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诗歌方阵
诗行天下
业界动态
新闻视线
诗歌高地
新诗
散文诗
古体诗
诗评
小说• 散文
小说
散文• 随笔
理论 ▪ 论文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主编评诗
新诗
古体诗
图书出版
出版成果
出版资讯
字画收藏
书法
画作
• 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作品
名录
征稿
征稿
业界
书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 ▪ 论文
>>
论文百家
全部资讯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2013-08-08 12:46:03
从莫老爷的襟怀看特色爱情观
最近,左翼作家念人的新作《铁窗下的婚礼》问世了,这是念人同志完成《泪洒珠江》、《哭泣的白云山》、《愤怒的玉兰》的‘南国三部曲’后,又一部力作。在小说《愤怒的玉兰》中,描写莫老爷为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信仰,他毅然辞去了干部身份,回到了家乡组织农民...
[阅读全文]
2013-07-22 03:06:38
周思明:新媒体文学的可能
新媒体文学具有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性质,它不仅推动了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发展,而且加剧了文学体制和文学秩序的深刻裂变。 对新媒体的界定,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目前,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
[阅读全文]
2013-07-18 02:00:35
霍俊明:《第七天》与当下小说的“现实”困境
那些真正意义上由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流民、打工者、发廊妹和完备意义上的“屌丝”青年所写成的文学或社会学文本仍然阙如,而那些专业小说家们尤其是成名的作家们正以时代旁观者又自以为占据了真理和社会良知的集体叙事姿态在写作。然而,新媒体全面敞开,“新闻”迅速称为“...
[阅读全文]
2013-07-09 03:03:41
程永新:谈余华的《第七天》
作家余华时隔七年推出的长篇新作《第七天》自上市以来,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动静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新书策划方极尽夸张之辞的热炒下,不少读者怀着极大的期望进入阅读,却对余华写作手法上的改变产生了不适和不满。“这是余华最差的一部长篇小说”、“拼贴...
[阅读全文]
2013-07-08 04:28:08
毕守拙:在时光的褶皱里
</H1>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我被李满强的诗作《门》打动。后来,就找来文字版读,对着文字版又把朗诵会录音重听了一遍,还是感觉好。“而今我已经步入中年/体内的魔鬼已经远走他乡”,诗人的中年心态毕现。这种中年的人世沧桑,在李满强的诗歌自选集《画梦录》中还有一些,而我正是...
[阅读全文]
2013-07-04 05:03:03
高艳国:对六朵桃花的描述
</H1> 第一朵:隐形的桃花 可以肯定,是一朵桃花牵引我走入桃花谷的。 这是一朵什么样的花呢?我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它的仪态、容颜;说不清楚它的籍贯、来世。 它是一朵隐形的桃花,我好像在哪位诗人的诗句里读过, 又好像在哪位画家的笔墨里赏过。 我惟一...
[阅读全文]
2013-07-02 04:05:26
颜歌:成为一个小说家
</H1> 写创作谈这件事情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作为一个小说家的立场,或者说,我选择成为一个小说家的立场。这个立场是:用虚构的方式,或者只用虚构的方式来言说。 十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事情可以使我和其他穿一样校服、做一样作业的同学区别开呢。使我...
[阅读全文]
2013-06-28 02:03:48
于思奇:港台文学过度开发之后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最近,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吉陵春秋》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引进到大陆正式出版。该书作者李永平是来自中国台湾、出生于英属婆罗洲的作家,也是“一百强”中唯一一位没有进入大陆读者视线的“遗珠”。 《吉陵春秋》...
[阅读全文]
2013-06-21 04:00:20
李长空:当代诗坛浮世绘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最近十年是中国新诗“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空前繁荣”时期,诗人们纷纷占山头拉大旗,一时间“主义”“道路”“派别”“圈子”林立,仅“乐趣园”一家网络媒体,数年间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几百家网络诗歌论坛。与此同时,...
[阅读全文]
2013-06-19 03:06:00
王谨:时光之舟上的诗人
<!--打印网摘纠错博客关注分享推荐微博字号-->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读卢继平的诗集《大地的候鸟》(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时,诗仙李白的名句夺笔而出。1500年世事沧桑,黄沙掩埋,唯太白仙翁站立江畔,极目飞舟,思绪像滚滚长江,穿梭历史,英姿无比。此时,我...
[阅读全文]
第一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最末页
资讯导航
理论在场
论文百家
推荐资讯
大法无法―-读梁楷
崔曼莉:《浮沉》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
欧阳杏蓬――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欧阳江河:诗歌是我感知生命的方式...
周国平:寂寞是写作者的宿命...
央嘉措的诗与情:一代神王的爱情幻灭...
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综述...
西川:写作沸点不提升就会废掉...
友情专稿:马莉:中国诗人肖像昌耀...
剪纸和灶花――诗人赵丽宏绘画、书法逸...
为野生的中国立传――评《大秦帝国》...
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原因...
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型,诗歌都应该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当前文学的四种审美误置
热门资讯
朱永新:他用书画为昆曲和昆山代言...
吴福木:巅峰相见风景异,大河奔流沛...
刘伟:老师,你为啥总是忧郁不快?...
刘伟:严师何处寻?
魏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李木生...
贾平凹:为它一痛17年
2010那些远去的文化背影
江书胜:诗人的品格与风骨...
王冰:雪落春江水——卜一诗歌赏析...
王冲:面子的重量与尊严的底色——读...
林木:求实与批判——李木生先生《马...
刘醒龙:自信如青铜重器
王冲:读商敬洲《纸上的村庄》...
庄晓明:关于诗歌的反抒情写作...
刘伟:辩证看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路忠强:对普通劳作人的深情凝望——...
刘伟:亟需整治基础教育系统的非教学...
刘伟:观察与思考——应高度重视实验...
杨维松:在机器轰鸣中种下诗的种子—...
刘德安:一个追梦者的文学世界...
会员协议
法律声明
CopyRight 2008-2025,dfwxw.cn,Inc.All Rights Resered 站长信箱:chinadfwx@126.com
鲁ICP备2021022331号-1
主办:东方之光文化传播中心 、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 ● 地址:山东济宁市金宇路60号百丰大厦917 ● 邮编:272000 ● 电话:0537---2165917
总编辑:卜 一