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古远清: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建构
    古远清: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建构
    • 作者:古远清 更新时间:2022-08-08 04:38:34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943
    [导读]——评《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辩》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呈现出蓬勃生长之势,吸引了海内外学者及华文作家的热情关注和广泛参与。无论是创作或研究,都是他们心灵之谷中真切的回音,并在不同程度上赋予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空间。杨匡汉和庄伟杰两位学者兼具作家的深厚功力,他们共同撰写的《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内容广博,论述到位。这是一部海外华文文学诗学建构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检视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互动的学术精品。它既有学院派的严谨,又有作家智慧的灵动,读来能带给人学术震撼和审美享受。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带有跨文化经验的(流散)写作。这种写作与中国本土文学在文化形态上有何不同,其文学思维有哪几个空间?著者认为,海外华文书写的文学思维有汉语思维的空间、多重边缘的空间、灵性思维的空间、视野融合的空间。有关四度空间的论说,突出了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多重边缘的特点,这是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必要的认知前提和诗学依据。有的放矢的论述,特别是贯彻于书中许多章节“中西之别”与“同异之辨” 的言说,充分显示出著者“整合”的学术力度和气魄。

           《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辩》最引人瞩目的亮点在于对海外华文文学基本观念的厘清,特别是对诸如华文文学∕华人文学、留学生文学∕新移民文学、多元文化主义∕后殖民理论这类相近或相对的关键词的梳理辨析和系统阐述,以展示问题的生成语境和知识图景,从而上升至跨文化跨疆域的交流与对话。此外,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美学形态”、“海外华文文学的艺术方略”等章节中,著者将海外华文文学所经历的从无到有、从出发到旅行以及自身处于动态式、关联性的知识结构之中的所有理论问题尽可能纳入框架之内。著者认为,“由于华文文学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面对其所具有的跨国文化及多元并存的特征,面对不同地区的华文文学创作,在不同的文化地理时空形成各自具有独特性格和色彩的不同版块,又以各自的生存境遇、人文生态、表现形态和价值取向等形成的世界性华文文学共同体,让人们感受到,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潜在的力量是相当惊人的。”

           以往的“世界华文文学”概念试图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文文学,可大陆及台港澳文学是中国本土文学,而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虽有交叉之处,但毕竟有别于中国本土文学,因其源于异质文化语境,即“两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作家自身身份等因素而形成差异性”。因而将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建构严格控制在海外范围而非大陆境外领域,这就不会对海外华文文学造成某种程度的遮蔽或扭曲。杨匡汉、庄伟杰所打造的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在于强调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认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不是靠政治管制,当然更不是靠军事征服,而是靠中华文化文学本身的特殊魅力,靠海外新老移民作家的辛勤耕耘。为此,著者不仅适当分析了美籍华文作家严歌苓的《人寰》、吴玲瑶的《ABC学中文》、王鼎钧的《脚印》、荷兰林湄的《天望》、加拿大洛夫的长诗《漂木》、张翎的《交错的彼岸》等作品,而且以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大量的征引充实了该书的内容,使其“建构/解构/重构”的论述不至于蹈空和玄虚,这一方面突出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学术的生长点和资料。

           杨匡汉、庄伟杰以华语作为维度来建构海外华文文学诗学,超越了从前以政治史、思想史来划定文学板块的思维惯性,弥补了由国家论述、“政治正确”和地域分布所造成的种种文学史鸿沟,并摆脱了各种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宰控而回归文学,回归学术,这在第一章“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观念”、第三章“异同中互动的比较诗学”都有充分的体现。其中“语种的华文文学与文化的华文文学之互训”,回答了曾在《华文文学》杂志上的争论,由此足见此书总是力求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论不空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曾有人认为,优秀的理论著作都很难“下咽”,很难看得懂。这种看法无疑有片面性,像《海外华文文学知识谱系的诗学考辩》这部专著,其研究成果不仅属于学界精英,而且属于华文作家及广大华文文学爱好者。全书不仅资料翔实,条理清晰,考辩精当,颇富文采意蕴,还带有明晰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性,并在深入阐释的基础上保持清醒的反思,由内而生诸多真知灼见,呈现出一种向纵深与广博展开的立体式研究。这得力于著者的长期治学积累及创作实践,如是才使海外华文文学诗学理论建构的前沿研究成果走向作家,走向文学大众。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