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在场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联系我们
  • 2010-03-27 03:14:00 高玉飞:像蝴蝶一样生活
    </H1></H1>  </H1>  蝴蝶的生存纯粹是为了追求美丽和快乐,而人类的生存是苦痛与美丽的杂糅。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的世界却能跟蝴蝶的世界媲美。兰姆的一生证明他曾经像蝴蝶一样生活。兰姆于1775年2月18日出生于伦敦一个贫穷的家庭。兰姆的父亲是法学院主管律师的助手。父亲约...   [阅读全文]
    2010-03-26 04:01:36 陈子茹:父亲琐忆
    <!--正文内容begin--></H1>  1  父亲,个头不高,很精明的一个农人。是爷爷奶奶七个子女中唯一的儿子,排行老三。  父亲的出生很有些传奇色彩:小时候,村里有个土地庙,内塑三尊主神。正座是土地,土地两旁一是火神,一是财神。进庙门左侧塑一色彩艳丽的金马驹,耀目抢眼。...   [阅读全文]
    2010-03-26 03:08:28 随笔:中国古代最大的主流和民间两栖写手―韩愈
    </H1><!--正文-->  中国古代最大的主流和民间两栖写手,当属唐代的韩愈了。韩愈一生写了多少文字,无法计量,多数都丢失在民间了。他创作题材广泛,长短不一,有报告文学,如《平淮西碑文》、《张中丞传后叙》;有墓志铭,如《贞曜先生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有祭文,...   [阅读全文]
    2010-03-26 02:37:09 戴天孚:一个城市的生与死
    城市,是被动的。每一个城市都是如此,在天高地远的笼罩下,在寒带、温带或热带的气候摆弄中,在那第一个落脚在此并搭了一个帐篷来过夜人的“钟情”里,它,作为城市,开始萌芽了。但是,是谁在左右着一个城市的生命力,是谁把一些城市推向了极度的繁荣,又是谁把它的面容风蚀得斑...   [阅读全文]
    2010-03-25 05:23:39 雷夫随笔:昨日黄花的今日芳香
    <!--正文内容begin--></H1>  梁实秋、林语堂、傅雷,都是我们常读的文人。我们习惯了读他们的散文、艺论或译著,而较少读他们的政论文。一方面是由于我们习惯让鲁迅统治了这一领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情不忍再翻开那三座大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论文皆...   [阅读全文]
    2010-03-24 05:37:12 范晓波:吃水很深的城
      我回到鄱阳古镇以前,它已经在雨水里浸泡了三十多天,整个城池就如同一艘浮在水上的巨轮。这种气候在长江流域外是难以想象的。潮湿而燠热,除了蛞蝓、霉菌、水边的植物和我,大概没有谁能忍受这样的天气,它使人活在无穷无尽的期待与失望的搏斗中,每天面对耐心崩溃的危险,并...   [阅读全文]
    2010-03-24 04:20:11 蒋志武:感动一片水稻的成长
    <!--正文内容begin--></H1>  一片水稻,在乡村转弯的山坳里生长,父亲从我的目光中栽种,虔诚的姿态犹如生命里的攸关,把每一季的水稻看得很重。  一片水稻,在插秧的季节,深深的根扎在我乡村那片贫瘠的土地里。  如果你要认识乡村,必须从一片水稻的成长与收获开始。  ...   [阅读全文]
    2010-03-24 03:58:28 文喜东:童年的杏林
    村子后面有一处山坡,山坡上长满了杏树,那是我童年的杏林。那片杏林是春天的旗帜。当春天姗姗来临,但天气尚在春寒料峭之时,一场春雨后,几乎在一夜之间,山坡上的杏树便将自己蓄积一冬的力量爆发出来。当过往行人回首时,已花满枝头了。看到山坡的杏花开了,山村的人便知道春天...   [阅读全文]
    2010-03-23 04:33:07 孙同林:扁豆秋风
    </H1>  读郑板桥的“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记忆中有关扁豆的许多细节,就不由活泛起来。  对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扁豆花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一种花了,我们曾是吃着扁豆长大的。小时候,母亲在屋前种几株扁豆,夏天一到,扁豆滕蔓便爬满了简陋的篱笆墙,春去夏来...   [阅读全文]
    2010-03-23 03:07:10 白衣书生:土地里的水
    <!--正文内容begin--></H1>  近来,他常想到以后退休的事。他说,退休以后,他一定会去老家的乡下住一段时间。之所以说“住一段时间”,是因为尚还不敢把话说断了,没了退路。实际上,他是想一直住下去,找间清静的房子住着,不敢说一定就是青灯古卷、清心寡欲地过日子,但浸身田...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