪存真,曾经是一代人真真实实行走的姿态,如今却沦为某种遥远的期盼...   [阅读全文]
    2010-11-29 03:49:39 于坚:诗人贫穷更纯粹
    <!--正文内容begin--> 在网络上关于于坚的介绍是这么说的:他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于坚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与韩东等人合办诗刊《他们》。1986年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   [阅读全文]
    2010-11-26 01:51:28 黄池春田:诗歌在本质性和历史性之间的艰难抉择
       [阅读全文]
    2010-11-22 08:44:01 杨献平:越来越远的是我们自己
    <!--正文内容begin-->  “一个人的死亡像一个强大民族的衰落”(米沃什《衰落》),这是一种境界,我们很多诗人做不到——几乎每隔几天,我会读诗歌,但大都是西方和中国古代的。当代中国不少诗歌阅读时找不到惊奇的句子和巨大的温暖力量,也找不到那种被清水洗涤和青草围拥的快感...   [阅读全文]
    2010-11-22 03:28:20 石长平:刘庆邦乡村小说的文化批判意识
    刘庆邦的乡村小说以众多的苦难叙事显示了其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在这些苦难叙写中,特殊的时代政治和社会历史背景成为重要的源泉,它不仅显现为特定的叙事情景,更构成了叙事要素,在叙事中这两者都是产生苦难的主要缘由。但我们注意到,“家族微观权力”因素也是形成刘...   [阅读全文]
    2010-11-21 08:30:56 马平川:我们为什么怀念路遥
    “叫声哥哥你快回来,你快回来……”,当我们再次捧起《平凡的世界》时,耳旁不时响起电影《人生》里这首优美婉转的主题歌,路遥至今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泪眼朦胧中,我们无法忘记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在清冷的寒风中,路遥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独自远行了。...   [阅读全文]
    2010-11-18 02:26:16 马凯:“求正容变”,格律诗的复兴之路
    <!--正文内容begin-->  格律诗是中华传统诗词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诗体。它有多种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以及按词牌和曲调填写的词和曲等。各种形式格律诗的共同特点是,在形式上有确定的语言格式,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规则。对这种格律体诗,近百...   [阅读全文]
    2010-11-17 03:30:56 黄海:为有难度的散文写作
    <!--正文内容begin-->  多年前,我和朋友们一起去麦积山,在甘肃天水见到了诗人叶梓。他热情地招待我们吃天水的小吃——碎面,一种口感软滑而味道酸辣的汤面,是三角形片状而不是条状的面片。我很喜欢——口感软滑而味道酸辣。  十年后,当我读到叶梓的散文集《穿过》,我立刻...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