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百家文论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 ▪ 论文
>>
百家文论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百家文论
2025-11-04 07:07:17
孙思:张烨诗歌的审美特征与透视
2018年10月4日正午,五台山佛光寺,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我刚从大殿出来,就看到立在门口香炉旁的张烨,正午的阳光照下来,她的眼睛里一片明净,盛满了蓝天,洁白无瑕的脸在阳光下发着蓝盈盈的圣洁的光。这个时候,周围挤满了人,她脸上的光芒向四周水一样流淌着,而她自己浑然不觉...
[阅读全文]
2025-11-03 08:06:37
王德领:穿行于时间迷宫的沉思者
宁肯大学毕业之后离开北京,去西藏的一所藏区中学支教。在那里,他读福克纳、卡夫卡、萨特,写诗、写小说,去附近的寺庙漫步,上课、家访,更多的时候是在沉思。寺院群、经幡、桑烟、转经筒、磕等身长头的队伍、穿红氆氇的僧人、淳朴的藏民,深深触动了他。虽然他不懂藏语,但内心...
[阅读全文]
2025-10-31 08:24:15
张莉莉:析念人《铁窗下的婚礼》现实意义
当代作家念人《铁窗下的婚礼》是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生活背景。作品中莫老爷提出的“三不爱情观”,犹如一颗射向黑暗天空中的信号弹,光芒四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精神内核,被知名学者梅俏称为是“新时期无产阶级文艺经典之作。”一、不耐清贫者不婚莫老爷原是省机关一位...
[阅读全文]
2025-10-29 07:13:03
南兵军:济宁“诱惑”了李白,李白“照亮”了济宁——读张自义《诗仙李白在济宁》有感
作为济宁人,从小就知道济宁(现为任城区)有个太白楼。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写过一篇作文《我爱太白楼》,被济宁市北门大街小学(现为任城区北门里中心小学)放在橱窗里展示。那时的我把太白楼看得像北京天安门那么至尊神圣。我后来执意报考济宁一中初中部(按划区应报考济宁二中),...
[阅读全文]
2025-10-28 08:31:31
谷风:从诗人明素盘的诗到现代主义诗歌诗性呈现
</h1>现代主义诗歌作为一种呈现理由和诗意的实现性,早已经不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过于简单的主体抒情方式和平面化的叙述本身。现代主义的诗人们采取了另辟新径的大转身后,通过内化和多层面的自我审视、更为智性化的从美学观照开始,更为复杂的剔除传统诗学中的那些只为抒情服务...
[阅读全文]
2025-10-27 06:58:19
刘伟:对热议诺贝尔奖的冷议论
每年的10月、11月份是诺贝尔奖陆续揭晓颁奖季。不知从哪年开始,每到这个时段,国内舆论场就会掀起一段时间的议论争议潮,各种议论评论如潮水般依次涌来,好不热闹。诺奖从1901年首次颁奖至今,先后有11位华人获奖。泱泱大国本土成长起来获奖的只有两人,分别是2012年文学奖的莫言...
[阅读全文]
2025-10-23 07:11:23
晚秋:评念人《愤怒的玉兰》历史意义
《愤怒的玉兰》是作家念人著《南国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收官之作。通过基层干部莫老爷带领农民反抗腐败保卫土地的故事,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司法腐败。其历史意义在于刷新了新时期社会题材的文学纪录,并为工农群众发声提供了重要载体。一、题材现实性作品...
[阅读全文]
2025-10-22 06:07:42
张宗刚:关于诗歌的小话题
“截句”的春天来临了吗曾几何时,诗歌圈“截句”风行,其情景恍似当年的小靳庄赛诗,一时效仿者众,仿佛打了鸡血般兴致高涨;与此同时亦有教授者流开始引经据典地探讨“截句”,让人想起某博士考证“卧槽泥马”的实例。说到底,刚刚出笼的“截句”尚当不起这般大礼,何况如此一本...
[阅读全文]
2025-10-20 10:55:00
严家炎:时代催生文学的现代化
在全国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我想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远大目标。习近平总...
[阅读全文]
2025-10-16 07:01:27
晚秋:《哭泣的白云山》现实意义
当代作家念人《哭泣的白云山》作为《南国三部曲》的核心作品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批判现实主义地位。其现实意义在于深刻揭露了下岗潮引发的社会不公与腐败现象,通过工人李如山的悲惨命运,映射出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引发对资本社会的批判性反思,成为左翼文学中批...
[阅读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百家文论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南兵军:济宁“诱惑”了李白,李白“...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刘伟:老师,你为啥总是忧郁不快?...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刘伟:严师何处寻?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冲:面子的重量与尊严的底色——读...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王德领:穿行于时间迷宫的沉思者...
庄晓明:关于诗歌的反抒情写作...
刘醒龙:自信如青铜重器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刘伟:辩证看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亟需整治基础教育系统的非教学...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