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14-11-18 03:03:10 杨百良:法库县女性文学创作群体正在崛起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法库县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女性文学创作群体崛起的新格局。她们以其较高的文学认知和艺术潜质,表现出对现实和人生的感悟和反思,体现出对美好人性和美好心灵的探求精神。其作品风格多样,想象奇异,意境深邃,光耀文坛,在域内外文学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显...   [阅读全文]
    2014-11-12 03:00:28 百年文论的中西之辨
      前不久,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显示了当代中国学者的强烈意愿:摆脱西方文艺理论“影响的焦虑”,清醒地辨识中国文学理论话语的生成过程,更加理性地建...   [阅读全文]
    2014-11-11 03:07:23 彭程:那一片土地上的神性
      或许因为其报告文学创作的不俗业绩,提到军旅作家徐剑,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大国长剑》《东方哈达》等报告文学长卷。不过倘若因此而忽略了作者在其他文体譬如散文创作上的努力,作者肯定会不情愿,因为他白纸黑字地表白过,散文才是他的“童子功”。  散文集《玛吉阿米》是...   [阅读全文]
    2014-11-04 04:20:25 黄建生:构建河北文艺的平原审美意蕴
      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就如美国作家赫姆林·加兰所说,艺术的地域色彩是文学生命的源泉。华北平原作为河北作家的重要生活和文化背景,具有特殊的景观符号和审美符号,这一整体意象具备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价值取向。它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作家创作的艺术源...   [阅读全文]
    2014-11-03 06:05:15 用文学的视角看澳门说山西
    用文学的视角看澳门说山西————趣评澳门旅游观光暨旅游文化系列丛书《人说山西》伴随着中国旅游夏日风的频频吹拂,以平摇国际摄影大展为龙头的山西旅游活动已拉开它黄土地色彩的序幕。一纸风行,正当其时。《人说山西》旅游文化系列丛书宛若一群群年轻活泼的导游员,穿梭在前来...   [阅读全文]
    2014-10-28 03:00:37 杨百良: 孟庆功的书法艺术
    初次采访孟庆功是1997年10月,应日本川崎市市长高乔清邀请,孟庆功随沈阳市政府书法艺术交流团赴日本举办书展,并与日本现代书人联盟进行书法艺术交流。身为县纪检委一名监察干部,孟庆功那时候起就显现出了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力。时隔17年后,我第二次采访孟庆功,时任县审计局副局...   [阅读全文]
    2014-10-27 05:25:38 金仁顺:写作是件朴素的事
      刚写作时,激情万状。曾经有几个短篇小说是一天之内写完的。那时候,纯粹、朴素,同时也彷徨、不安。不断地问自己:这行吗?是小说吗?一遍遍确认,甜蜜而哀愁。  随着小说一篇篇地发表,写作变得亲密了,家常了,确定了,速度也随之慢下来了。不再是飞蛾扑火,急吼吼的,一...   [阅读全文]
    2014-10-24 04:07:43 吴利强:从《史记》看“诋毁”
    闲来读《史记》,从《本纪》、《世家》到《列传》,特别是《列传》部分,“诋毁”二字频频跃入我的眼帘,触动我的心弦,发人深省。据不完全统计,《史记》中“诋毁”、“诽谤”、“诬陷”、“陷害”和“说坏话”等类似的词反复出现过二十几次,被“诋毁”的人也多达二十几个,这些...   [阅读全文]
    2014-10-22 02:04:42 苏北:阅读何立伟
    我将何立伟的《白色鸟》裁开,贴在书房的墙上,大声朗读:“设若七月的太阳并非如此热辣,那片河滩就不会这么苍凉这么空旷。唯嘶嘶的蝉鸣充实那天空,云和风,统不知踅到哪个角弯里去了。”我还对何立伟引用的那句外国民歌“夏天到来,令我回忆”充满感情。因为我的童年似乎是永远...   [阅读全文]
    2014-10-10 02:00:52 侯宇燕:是马兰草,也是苦楝树
      在我面前,放着一本破旧的长篇小说《马兰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作者为亢彩屏。淡绿的皮子,苍黄的纸页。这是整整20年前,当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花一元钱在位于校园偏僻一角的旧书店里买下的。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记载下来的真实故...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