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在场 >>  理论在场 >> 诗人伊沙:我们已经经历过诗歌关注人数最少的时代
    诗人伊沙:我们已经经历过诗歌关注人数最少的时代
    • 作者:刘慧 更新时间:2014-11-28 03:00:06 来源:东方文学网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797


      近段时期,诗歌传播开始在微信平台上开疆辟土,“第一朗读者”、“诗歌是一束光”、“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诗歌公众号订阅量猛增,号称已经拥有数十万的读者和粉丝,再加上不少文化知名人士为诗歌公众号献声,更引发微信朋友圈内掀起诗歌转发风潮。
      另一方面,“乌青体”诗歌诞生两年后再度走红,近日在引发热议之后还得到大量网友模仿写诗。如此热闹的场面,让我们感觉,小众的诗歌似乎借着流行步伐高调走入大众文化,如此流行方法是诗歌之幸还是诗歌之殇,也引发文化名人的关注与探讨。
      “这样的诗歌,会让大众觉得诗歌是好欺负的”
      “梨花体”后,2012年出了“乌青体”,近日,因为网友高频次的转发与模仿,再度走红。
      乌青的诗如何?《对白云的赞美》最为典型:“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该诗歌也被称为“废话体”。
      “这确定是一本书,诗集,而不是厕纸吗?”对这类诗歌的质疑不断,也伴随着该诗的关注度一路飙升,甚至出现了大量的仿效体“天真冷,很冷很冷……”。仿效体甚至催生了一批新“诗人”。乌青的解释是:因为互联网的未来是开源的,诗也应该开源。
      “梨花体”创作者赵丽华赞赏乌青的诗歌是“对以往过度修辞、故作高深、拗口诘牙的诗歌方式的一种反拨”;蒋方舟在网络上撰长文声援乌青:“他要超越语言。看不懂就看不懂,因为它被写出来,也不是为了被看懂的。”有90后网友认为他的诗“萌萌”的:“我觉得现代诗太严肃正经了,乌青体吸引眼球,容易记住。”90后网友二胖说。
      这类诗歌吸引了众多年轻粉丝的注意,然而著名诗人伊沙完全不赞同,“这样的诗歌,会让大众觉得诗歌是好欺负的,对诗歌没有任何敬畏之心。不能因为关注了就好了,这是踩诗歌一脚。不论正反方在消费谁,最终构成的是对诗歌的伤害。”
      21世纪以后诗歌逐渐回暖
      如果说,另类的诗歌不能展现诗歌的火热,那么目前“读首诗再睡觉”“为你读诗”“诗歌是一束光”“第一朗读者”等一批诗歌微信公众号,不断攀升的粉丝数和订阅数,似乎在证明诗歌好像正在从圈子里的创作和阅读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关注诗歌微信公众号,发现里面“争奇斗艳”,有的邀请有名的主持人或者诗人来朗诵,吸引了极多粉丝;有的推出原创诗歌写作展示,由知名诗人进行推荐;还有的直接由原创诗人自己朗诵,对于有诗歌情怀和爱好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粉丝CC说:“我很早就在微信上关注了一些诗歌公众号,每天它会推送诗歌,而且会对这首诗歌进行注释,解析,挺好。”伊沙也认为运用新媒体,哪怕分享给十个朋友都是好的,“这才是诗歌真正的温暖,而且温度正合适。该消费诗歌的人就去消费,诗歌很细化了。喜欢哪种类型诗歌的读者都可以找到所爱。但这不是一个诗歌流行的时代到来了,而是这些现象构成了诗歌正常的局面。21世纪以后诗歌是在逐渐越来越回暖的,诗坛内部是很热的,多少人都回来了,绝对不像外界看得那么惨淡。”
      诗人霍俊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化论坛中提出诗歌的阅读时代正在降临,“一个明显的现象是,现在订阅量比较大的诗歌微信公众号,其制作者并非都是专业的诗人和诗歌从业者(比如诗歌报刊编辑、出版人、诗歌评论家、大学的文学教授),而更多是由普通人来参与完成的,他们在以最大的自由度理解和接受诗歌。这种自由度不仅体现为筛选范围的扩大(古今中外应有尽有),还尤其体现为对诗歌美学理解的多元。可以说,因为挣脱了美学上、思想上和文学史意义上的条条框框,普通人忠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订阅和转发来‘投票’,选出了那些最能接通他们情感的诗作。”诗歌也被一些专家认为更彻底地转向了网络生存,成为更精准的“私人订制”。
      但伊沙认为:“微博流行利用微博,微信流行利用微信,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只不过媒介的方式增加了一个而已,因此说阅读时代来临,我觉得这类宣告没有意义。上世纪90年代说诗歌死了,结果呢?宣告用不着这样的起伏,这是一个多元、分享的时代,有的人只看诗歌不看电影,有的人只爱电影不看诗歌,这都正常,诗歌就是相对大众艺术的小众艺术、精英艺术,你只能说把小众艺术做大,不能说把小众艺术变成大众艺术,这是违背诗歌本身的。”
      对于年青一代的诗歌普及,伊沙认为:“总的趋势是,当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关注诗歌和精英艺术的人会增多,我们已经经历过诗歌关注人数最少的时代,以后只会更多,这是大势所趋,就是90后都不关心诗歌,那就空下这一代,下一代人会接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较少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您的大名: * 您的email: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