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郭军平:人情练达即文章——读蔡静波《斋中漫语》
    郭军平:人情练达即文章——读蔡静波《斋中漫语》
    • 作者:郭军平 更新时间:2016-09-18 09:37:37 来源:原创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829


    2016年,渭南文坛又添一部新著,那就是蔡静波教授的《斋中漫语》。虽然目前就图书市场来看,纸质刊物日渐萧条,读者锐减,但是在这一种大背景下依然有坚守纸质刊物,写作并出版且热情不减,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与网络阅读而言,我还是提倡纸质阅读,那种久违了的书墨飘香,本质上就是对人灵魂的熏陶与陶冶,且手捧一卷,才能真正找到到古人那一种“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感觉。

    蔡教授的《斋中漫语》单从书名来看,就是一部学人笔记。“斋”为书房,而非他意;“漫语”二字即体现作者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之性情、用意。文集中收录作者随笔杂谈八十一篇,涉及游历、交友、记事、感悟、忆亲等篇目。内容可为庞杂广泛,真正体现作者“漫语”之意。然而在具体篇目上,却不是那样随笔尽兴写去,毫无章法,而是篇篇一个主题,短小精悍,耐人品读。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了蔡教授这本书,我感觉这句话用在蔡教授身上正好合适。蔡教授经历丰富,阅历较广,在为人处世、学养积淀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深厚功底,故写起经历往事常常是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给人启迪。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于在他人生成长道路上给予他很多帮助的人,他都一一记录下来,令人深受感动。也许,正如他说:“我的出身于生活底层和对人生目标的较高追求决定了我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与同龄人相比可能要多些,自然,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遇到帮我扶我的贵人也多些,因而人生感悟也就同样多些。没有这些,我写不出散文。”这是充满真情的肺腑之言。是的,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哪能不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贵人,就是那些在自己人生成长路上给予了自己真诚帮助的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群体,越是取得很大成功的人,越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因此,在这一点上,蔡教授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学会感恩,这不仅仅只是一句话,而是一种意识,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

    谨守孝道,孝敬父母是蔡教授的立人之本。作为一位中文系的教授,他深受儒家思想“温良恭俭让和”影响,深受他的和善的母亲对他的教导。他谨记母亲“‘吃米不忘种谷人’,不能‘过河拆桥’。谁都有好处,谁都有坏处呢。要记人的好处,不要记人的坏处。”的人生信条。因此,他和善、宽容,对别人没有丝毫架子,也不喜欢那些爱扎势的人。总之,心底善良,退休之后又不忘以笔著文“期望自己庸常的人生经训给自己的后辈晚生以启迪,使他们懂艰辛,知感恩,谨言慎行,少走人生弯路而已。”这种精神本身就是很可贵的。

    在后记中蔡教授写到:“....而像我这般草野之民,虽然有言,但并非图立,唯欲用笔表达自己对父母对师长对亲友以及对生活中曾给予自己帮助过的所有贵人的感谢感恩和感念...”不敢称立言之论,蔡教授也许有自谦之意。但是纵观全书很多篇目如《行礼》《捎礼》《警悟》《倾听》《慎言》《担当》《知止》《学会包容》《知恩图报》《平安是福》《不要算命》《不要乱拉关系》等等,作者无不联系个人经历或者阅历来讲明做人立身的道理,谈到了好多人生哲理、人生感悟,倘若我们能够仔细阅读领会,我想对于我们每个人立身处世都很有借鉴意义和价值。

    把“立德、修身、育人”的观念融入进自己的职业修养之中,大概是蔡教授一贯的作风。而把这一种观念用“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散文随笔形式表现出来,则是蔡教授这种作风的另一种体现。还是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蔡教授“练达的人情”与学识,我想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很好体验。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