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 网站首页
  • 文化中国
  • 诗歌高地
  • 小说• 散文
  • 理论 ▪ 论文
  • 主编评诗
  • 图书出版
  • 字画收藏
  •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征稿
  • 2024-09-19 10:02:41 赵禹九:千年一集
    他生活在金乡正北的鱼山之麓,时属巨野,后归嘉祥。其家族以文学名世,才俊灿若星辰,影响北宋一二百年。在他最成熟的年龄,随汉魏金乡城南迁之路径,移居金乡东郊,即两晋郗鉴曾居之地。在他到来之前,这片土地已经沉睡了几千年。自蛮荒以来,这处高地被土人称为“堌堆”。东边较...   [阅读全文]
    2024-09-18 08:44:50 王继怀:故乡的茅草
    子夜清晨,从书柜拿出一本诗集,读到宋代诗人连文凤的诗句:“黄叶晚秋径,白茅深处山。”立即勾起我浓浓的乡愁,思绪飞回故乡,使我想起故乡的茅草。我是在大山里长大的。记忆中,故乡的屋前房后,山上岭下,田埂上,小溪旁,亦或石缝、水沟边,那山坡,那山谷,那山顶……漫山遍...   [阅读全文]
    2024-09-14 08:05:01 穆涛:说“儒”
    儒,最早是一种行当,自祭祀从业者中剥离出来,算神职人员吧,专司治丧的礼仪和规程。用俗话说,就是操办丧事的。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厚葬的传统,因而这个职业比较受人尊重,但社会地位低,《说文解字》:“儒,柔也。”到了孔子时代(春秋晚期),儒门发扬光大,由亡人的哀荣规则,...   [阅读全文]
    2024-09-13 07:27:54 李昌杰:文学所仰 文字所痴
    钟情挚爱于文学与文字,是禀赋与后天努力的合成,更是将之作为最便于表达自我和反映社会的公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人的精神定格的最神圣的抉择,与信仰的追求是同步并行的。卋间一切的真善美的弘扬和传递因为靠了文字流为物质流通的手段使之臻于化境。人的幸福人的不朽才有...   [阅读全文]
    2024-09-13 07:11:33 孙建军:山庄遐思
    二十年前,我的脚步游走于长江边的一座城市。初遇的人常常会问我,哪里人?我倍加小心相告——承德。对方会给我送上陌生目光,且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言下之意,不知承德位于何方。之后,我又微笑着说,来自避暑山庄。对方的目光往往刹那灵动起来,甚至折射出由衷羡慕。也就从那时...   [阅读全文]
    2024-09-11 09:26:28 前进的孙:都是黄土
    我拿着扫帚把院子的地扫了一遍又一遍,之后,黄土的地面还满是黄土。故乡的净,就是尘土归在黄土上,尘土与大地是一家。黄土的路,记录着我走过的脚印。黄土的田野,绿意盎然,带给我长身体的麦子和玉米,填满粮仓。黄土的坟头,是祖先住的房子,一代人一代人都要住进去。我黄土的...   [阅读全文]
    2024-09-10 09:37:23 侯志明:在眉山,有些人终须我们叩拜
    眉山,四川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之南。眉山,古称眉州。眉州,如果从有建制算起,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隋唐鼎盛,眉州设置了大量官署,地位和重要性得到确立。“坤维上腴,岷峨奥区”是形容眉州的。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西南地区本来气候好,雨水多,土地肥沃,而眉州又...   [阅读全文]
    2024-09-05 07:01:54 李艳民:怀念那只叫阿黄的狗
    阿黄是我家养的一只狗,它来我家时才刚满月。那时的我,大约5岁。一开始,我们并没有给它起什么名字。它是笨狗,没有什么品种。在农村,极少有家庭去花钱买一只品种狗来养.谁家的母狗下崽儿了,给人家打声招呼:“满月了给我家逮一只吧?”“好啊好啊。”那家人都这样应下来。逮谁...   [阅读全文]
    2024-09-04 08:46:50 刘博文:风筝
    风筝挂在街角。确切说挂在街角的电线杆上,距离地面有点距离,人走过须仰视可见。事实是,没人在乎那只风筝。她就这样孤零零地挂在电线杆上,形单影只,除老七外,没人正眼瞧过她。她这个性别,是老七赋予。花花绿绿的风筝,在天上飘飘欲仙着,不像个七仙女?讲这话的老七,喝到明...   [阅读全文]
    2024-09-03 10:06:31 井明新:绿皮火车
    早上徒步,偶遇一甩鞭老人,他说是1963年参军入伍,当时是坐绿皮火车去的军营。这甩鞭老人入伍比我早,我是1969年参军入伍,也是坐绿皮火车去的军营。绿皮火车---念到这个词,不知又引起多少人的回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记忆的符号。跟从前...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