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5-03-11 05:58:15 潘永翔:寻找理论喧嚣下的学术纯真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h1>今天,当越来越多的文字逐渐沦为无关心灵的商品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理论舞动着艰涩的概念游戏的时候,我欣喜地看到了一本《艺术的味道》,看到了一个学者的美丽情怀、一种学术的清澈如水,也寻到了理论喧嚣下久违的学术纯真。“...   [阅读全文]
    2025-03-03 07:38:12 梁鸿鹰:文学批评的在场与入心
    </h1><!--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文学批评与人的灵魂有关,它作为助力于文学发展的话语,不单要时时置身于文学现场,而且要以抵达人的内心为重要指归。我们所迎来的文艺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同样也是当代文学批评最好的时期之一。文学批评作为我国文艺迎接更大兴...   [阅读全文]
    2025-02-28 10:43:23 许庆胜:无中生有的光亮诗歌艺术——序成敬诗集《河畔上的迎春花》
    创作的本体论探究,崇尚实证的西方研究家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尼采的“日神”与“酒神”、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杜威的《艺术即经验》、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还有俄国什克洛夫斯基的“反常化”,更有“现象学还原”派无论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三步骤...   [阅读全文]
    2025-02-18 08:08:17 闫政:悲剧的日常性与永恒性——评王玉珏《白腰雨燕》
    迟至《白腰雨燕》的故事行将结束之际,本篇小说标题的真实内涵才最终被揭露。白腰雨燕这种将生命中99%的时间花在空中的鸟类,实际上隐喻着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这使一种悲剧时刻在生命中具有了恒常性的状态。想要理解这种隐喻式创作的真诚与深刻,就需要回到小说本身,体察其创作...   [阅读全文]
    2025-02-10 07:15:24 徐进昌:上都文化研究回顾
    多年来,开启上都文化研究、成吉思汗文化思想研究、忽必烈以儒治国研究、锡林郭勒文化与地方学建设研究、蒙古新字八思巴文研究、上都大都间驿路文化研究等六个领域的学术课题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上都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4月依法成立。盟委宣传部是主管部门。元上都遗...   [阅读全文]
    2025-02-04 09:19:59 周其伦:“患难之生”的文人情怀
    黄国荣的长篇纪实小说《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日前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书以邹韬奋在烽火连天的抗战中为中华民众的觉醒而游走呐喊的艰苦卓绝,宣示着一个执著“报人”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为当今这个娱乐化信息甚嚣尘上的时代注入激励人心的信仰基因。邹韬奋先生是我国新...   [阅读全文]
    2025-01-21 06:03:06 马笑泉:小说的三重结构
    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氛围,是小说作为一门艺术得以成立的基本元素。小说语言是否准确且有韵味?细节之选取是否必要、描写是否精到?人物无论写实还是变形都是否生动可感?或者人物虚化,但由某种心理状态而生发的氛围是否具有透骨的感染力?这些都是衡量小说成败的硬指标,它...   [阅读全文]
    2025-01-17 09:25:26 郎咸勇:漫话文学的映衬艺术
    懵懂孩提时代,信笔涂鸦,竟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一幅简笔画,画面是这样的: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山,横空出世,壁立千仞;朵朵白云,缭绕其间,遮掩了山顶;几只苍鹰,悠然盘旋于山腰。当时,只觉得山高峰险,并没想到什么手法,及至年龄渐长,在学习了一些文学理论后,方恍然而知,原来...   [阅读全文]
    2025-01-13 08:09:44 徐鲁:格拉宁的散文步态
    汪曾祺先生曾有一个说法:如果一个国家的散文不发达,就很难说这个国家的文学是发达的。不能不说,俄罗斯是一个“散文大国”。一代代俄罗斯诗人、作家、思想家、政论家、传记作家……用各种风格的文笔,试验了散文写作的各种可能。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不仅用优美的散文写出了《金蔷...   [阅读全文]
    2025-01-08 07:16:22 《这里有牧歌》:在游吟散记中畅游
    闲暇时光,捧起程冰的作品集——《这里有牧歌》反复研读,如沐乡村春风,如睹春草新绿,如听“世说新语”,如窥历史典故。此书收录了《诗的诞生》《游吟散记》《田园牧歌》《品读赏谈》四辑文学作品。读《诗的诞生》,领略对爱情、生活的体察和感悟;品读《田园牧歌》,犹如听一曲...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