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1-05-20 07:58:50 马季:一个时代的文学坐标——中国网络文学缘起之我见
    讨论网络文学缘起是从网络文学20周年纪念活动前后开始的,长期关注网络文学的人士意识到,应该对它的前世今生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网络文学未来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但来路还是应该弄清楚的。2018年3月,上海作协邀请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专家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投票选出了20年20部代...   [阅读全文]
    2021-05-06 08:21:19 王志彬:在自我审视中走向“觉醒年代”
    山野之间,葱茏的树木环绕,胡适、李大钊从北京前往上海探望陈独秀,三个人席草地而坐,开怀畅饮。谈及《新青年》前途,涉及政治信仰的分歧,胡适举杯:“我们三个人行至今日,信仰虽异,友情笃深。”陈独秀、李大钊相继举杯,李大钊吟哦“渭北春天树”,胡适回应“江东日暮云”,...   [阅读全文]
    2021-04-20 08:50:45 郭平:浅谈《盼雨》写作背景
    念人的散文《盼雨》一文,这是以托物言情拟人手法写的一篇寓意深长散文。该文具有短小精悍、内涵丰富、题材新颖的特色,赢得读者的青睐。这里,谈谈《盼雨》一文的写作背景,让读者对主题内涵进一步了解,有助于读者的阅读。这篇散文《盼雨》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个年代是贪官...   [阅读全文]
    2021-04-13 09:19:04 张莉莉:浅谈《杜鹃花开了》写作背景
    念人的散文《杜鹃花开了》,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散文。该文运用拟人手法,托物喻志,描写杜鹃花坚强不挠与干旱斗争的性格,实际上是把杜鹃花于人格化,表达出正义之士与贪官腐败分子大无畏斗争精神。主题内涵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作者不仅是新闻记者,同时也是一位我国著名当代...   [阅读全文]
    2021-04-07 08:33:02 牛学智:批评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诚意
    拙著《双重审视》作为“剜烂苹果·锐批判文丛”(第二辑)之一种,近期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之所以取名“双重审视”,是因为本书着眼于对“批评宏观问题”和“叙事惯性问题”的审视。既然是“问题”,好像必须要以犀利、决绝、尖锐,或者直接以庖厨之刀对付,才算痛快淋漓。我想一般...   [阅读全文]
    2021-03-23 09:55:47 第十七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观察
    这是我第三次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和前两次不同,因疫情防控原因,今年论坛缩减了办会规模与参会人数,从气势宏大的中版集团大礼堂搬进了安静朴素的朝内166号小会议室,会议场所的大小变换并不影响文学内质的“小大之辩”,畅所欲言之间,更可见一种“知识的友谊”。“2...   [阅读全文]
    2021-03-16 09:04:01 重新审视乡村的意义——评南帆《村庄笔记》
    村庄是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意象。在许多人心目中,村庄的含义已经凝聚为“故乡”或者乡愁、根基、怀旧、诗意栖居等隐喻性词汇。古人云:故土难离。人生一世何梦萦,思念家乡故土情。无论人们走出多远,故乡始终被视为一个人文化根系的沃土、一个“潜在的精神轴心”。然而,南帆对乡村...   [阅读全文]
    2021-03-08 10:24:22 王馗:文艺评论的理论自觉
    评论是人的表达,但是文艺评论却不等同于信口而出的说话。面对文艺作品,文艺评论需要说话的“边界”和“标准”,是更加理性的表达,是更具公信力的说话。特别是在网络、自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表达文艺感受的“这一个”,但文艺评论不仅仅需要评论者的“这一个”表达,...   [阅读全文]
    2021-02-24 08:41:42 王尧:这里有一条通往经典之作的路径
    丁帆教授最初和“明哲文化公司”策划“大家读大家”丛书的想法是:邀请人文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外大家的名作,让普通读者分享人文大家的阅读经验。这一创意赓续了“新文化”的传统,也应对了“全民阅读”的诉求。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家读大家”第一辑,收入毕飞宇的...   [阅读全文]
    2021-01-29 10:34:18 还原诗中真实的灵魂 ——读谭五昌的《在北师大课堂讲诗》
    谭五昌长期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不久前他在整理课堂录音的基础上,一次性推出了五卷本《在北师大课堂讲诗》,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当我看到这套五卷本诗学著作的时候,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对作者的感佩之情油然而生。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在大学课堂上对中国当代诗歌进行如此...   [阅读全文]
  • 资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